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蒸老鼠馍,忆婆婆妈
文/王小娟
今天已经正月十三了,昨晚我就早早用酵母发了面,准备蒸一锅香喷喷的老鼠馍。我们这边正月十五有一种独具特色的节日风味美食——老鼠馍。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夕,家家都要蒸老鼠馍,元宵之夜,月上中天,各家各户在宅院六神前,燃烛、上香、供献老鼠馍,以表示感谢六神保佑,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昨夜我梦见妈妈了,她做的老鼠馍好吃,以前她年年都给我们做,可是,现在……妈妈再也不能……‘’老公说着话儿,声音略带嘶哑,我听出他的声音些许的哽咽,已泣不成声了。

唉,谁说不是呢?小初一大十五,眼看着元宵将至,我不免也想起她老人家来。勤劳善良的婆婆离世已经整整七年了,以前总是听婆婆妈说,蒸了老鼠馍,来年家里就没有老鼠了。因为形态逼真的老鼠馍在家,就会吓跑了家里的小老鼠们。婆婆还说,老鼠,原来在民间它一直被俗信为“财神”,因为仓鼠有掘穴储食的习性,有人说此习性代表积财。还忘了说了,婆婆妈是属鼠的,也许是爱屋及乌吧,婆婆最爱吃老鼠馍,所以每年必做。老辈人也常说五谷丰登的年景才会有老鼠,遇上灾年,人都要饿肚子,哪会有老鼠吃的。小老鼠驾到,意味着家有余粮年年发大财。
以前呀,婆婆健在的时候,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是她在操持,年前蒸年馍,炒臊子,准备待客的食材,还有十五蒸老鼠馍所有的事宜,婆婆妈都能得心应手,尽心尽力。每当正月十五给老去的长辈上坟时,老鼠馍是必不可少的贡品,先辈们看到子孙带来的老鼠馍,就知道家里一年的丰收情况,蒸的老鼠又大又胖,说明家里粮食大丰收,蒸的老鼠又小又扁,说明收成不好,祖宗也会不高兴的。
每年从正月十二开始,勤快的主妇们就会蒸好一笼“老鼠馍”,当然,我婆婆每年也会蒸,婆婆去世以后,我就自然而然地担负起了蒸老鼠馍的重任。

