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溯源】月圆人长久,元宵时便亨。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年味》 作者 邹荣 朗诵 丁星火
年味
从一碗的腊八粥开始
弥漫在阴历的腊月
在腊月的中国
年味是打扫一新的灶台和房屋
年味是南方的腊肉和北方的馒头
年味是大门上高高挂起的红灯笼
年味是春风里新桃换旧符
年味是男孩子用鞭炮炸出的欢喜
年味是女孩头上的红线线和身上的新衣
年味是城市站台上的脚步匆匆
是乡村路口翘首企盼的身影
年味是除夕夜的团圆饭
是孩子兜里的压岁钱
年味是喷香的饺子
是甜糯的汤圆
年味是亲情凝聚的幸福
是烟火织出的欢喜
是万象更新的祝愿
是春回大地的期许
是炎黄子孙跳动的脉搏
守着古老的传统
完成的一次精神洗礼

作者简介:邹荣,网名秋色寒香,一个喜欢音乐的美术老师。工作之余,读闲书、习小楷、调素琴,用文字和手机镜头记录烟火生活人世风景。
诵读者:丁星火,阿紫艺术团艺术总监,热爱朗诵、音乐、摄影、绘画和户外运动。
责编: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