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华老先生与我们是四十年的老邻居。多少年他每次打扫庭院,都要顺便把路上的垃圾一起清理倾倒,尽管他残疾的手是那么的不方便,但从没有半句怨言。今天有幸拜读了他用十几年时间,整理编撰的《八十年间——琐事杂记年谱》,才知道老人家不仅是左邻右舍人们心中的好人,还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 陈老1933年出生于霍州市师庄乡风栖村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儿时淘气玩雷管引起爆炸,不辛失去了左手。他从小聪明好学渴望进步,十七岁入团,二十岁入党,任县委组织部干事,兼任县委机关团支部书记,工作成绩显著,二十四岁县委拟报任组织部副部长职务,但在党校学习期间突然被打成了右派: "党内开除党籍,行政上撒销原职务,留用查看、并降低原待遇3级,由22级降到25级"。听到这个处分他顿时犹如五雷轰顶,眼前一片黑喑,真是怀疑人生,有一种以死表忠心的念头,但想到"自杀就是叛党",还会连累妻儿亲友一辈子,只有更努力地去为党工作,才能证明自已的清白。二十多年中,他离党不离心,仍然以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已,不闹情绪、不消极沉沦,工作更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晚上回顾总结思想,向上级党组织写申诉材料,反映自已的冤情。那些年他很少与亲朋好友往来,只顾低头工作。平日也是少语寡言,与人相处甚至都不敢高声说话。1960年摘了右派帽子后,调回县委通讯组,又先后到师庄乡、汾村乡、城关镇工作多年。由于一贯工作认真负责,历任领导都很是器重,几任书记多次打报告想提拔任用,均以摘帽右派有“限制使用”而告吹。至使自已、家人、儿女上学甚至侄子当兵都受到影响,全家人每天都生活在政治雾霾的阴影下!1979年1月24日,终于盼来了被彻底平反昭雪的日子,听到朋友急急报来的喜讯,他飞似的跑回家门,孩子似的"哇、哇、哇"地放声大哭起来,几十年憋在心中的那口冤气终于吐了出来,喜极而泣地他挥笔写下了: “壮年含冤泪暗飞今朝平反酒千杯;晚年残阳微光放誓于四化作贡献”的诗句。晚上高兴地宴请村干部们喝酒庆贺,含泪诉说了二十多年的憋屈,第一次喝的酩汀大醉,整整睡了一天又一夜……! 彻底平反昭雪,陈老发自肺腑地感谢党的英明、伟大,为弥补几十年失去的时光,无论到那里工作,他都是埋头苦干、严以律己,深受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在李曹镇任镇长,他骑辆自行车上山下乡、走村串户,调查研究体查民情,走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调任民政局任局长后,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徇私情,有次一朋友的孩子退役回来,想通过他给安排个工作,他认真审核了对方的资料,发现不符合安置条件,毅然拒绝,朋友私下对他讲,帮了这个忙,拿上10万块钱!老人不为利诱、不为情动,朋友生气的说: “怪不得你当右派,以后还得当右派”气的扬长而去。他的故事让我很难忘;他的定力让我肃然起敬;他对党的忠诚更让我感动!他的家庭情况我很清楚,孩子多,底子薄,一辈子光搬家就搬了二十次。1980年勉强建了一处住宅,欠债也是很多年才还清。几十年来,无论是上下班,还是走亲串友他都是骑一辆老式自行车,一直到去年,实在骑不动了,才买了一辆老人电动车代步。
他的清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但也遭一些人恶意的诬陷,政法委领导派工作组驻民政局调查了解,才还了他的清白。李建民书记了解到这个情况感叹地说了一句话: “人至察,则无徒啊!”,言语中既肯定了老人的铮铮铁骨,也道出了老人性格的悲哀!尽管如此,老人依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开拓创新,提出“乡办敬老院,镇办福利院,县办光荣院”,使全县的五保工作突飞猛进,到1987年,全县办起了11个敬老院,1个光荣院,接收“三无”对象151人,办起了8个福利厂、店,安排残疾人员79人,我市民政工作成为全区乃至全省的一面旗帜。
陈老于1992年正式退休,但他退休不退色,捐资救灾、捐资助学、捐资助残处处留有他的踪迹和美名。做自已喜欢做的事,便成了他颐养天年的新路。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把自已沧桑岁月的经历;刻骨铭心的记忆;荡漾心田的美好编撰成《八十年间琐事杂记年谱》一书,用文字、照片、图表记录成册,作为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希望后辈能从中悟出是非曲直、行依有归、传承有序,彰显了老人的殷切希望与良苦用心!为了方便撰写他与时俱进,不服老、不畏难,学习使用电脑,学会了电脑排版,并不惜重金,购买了扫描机、打印机,从输入、校对,扫描、打印一条龙,俨然一付大知识分子的派头,八十八岁的人电脑耍的滑溜极了,令我们这些小字辈们都自愧不如。五年间,他走南闯北,书信电话、走村串户千方百计地收集整理,编撰了一夲约30万字的《霍州风栖岭颖川陈氏通谱》,书中60多幅世系图,60多篇碑文、简介、回忆录,300多幅照片,把分布全国30个县、区及本市60多个村庄21代,数万名陈氏后裔一一对号入谱,支脉清晰,引起了不少省市陈氏家人的赞誉,纷纷联系交流,为研究弘扬谱牒文化起了抛砖引玉的效应,灵石、汾西甚至福建等地的陈氏后人,纷纷联系、学习、取经。几年中求他帮助写家谱、村誌回忆录的人络绎不绝,一时间门庭若市,他都是热心应酬,这些年经他帮助指导编撰成册的就有《安氏郭氏宗谱》、《老张湾张氏支谱》,《霍州市周氏族谱》、《李涧师氏家谱》,《蔡家沟杨氏宗谱》、《洪洞县扬岳村李氏支谱》等,并帮助编撰了《老张湾村誌》、回忆录《足迹》、《往事随笔》和《朝花夕拾》等书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用惊人的毅力,四年期间与风栖村写作班子一起,搜集整理家乡风栖村七十年的风雨历程,几百年沧海桑田所有能收集到的物件、资料编撰了一套三册,六十多万字的《古今风栖》。书中文字、照片编辑有序,图文并茂,详细翻阅真不可相信,它竟出自一位八十八岁高龄的老者之手。输入、校对,扫描打印一手完成,让所有看到、知道甚至听说的人都为之惊叹不已,也为老人家废寝忘食、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老人说,他虽然一生坎坷,但扪心自问,心地坦然,问心无愧。工作几十年一无作风问题,二无生活问题,对的起党,对的起人民!今天儿女们事业有成,自已身体无恙很是满足!听着老先生发自肺腑的感叹与脸上坦荡的笑容,我心中默默地想: 真的是 好人有好报啊!
2020年12月16月于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