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安县开安镇刘家屯打听“老兵大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兵大院”也叫“凤英荣誉军人院”,是由下岗女工张凤英自掏腰包开办的,刘清、邱树林、马常清三位老兵长期在此居住,另有几十位老兵常来这里活动。张凤英和老兵王凤和是邻居,以前常听老人讲朝鲜战场的故事,因为父亲没得早,张凤英一直拿老人当自己的父亲看待,再加上自己的两个叔叔也是志愿军老兵,张凤英便产生了一份浓厚的军人情结。2008年10月,张凤英扩建了荒野上的大院,将老兵们聚集到这里。这些老兵,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有的参加过解放战争,最多的还是抗美援朝老兵。陆续找上门的老兵越来越多。
十年如一日,不愧为“孝老爱亲的模范”,张院长说:“每当我在为老人擦屎擦尿的时候,我就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孝敬老人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美德,我愿把我的毕生精力放在老人身上,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张院长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给老人做饭。日夜为老人操劳,把每一个老人的生日记在心里,亲手为过生日的老人送上生日蛋糕和长寿面。张院长的事迹感动吉林的每一位老百姓。被评为“长春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这些年来,张凤英和老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智障康复慈善农场”当中,只靠老年公寓的微薄收入维持日常生活。为支持老妈的事业,每月5个儿女都寄钱回来,大女婿和二女婿各寄500元,三女儿和小儿子各寄1000元,连没正式结婚的四女婿每月也寄500元钱。 张凤英说:“现在有许多人在支持我。弟弟妹妹们送来他们养老的积蓄,大女儿的大学班主任退休后,到我这免费为老人做家务,得不到报酬不说,连每月的退休金都拿来用在这里,还有朋友无偿帮助盖房子、修路。有大伙这样的支持,再难再累我绝不能退缩。”
几年来张凤英为老兵的圆梦之行吃了很多苦,但她看到老兵在大院里整齐地着装、嘹亮的歌声她很有一种自豪感,她愿意为老兵做出更多的圆梦之行,老兵们大多都80多岁了,她说,什么都能等,唯独老兵的愿望不能等,一定要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实现他们的梦想。
据悉,张凤英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15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抚养9个孩子,吃尽了苦头。从那时起,张凤英就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孝敬老人。1997年,张凤英和丈夫做煤炭生意攒下百万家产,后来被人骗走了一多半资金,她和丈夫退出了生意场,开了家老年公寓。不管有钱没钱,只要有老人找上门,张凤英都会收留。多年来,每当看到大街上的精神病患者、流浪儿,她都领回家。 张凤英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以前的人生生涯中,为了尽最大努力办好慈善事业,在困难面前,在茫茫黑夜,人称女强人的我,暗暗地不知流了多少泪。但在人们面前,我依然笑对可爱的生活和事业,这是我的心语。对于社会上有的个别人图谋不轨,恶语攻击,侮辱诽谤,我想正义总能战胜邪恶,做慈善事业就是我终生的事业。” 有强大的党和政府做后盾,社会上爱心人士的支持,正义永远能战胜邪恶,克难攻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把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在慈善事业上虽然也遇到很多困难,但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我们知足了,我们绝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兵的关怀和厚爱,我们将为美好的慈善事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