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雪打灯
作者:李自立
“八月中秋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古人天文观察活动总结的一个自然规律。言下意,八月中秋节阴云遮月,正月元宵节必然有雪。
这些年在外拼搏奔波,元宵节要不在单位,要不在旅途,或者异地他乡,反正和家人欢度节日的机会很少。所以提起元宵节既是亏欠,又是暖暖的回忆。

往昔童年,热闹欢快的人群,游灯嬉戏的孩童,景象仍然历历在目。
小时候差不多四五岁,母亲每年到了元宵节前几日,提前几天就开始绑扎灯笼。
母亲把废弃的竹子掃把用水泡湿,然后去找同族翻车沟居住的我姑父,把扫把划开成竹篾,母亲绑扎灯笼种类很多,有青蛙、兔子、天鹅、公鸡、狮子、猫咪、宫灯等普通小灯,母亲自己绑扎,自己描画,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品种繁多,活灵活现,关于【母亲的灯笼】叙述很多。

那时候,别说遇见元宵雪打灯,就是天上下刀子,估计我当时的心劲,会仍然去坚持雪地里玩耍。因为那时候年轻,对生活充满了梦幻的幻想。那时候的人啊,对那灯火阑珊处究竟是什么境况,竟然还是那么的好奇和向往,所以内心里永远都在相望……
那时候,从来不怕雨雪天气。母亲亲手绑扎活灵活现的灯笼,再加上父亲羊油制作的玲珑蜡烛,那灯笼点亮后,确实是个浪漫的情结。铁杆蒿子棍上,多半截血玲珑的蜡烛,下半截羊油白色如雪,而且上粗下细的蜡形状,如今的市场上,你还能找得见嘛你?

昨天、今天的鹅毛雪花,正在洋洋洒洒地飞舞,而今游子归来,已经不见往昔热闹非凡元宵节的村庄。阿不,古老的村庄仍然还在,而今天的你们,却真的一个都不见了。要不去了一异地大都市,要不去了冥国西方极乐世界……
是你们,灯火阑珊处的身影,唤醒了往昔,唤醒了浓浓的挂念之情、思念之意,难道,这几十年的游生,也演绎成了一帘幽梦……

春雪,从昨天清晨,偷偷地来到彬州大地,她轻抚遮盖着水口南原的地面,又默默融化成红尘过往游客的几分乡愁,还有那郁闷的泪水。雪花偷偷地融化了自己的躯体,她用自己激情的灵魂,正去拥抱大地上的庄稼桑田,雪花很无私更无言,窸窸窣窣地雪片,不断地从苍穹神秘的地方而来,默默地将城市农村染成了白色,画成了润朗柔和的曲线轮廓。

多年没和家人一起过元宵,正好今年和家人一起团圆。无奈二十多年不回的家乡,重逢,古老的村子变化很大。
孩子们随着打工族进城上学,老人随着儿女进城带孩子,就连自己的儿女孙子都已经进城。山村两天春雪素容,碧树琼枝晶莹润朗。今年的气温上升很快,虽然气候已经跳崖,然而,春雪保住躯体的条件仍然不具备。
出村买条香烟,满眼望去,雪来雾绕,山沟和对岸的红崖岭,袅袅薄雾,犹如人间蓬莱。春来的路旁树丛,轻掩着欢悦机灵的鸣雀,在使劲地喧唱。

雪打灯的元宵节,彬州水帘洞灯山去赏灯,彻底是去没有了指望;游园赏灯会的热闹景象,今年更是没有了机会;当然,也就自然而然地,不见了俗态红尘中,情人幽会的场面,不见了佳人们内心的那丝丝虚荣、浪漫,随着春雪化成了清泪泥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真情,何必非得元宵佳期,真爱,又何必挂在嘴上?

情深深处月朦胧,意缠绵处雪无声,路漫漫兮人生路,真心牵挂兮,岂止在朝朝暮暮?
雪打灯兮,闷骚爆竹声;翰墨雄笔兮,且赏屋檐红灯;红灯高悬兮,故园寂静;春雪无声兮,正好应此景!“正月十五雪打灯”何尝不犒劳老农?春雪融化兮,何尝不预兆年丰?

“打”字,岂止一个妙,打碎了整个隆冬;打碎佳人一帘幽梦;打破了枝头,春蕾花蕊;打破了砥砺前行脚步声;打开了万紫千红的春景,打开了阳春,三月的满眼希望。
正月,十五雪打灯,漫天雪花,打着街边道沿的灯笼,雪中,携手而归的霓虹灯下,那对蠕动的身影,到底算不算是春,一道靓丽的风景?

春雪洒在丛林,洒在静静的村庄,洒在不安分的心境,洒进孤独的魂灵,洒在无人的田间荒塄,洒在了庄稼地麦苗根系中,洒进了庶农的笑容……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春的夜幕即将降临,这朴素透着活力的春雪,就像一股暖流,她不仅仅带来了丰年预兆,更带来了中华大地的文化与传统。

因为春雪的理由,彬州元宵节的灯山,鄙人不赏灯也罢。
毕竟嘛,曾经的邠州名人范文正公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雪打灯,惟愿春和景明!

2021年2月25是于文昌阁

作者简介:
李自立,昵称:侍郎神韵、文昌侍郎,祖籍陕西彬县,1967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彬县中学,中交一公局六公司试验检测员。
爱好秦腔、书法、散文、诗词。
作品刊发纸媒和各种载体。
格言:自立,自信,自強,自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