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富饶,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阳信水落坡镇堪称黄河故道、大禹泽地、齐源盐署、家具之城,是“中国古典家具之乡”、“中国明清家具、木雕、石刻集散基地”、“古家具中华第一镇”、“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淘宝镇”,产品畅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北京、上海仿古家具的“半壁江山”,占全国古家具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年交易额达60亿元,赢得了“北看高碑店、南有阳信县”的美誉。
如今,水落坡镇聚拢了全国各地的民间生活木制品,在普通人眼里,这些木制品已然残破不堪,而水落坡的木作匠人们却赋予他们新的生命和价值,无形中延续了中华木作几千年的技艺传承。阳信县水落坡镇石刘村的刘爱国,受家里老人影响,自幼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高中毕业在水落坡镇工艺美术厂工作。后来在公司指派去青岛学习期间,师从于美术大师韩美林学国画,自此走上了亦工亦画的道路。
90年代,他创作的玻璃画走进千家万户,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成为老百姓婚庆嫁娶生子建房的必备品。2000年,刘爱国开始创作门板画,依据门板形状色泽和独有的纹理,在上面精心构思创作出一幅幅精美图画,使其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大雅之作。现在,刘爱国的门板画,已销售到了全国各地,成为茶室、旅社、家居装饰的新宠。
据悉,门板画是一个新兴的创作类别,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创作,它是在历经多年沧桑的门板上作画,特别是榆木板,有着纯天然木纹,不易变形,且与居住环境融合搭配,相得益彰。通常,一幅门板画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处理,首先,要用高压水枪、刷子,将门板表面的浮尘、污垢等进行清理;其次,再用毛刷等工具深度清洁,用电动工具抛光;最后,勾图、修整、铺底色,反复上色直至色彩达到最佳效果后,落款、盖章,完成整部作品。
由于老榆木门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拥有老榆木门板的人家越来越少。再经过回收、加工等工序,一块历经风雨的老榆木门板能够用作作画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未来老榆木门板画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每一块门板画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沧桑美,流露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几世开关挡雨风,院墙破落守房空,一朝遇得金睛顾,粉墨登场雅室中。”是榆木门板画的真实写照,俏销全国也就不足为怪了。
(翟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