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浩然)
榜样
可以是一个人
也可以是一群人
他们的存在即诠释了
什么是坚守
什么是标杆
榜样可能有着伟大的成就
也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
可以是你可以是我

电影《英雄儿女》上映于1964年,这部电影可谓是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在片头中的一个镜头曾让无数的中华儿女心潮澎湃、潸然泪下,面对漫山遍野的敌军,战士王成怒目圆睁,对着报话机,大声喊道“为了祖国,向我开炮”
说起“向我开炮”这一幕,不仅仅是电影里的场景,曾经是抗战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一幕。电影中的王成壮烈牺牲,无人不知,是英雄;现实中的“王成”却默默无闻,经历着坎坷,他就是依然健在的蒋庆泉。
蒋庆泉,1928年出生于辽宁锦州,1949年入伍,担任步话机员。1953年,蒋庆泉跟随部队开赴国外战场作战,当时接到的任务是:不顾一切,攻占石岘洞北山。蒋庆泉当时担任步话机员,任务就是用步话机向炮兵连通报炮弹位置。在战争中围着保护他的战士一个个的倒在了地上,蒋庆泉痛心不已。眼见着敌人慢慢逼近,他向着我方碉堡大喊:向我开炮,快向我开炮!只是没等到战友开炮,他就被敌人击中倒地。不愿做俘虏的蒋庆泉最终还是被抓去。
等到战争结束,在双方交换俘虏时,蒋庆泉被释放回国,可他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几个月的扣押生活,“论过不论功”还被扣上了“透露机密”的帽子,接受处分。身为战俘的阴影更是一直笼罩着他,一生都无法抹去。所以,他选择了隐姓埋名,深藏功名,在老家农村终老一生。
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上映后,在农村隐居的蒋庆泉看到了,全身战栗、趴在被窝里大哭,但他不敢提起自己被俘的“不光彩”经历。直到1981年,民政局亲自上门找到蒋庆泉,宣布撤销他的处分。听到这个消息,蒋庆泉老人大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老人曾多次说,我是战俘,不是叛徒啊!
2010年,战地记者烘炉找到了蒋庆泉,当人们给他补偿和待遇时,他都谢绝,只希望能得到一枚抗战纪念章。在授章时,蒋庆泉老人再次身着戎装,声如洪钟的向他的老首长报告:“裴政委,我是23军战士,我的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牺牲了,现在你的战士蒋庆泉来向你报道!”两个老人相拥嚎啕大哭!蒋庆泉老人一生饱尝“一朝被俘,终身耻辱”的痛苦,提及这一生,他说:“一生多坎坷,老来无续章,功过是非由他去,无需论长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