
唐.畅诸五律《早春》,首联曰“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宋.陆游仄起仄韵的七言绝《二月四日作》的首句和二句为“早春风力已转柔,瓦雪消浅玉半沟。”很显然,作者的美文标题是选用了畅诸五律的起句,作标题的前半。而标题的后半,则用了陆游七言绝句的句意。陆诗的“玉半沟”被改成了无遮栏的“半消残”,虽不及原诗的委婉,生动,倒也不失简捷。
“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雪和新雨落,风带旧寒来。”而此时“立春”降临,如作家所言,它“披一身浓浓的年味,踏着初融的冰雪;于梅花飘香的疏影中,步履款款,悄然而来”。这“光阴伊始,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上取天道,下法自然,中遵人事,把一年的春夏秋冬、阴阳盛衰,于时令的斗转星移中,周而复始。”苏轼的七言绝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被世人尊崇,熟记,这是秋的丰硕和馈赠,可是人们是不是也不应该忘了“献岁春犹浅,园林未尽开”的立春?没有“园林未尽开”的早春,哪来橙黄橘绿的秋收?春和秋一因一果,相互掩映,相互印证。它们都“蕴藉着诸多岁月的况味”。

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古诗词和作家美文一以贯之地并举,美美与共,相互掩映;作家的人生感悟,和读者的感同身受,互为印证;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景与作家的驰骋想象的陈述水乳交融,前朝古诗和今人美文的绝妙配制,产生的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奇绝效应,怎不令人耳目全新?
本文第三自然段,谈“立春是内敛的”,不仅援引了唐.畅诸的《早春》诗,且拆解了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诗。那“藏于遥看近却无的草色里,融于滋润如酥的小雨中”,分明是韩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作家的散文诠释。“杨柳风仅仅露出......”“杏花雨干冽冽的冰雨中......”两个短句的陈述,又恰恰是宋.志南的七言绝第三第四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写意。
第四自然段引录了宋.某尼的《悟道诗》。诗人借寻春过程,意在说明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当然它客观上是告诉人们“春天毕竟是来了”。
第八自然段引录了宋.朱淑真的《立春》诗,是为了描述“像蝴蝶一样飞向原野”的姑娘们,她们“生菜乍挑”,“罗蟠旋剪”,“给新年带来如意吉祥”。
第九自然段引录了清.叶燮的七绝《迎春》的第三、四句:“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而作家陈述的“立春的日子里,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人们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喜庆中”是对这三、四句七绝诗句最好的诠释。

文章结尾段,面对人情世态、国家时政,作家以豁达胸怀,澎湃热情,坚信“没有哪一个节气比立春更喜气盈盈,更充满着希望”。全党、全民戮力同心,“虽然偶有风霜雨雪的肆虐,疫情苦难的侵扰,但春天来了,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的日子还会远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在未来的日子里,“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岁月匆匆,“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要知道“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2021年2月7日(美评第Ⅱ季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