“老鼠馍”其实就是各色的油面包子,但是一定得做成老鼠的模样,婆婆手巧,她做的老鼠馍,嘴巴是尖尖的,头上是用手捏成的两只圆耳朵,婆婆会在一对耳下适当的面部位置用黑豆镶嵌两只老鼠眼睛,再用剪刀剪出嘴巴的上下嘴唇,然后刻出胡须,点上鼻孔,鸡蛋形胖胖圆圆的身驱肚子,一条或者贴在背上,或者紧靠身体一则,用面搓成的老鼠尾巴,蹄爪是紧缩在身下肚子旁边的几道用刀刻成的印痕,整个“老鼠馍”的造型非常洗练、简洁、生动和形象。特别是镶嵌的那两只黑豆老鼠眼,使得每一只老鼠都活灵活现,滑稽好玩!
小时候,妈妈蒸老鼠馍的时候,有一道工序总是留给我来做,那就是用黑豆镶嵌老鼠眼睛,我总是悉心认真地挑好各种黑豆,有长条的、圆的、扁的,不一样的黑豆镶嵌出的眼神就不同,出锅后的老鼠馍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那神态真是萌呆可爱。结婚以后在婆家,我也学着婆婆的样子做老鼠馍,有时我们会不捏嘴巴,婆婆说这样是祈求老鼠勿伤庄稼,以保来年的丰收。馍蒸熟后,一定要阴干,除过自己家吃的以外,一定要留够一定的数量,等正月十五晚供六神时放置在神龛之处。
婆婆妈做事严谨。她做老鼠馍很讲究很用心,她要保证每一个老鼠馍模样俊俏,呆萌可爱。而我就不一样了,为了节省时间,我手速快,就像包包子一样把油面放到包子皮上,转着圈捏折子,然后收口,收口处留老鼠的长尾巴,在馍馍前端用手捏个鼻子,再用黑豆嵌两个眼睛即可。我感觉,做老鼠馍,不仅仅要美观,最主要的是要好吃,那就要里面的馅料美味可口了。 
我清楚地记得,婆婆那会是用大油(猪油)做,吃起来酥香绵软,她把适量干面粉倒入锅中加热翻炒,然后给面粉里倒入猪油,调料(食盐,五香粉),蒜苗,大葱,生姜等配料,炒出香味然后备用。我现在蒸油面包子时,油面是用生油(菜籽油)做的,就是直接取适量面粉倒入盆中,加入少许食盐五香粉,放入生姜末,蒜苗丁,然后倒入少量酱油,再倒入食用菜籽油直接搅拌好为止,这也是油面馅速成法。今年我家的面发得旺,油面做得也地道,我亲手蒸了一锅馍,全是油面包子(多一半是老鼠馍)。老公一口气连吃了四个,还不忘说:‘’好吃,好吃……和咱妈做的一个样。‘’
婆婆妈做的老鼠馍好吃,那是出了名的。因为元宵之夜,我们这边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叫做“偷老鼠馍”。正月十五晚,等天一擦黑,小孩子们纷纷挑起红灯之时,正是大一点的男孩子们偷“老鼠馍”兴趣正浓的时候,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成群结队东家进、西家出地到处搜寻偷取各家各户放置的“老鼠馍”。这一夜,再没有谁比这些男孩子们玩得更加痛快淋漓了!据说,这一夜,家家放置的“老鼠馍”,被孩子们偷得越干净越好。这样意味着当年危害人类的老鼠将会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这一晚无论如何闹腾,大人们非但不去管束,反而还会为其提供物质(老鼠馍)基础的原因所在!不瞒您说,元宵节晚上,婆婆妈早早放置在土地爷神龛前的老鼠馍会被调皮的孩子们偷个精光。事后孩子们还说,石婆婆家(我婆婆姓石)的老鼠馍最有味道,明年我们还偷她的去。
对于‘’偷老鼠馍’’,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孩子们天真无邪,特别是十岁左右的男孩子,血脉正盛,健壮活泼,阳气十足,这些孩子们到院子里闹腾闹腾,那些暗藏的邪气、晦气、霉气等都会被统统冲走。

其实不管是“驱鼠说”还是“驱邪说”,实际上是取“以正压邪”、“镇灾驱邪”确保一家平安的寓意。这两种说法在偷“老鼠馍”的民俗活动中殊途同归,都表达的是人们一种朴素的信仰和愿望。
经年回眸,掬一捧岁月,那些悄无声息的过往,也便演绎成静水深流的沧桑,点点滴滴,淌过灵魂。‘’每逢佳节倍思亲‘’,元宵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思念已故亲人的日子。我仿佛看到了,年迈的婆婆,笑呵呵地坐在家门口,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做的老鼠馍,满脸的欣喜。
家乡蒸老鼠馍的习俗沿袭传承,代代相传的朴素愿望和祈求吉祥的心愿做为一种民俗将源远流长。

散人间无佛问,怅忧思,凡尘多少苦离分?凄切书怀念,红尘泪流转。婆婆妈故去的这些年,我从来都不敢懈怠,我必将秉承婆婆的教诲,传承婆婆勤劳质朴的家风,年年都蒸一锅婆婆生前最爱吃的老鼠馍,恭恭敬敬地随同明亮的红灯笼一起献于她的坟头,以示虔诚以表感恩。
作者风采

王小娟:女,汉族,陕西扶风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扶风县作家协会会员。自2018年7月写作以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笔耕不辍,数十篇文章发表于『文化艺术报』『宝鸡日报』『北上广文学』『山东散文』『齐鲁文学』等报刊杂志。有数篇文章散见于『周原文艺』『慢城文苑』『扶风百姓网』等多家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