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遂平县奥林匹克文化广场,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妇女推着一位老人在广场转悠,听戏曲、观马耍,十分羡慕。时间长了,人们才知道,这是和兴镇草庙村好媳妇陈焕芝与百岁公爹唐恒元在演绎人间真爱。

唐恒元,今年105岁,1916年7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遂平县和兴镇草庙村唐庄村民组一户穷苦农民家庭,田无一垅,房无一间,父母亲给地主打长工,他七八岁就给地主家割草放牛,长大后跟着父母给地主打长工,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是在旧社会渡过的。直到1949年解放,共产党、毛主席把他从苦海中拯救出来,分了地、分了房。36岁那年还娶了个比他小15岁的妻子。一生生育8个子女,日子过的十分舒心。他十分感恩党、感恩毛主席。唐恒元解放后炼过钢铁,修过铁路,从1959年至1989年一直担任生产队饲养员,他尽职尽责,热爱集体,团结乡邻,多次被评为模范社员。他热爱劳动,老实厚道,宽厚待人,乐于助人,大度、乐观,心态好,经常乐呵呵的,没有得过大病,身体一直很健康,改革开放以后,响应党的号召,勤劳致富。

陈焕芝今年49岁,30年前,她从西平县焦庄乡管庄村嫁给唐恒元的二儿子唐二春。当时唐二春家兄弟姊妹多,家庭不是很富裕,住房条件也不是很好。这年唐恒元已经76岁,犁地、耙地、收割、砍玉米杆,所有农活照样干。对待媳妇像亲闺女一样亲,这使陈焕芝十分感动。陈焕芝娘家父母都是明理人,时常教育她要孝敬公婆公爹。她把优良家风带到唐家,以诚相交,以礼相待,从没和公公婆婆红过一次脸,绊过一次嘴。
几年前,公婆不幸患心脑疾病,瘫痪在床,病倒在大哥家。陈焕芝看到大哥大嫂整天忙的不可开交。为了尽些孝心,她把公婆接到自己家,精心照料。陈焕芝注重从点滴小事、细微之处照料公婆,每天给老人梳头、洗衣做饭,细致安排老人的饮食起居,渴了她端茶送水,饿了她端来热汤热饭,一口一口地喂,生活中,她为婆婆端屎端尿,清洁身体,洗脏衣服,睡前为婆婆洗脚、按摩身体,只有等婆婆睡后,她才拖着劳累疲惫的身体回房休息。

陈焕芝照顾老人,除了耐心、细心、暖心外,还十分注重科学,她自学科学养生知识,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老人身体的问题,及时治疗,治早、治小,花钱少。科学安排老人的衣食住行,夏有三单,冬有三棉,内衣三天一换,勤晒被,制定科学的食谱,每天采购新鲜蔬菜、苹果、香蕉、核桃、大枣、山药、鱼、肉等食品。本着少盐多醋,少荤多素,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每天吃一个鸡蛋,少荤不是不吃肉,每天吃两片红烧肉,把瘦肉垛成肉泥包饺子吃,多吃鱼,禁烟少酒,几年前在她的协作下断了公爹的烟瘾,现在公爹一根烟也不吸,气管炎病也好了,每天喝两口酒,还经常推着公爹到外面晒太阳、观风景,说些幽默的话和一些趣闻逗公爹开心。
陈焕芝深有体会地说:“家有一老是个宝,干啥啥顺,事业发达,家庭幸福。”改革开放初期,他和爱人买辆车跑运输致了富,2012年他们又创办了遂平县宏达物流有限公司,由于家有一老,给他带来人缘,带来了福份,带来了财富,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台车辆的物流公司。现在分别在郑州、遂平买了别墅、楼房,还有一辆宝马车和商务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陈焕芝不但孝敬自己的公爹公婆,逢年过节她都让爱人买些水果和营养品去逐家看望员工家的老人。
现在,陈焕芝有一子一女,儿子亚威在助爸爸打拼,已结婚生子,媳妇在乡下教书。女儿正在上初中。她现在已是一个孙子、两个孙女的奶奶,最小的孙子才一岁半,主要在家照顾老人和孙子孙女。她为既照顾好公爹,又照顾好自己的亲生母亲,最近她把妈妈接到自己家住,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在她的影响教育下,在乡下教书的儿媳妇韩盼盼星期天回到家争着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给老人梳头、捶背、剪指甲,一岁半的小孙子坐在两位老人身边,指着老人呀呀地说:“那个是家太太,这个是外太太。”
(孙保同 孙彦军 周留栓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