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清彦,邯郸丛台区人,中学高级教师,华语文学院院士,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学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获河北省第六、七、八、九届散文名作优秀奖,阳光邯山杯征文第一名,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著有散文集《静心看世界》。
墙角数枝梅(十六)
张淸彦 【16】
梅香与梅杰,尤其她鼓励他,二人要以必胜心态迎高考,使美好的火热青春秀丽新。尽管梅香这样安慰,可他的情感竟然很弱脆,震颤受摧挫。怎能安心学习呢?梅杰心里难受不畅快,梅香忧愁也心无奈。他深深知道着结局,最关键的还是在自己,就看自己能不能考上学大去。
就这样,愉悦轻快的激励情,瞬时变成了顶头风。这一下,逆向风形成的思想负担,沉重地压在了梅杰的心灵和脑干。整日压着他的头颅,使他不能专心致力于学习。终于导致了最后高考的失利,毁灭了他美好的向往地。
梅杰看了梅香的信,冰凉地站在书桌前,陷入对往事深深的追思里边。
“哥,快去吃饭吧。母亲要洗锅碗了。”小妹来到他的房间,见到哥哥手中的信,天真地问询,“谁给寄来的,又有啥好事儿了?连饭都不记得吃了。”
“啥好事儿,同学来的(信)。”他见妹妹要来到屋里,忙将信折叠好装进了口袋,若无其事地走出了小屋去。
母亲正站在锅台前给他盛饭,见儿子过来了,连忙递给梅杰说:“吃完再洗……”话说半截,看到他那带有尘埃的脸,惊愕地问他“怎么,怎么——还没有洗?”母亲以为早该梳洗打扮齐了。
“嗯,还没有顾上洗。”梅杰淡淡地回答说。
母亲见他面有不悦,以为又是生意的事,于是就劝慰儿子说:“打个鸡蛋,算不了什么,又不会扔掉全损失。这不,损坏的鸡蛋正好炒着吃。”
母亲把筐中的破鸡蛋炒好在锅里,盛好端到了儿子的面前。看见炒鸡蛋睹物伤心情,梅杰更加腻烦生,因为最糟的还不是这些。当他告诉母亲那照蛋之事情,母亲也确实有些惋惜痛。欣慰的是,母亲不仅没有责怨他,反而说了“这不算啥”的宽心安慰话。使他烦躁的情绪,如开闸放水患流去,奔泄后无虑生欣喜。
吃罢晚饭后,梅杰简单的梳洗了一下,躺在床上要休息了,他明天还要出去做生意。可那里能睡得着觉呢?白忙活了一整天,一分钱没赚竟赔了钱。他痛心,他愤恨,但这又怎能怪谁人?要是当时考上了学,这时还不知在哪个城市的校园里呢,怎么会有今天的局面!想到这里,他的思绪不由的又转向了梅香去。
梅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睡着。
“难道今天在县城见到的不是她?怎么成呢。可是,她怎么是那个装束?她没考上学呀,找到工作了?要不就是又在补习高中学。信上怎么没提这些呢?”想到这里,梅杰决定回信询问她,好从中得到一点儿信息,以解救高考落榜的同“病”相怜人。想到这里,他起身下床来到桌前,奋笔疾书向自己那真诚的同学,开始倾诉心中的一切。
友情,中有误解的友情,如同缺氧的炉火,外表看来惨淡很微弱,似乎是将要熄灭消逝的星火。但遇到含氧气风儿一吹动,埋葬在心内的火苗就复生,片刻便又熊熊燃。充满生机人羡赞,明亮若光电。
梅杰很快就写好了信。言不赘述真挚多,情深皆尚德,充实而简洁。写完信后,他又仔细的读了两遍,才满意的上床入睡了。
第二天早晨,他捎带着信件出发了。送别他的是一片霞光。回来时,迎接他的是黑夜天空星光亮。
世上的事情也真赶的紧。旧问题刚刚解决掉,新问题便马上产生了。他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现在真正的体会到了:整个自然界里充满了矛盾,随着旧矛盾的解决,新矛盾也同时产生。他刚刚送走“三友村”信件,又来了“花沟村”媒婆。进门一望见媒婆三公娘,梅杰心中咯噔一下:担心又有什么事了?
“回来了?”三公娘还是那个风度,精神焕发春满面,话说得亲热和气暖。没等梅杰打招呼,三公娘反客为主先开了腔。
“嗯。你(贵客)来了?”梅杰反问为答说,也算招呼她媒婆客。
“怎么样?买卖挺顺当的吧。”
啥买卖!一个走乡吆喝(收鸡蛋)的,搁在落榜的优秀高中生身上,他觉得脸上很没有光。梅杰害怕熟识人知道,更不愿意鲜丽早知晓。谁知三公娘信息灵,什么都知道的清!尽管她没有说“买鸡蛋”小买卖行当不好。
“——凑合着吧,干个小买卖还能咋。”梅杰眼见不能瞒,只有坦实言。
“可不是吧,就该先从小买卖做起,到时机了再做大生意。那能一口吃成胖子,谁能一步上天去?刚开始,多少挣点钱就是了,要为以后积累经验打基础。”三公娘讲完道理话,转口乐呵呵地说到了梅杰与鲜丽俩。
“小杰,人家美花“想”你哩!”三公娘美美地望着他说,“你,去不去?”
“想我”?他似乎有些莫名其妙,“想我做啥?我不去。”梅杰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书呆子“傻”相暴露毕。
三公娘望着他有点惊愕,但她毕竟是个经验十足的老媒婆,镇定而自若。梅杰的回答似乎早在她意料之中,但她有办法说服梅杰听她指令。
“不去?人家还给你准备着东西呢。我想捎,梅花还怕我“贪污”了!要是不去,你看——好吗?”她有点像老师给学生在讲课。
三公娘见梅杰没有动静反应不大,就把目光转向了他母亲那儿。
“啊……这……”母亲无话答。
顾问:李振刚
作者:张淸彦 /主编墨客刘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