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随感
文 / 于灵云
她爱过,也失去过,这样应该就够了。她触碰过生命的实质,也曾游戏人生,终于有一天,我们都将关上门,把一切都放下。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 
我是个爱照镜子的人,周末回老家看望父母,忘记带镜子了,妈妈翻箱倒柜地找出砌老屋时用的晒镜给我。这样我就又可以对着镜子自言自语一阵子。
这一生,谢谢自己!
一天忙到晚,对着镜子洗把脸,跟自己说一声:辛苦了!谢谢自己,在最累最苦的时候没有放弃。几度风雨,我认识了更强大的自己。人在世上,总有太多事情要扛。为家人,为朋友......人总是这样,有太多事情要背,太难为自己而活。为家人活,为孩子活,这样也挺好。因为他们过得好,就是我过得好……
谢谢自己,在最孤单的时候勇敢一个人赶路。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话,不必说给每个人听。在事情做成以前,你可能说什么都不被承认。事情做出来摆在那里,不用你开口也有人来请你发言。不着急,静静熬,用所有的寂寞时光为自己鼓掌……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面对镜中饱经风霜的脸庞,突然间又心生感慨,人怎么说老就老了呢?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接受不接受,现实就这么不可抗拒地来到了。
这一刻我开始感慨蹉跎岁月,开始留恋学生时代的美好,怀念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日子,开始从心底里真正觉得自己在渐行渐“老”。
曾经为了回报“面朝黄土背朝天”含辛茹苦的父母,秉烛夜读,踌躇满志,努力跳出农门。那个时候,即使是生活以痛吻我,我也要报之以歌。相信只要肯努力,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做,只要肯坚持,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今儿时的宏伟志向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心里竟向往着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有种远离世俗、远离喧嚣的感觉,做个简简单单的人,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寻找一份久违的简单,做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更怡心。
曾经的我恩怨分明,据理力争,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心里容不下一丝一毫的污垢。看不惯官场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
现如今历经两次生死轮回的我,突然间看开看淡了一切。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带不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少人因为钱,搞得头破血流,甚至姐妹反目。 有这个必要吗?我们不能总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当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要试着让自己转变。既来之,则安之,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要试着适应环境,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努力追求正能量。钱用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真的没了。微友们,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尽情享受每一天!试着把心放宽,收拾好心情,笑对未来!
曾经的我,工作第一,很少体谅父母,疼爱女儿,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是一个不合格的女儿,更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心一直放在工作上,很少操心家。经历过第一次抑郁后,才深知:“单位的草,家庭的天”的道理,地球离了谁都照转,但家不行,离开谁都可能塌陷崩溃瓦解!
如今我会在不经意间忆往昔,想念家人。会经常去探望父母,也会和爱人静静地谈谈心,更是愿意和女儿待在一起。变得恋家、重责任,也更重感情。经常能从一件不经意的小事中,体会到人世间浓浓真情真意,并惬意地享受这种情意。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的内涵——家是心灵憩息的港湾,家是心灵的避风港,夫妻之间应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互容,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应互相怜惜,少年夫妻老来伴!好好珍惜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老了,真的是老了,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心静如水,平淡如秋月,不自觉地少了一份轻率、冲动,多了一份成熟、稳健。
到了这个年纪,压力大了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既要考虑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复杂的人际关系,既要处理亲情又要应对友情,既要迎合领导又要摆平工作。酸甜苦辣,欢乐忧愁,有泪也有累,有苦也有痛,尽在不言中。
到了这个年纪,渐渐明白:父母在,人生尚知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吃吃饭、聊聊天。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给后辈们做出榜样。

到了这个年纪,不喜欢过多的交际,觉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趣的灵魂太少,倒不如花时间看看书,写写文章,美美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到了这个年纪,人生没有太多的追求。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显得尤为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了健康,一切枉谈。家和万事兴,家不和被人欺,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和气生财!经济上不求大富大贵,唯愿余生安好!
到了这个年纪,对吃的有了更高的要求,注意荤素搭配,尽量不吃垃圾食品,不喝碳酸饮料;对穿着更是精益求精,不买劣质衣物;对于出行,喜欢游山玩水。朋友请吃饭,心情好就去,心情不好就不去。也有想说话的时候,大部分时候不知道找谁说。不说也罢。
到了这个年纪也愈发明白:春花的绚烂固然不再,夏日的葱茏亦难再复,然而,秋日的饱满与收获是任何季节都无可比拟的。
所以,不以青春的逝去而忧伤,也不以老之将至而惆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然后,顺着岁月长河,轻轻摇曳随缘流淌。
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作协会员!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剑鸿的诗意人生》编辑;《可爱小池塘》专栏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曾任《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编辑!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教学口号是: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口碑!她的人生信条是: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涌泉之恩,拿命相待!

世间海大,但都在老天爷眼里,如来佛手里,凡人凡事都逃不出报应的锁链子,善有善报,恶有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