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生态农业促进会
千阳县八达生态农业科技服务部,李宝智
随着政府对农业发展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力度扶持下,农业现如今已成投资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进入农业项目投资领域,但是从效果来看,有业内人士发现,创业者虽然很多,但是成功案例却很少。
国家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在逐渐加大, 只要朝里有人,只要取得一定规模的土地经营权, 租入一大块土地, 挂个牌子, 办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或办个家庭农场, 弄到国家补贴就算成功了, 至于经营收入, 考虑不多, 这种把国家惠农政策的收益当作主营业务收入的错误决策, 导致部分投资人快速进入破产边缘。很多人投入农业创业的原因是因为认为自己打工挣到了足够的本钱,有能力和经验回家创业务农了。甚至自以为是地想着,本来就在农村长大,不怕吃苦,也懂些农业知识,经验不够可以多学嘛!一次不行两次,要不就三次,总行吧!于是,在创业初期没算好细账就一鼓作气开始干。
很多创业者,看到西瓜好卖就跑去种西瓜,看到小龙虾走俏就跑去喂小龙虾,以为去年价好的产品今年的价也会好,做出来就有人收,不担心销路,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一般产品多而且好销的产品都被当地的收购商控制和操作,导致价格被压始终上不去。
资金周转困难是做农业的朋友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把投资概算搞错了、把投资周期估短了、把融资难度想轻了或是政策预期落空了等。
农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很强,原料占款和储藏成本很高。因为周期相对较长,所以一旦出现运营过程中不可预料的事件后带来的调整周期更长,无论是种子、土壤以及种植方案,哪个环节的调整与改善都需要长周期,同时还要与生产季节相适应,由此也就影响了投资回报期的达成,让创业之路走得很艰辛。
另外,自然灾害,我们谁都不能阻挡,尽管不少从事农业创业的过来人说:遇到了天灾就只能等待失败,但其实如果做好了防范工作,天灾有时也能化险为夷。
成功未必可以复制,但失败却往往在重复。农业项目的死法有千千万万,但有共性的问题往往集中在几种上,1、无知无畏
很多人搞农业,真的是凭着一种所谓的情怀,或者是对传闻中暴利诱惑的一种冲动,在没做什么功课的情况下,就贸然决然的冲了进来,2.由于对农业真的不懂,这种无知,让他们很容易就产生出轻视、无畏的看法、想法。
3.干多大的项目,首先就要想有没有匹配相对应数量的资金、团队和资源。不少创业者心比天高,力却不逮,敢想敢干是好事,但仅有胆大还是远远不够的,原本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最后发现连找几个初始客户都很艰难,等到后面资金链断裂,只好草草收场
4.农业看似简单,可各种各样的规矩却一样不少。春夏秋冬,有老天爷的规矩;飞禽走兽,有大自然的规矩;人情世故,有民间习俗的规矩;红头文件,有政府部门的规矩;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宪法,那是耕种技术的规矩;至于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那些则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规矩。
入了这行,就得懂这些规矩,遵守这些规矩,哪一条规矩你都不能小瞧,更不能不受管束,否则到头来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5、无根无蒂
选择农业项目创业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个行业需要很多资源,包括人际资源。如果在这个领域完全没有基础,下无所根,上无所蒂,实施起来,难度一定不会小的。
比如说,当项目与所在地农民发生利益冲突时,如果没有有影响力的人帮你协调,或者是有关部门不能够强力介入的时候,即使法律向着你,最终你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此外,农业项目还往往需要政府的资助和产业链条上其他企业的配合,如果完全没有这些资源,做项目更是难上加难。
6.农业是古老的行业,但是,农业技术和农业的商业模式却是处在不断的迭代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固守过去的一套,结果就会很糟糕。
古语云“顺天者易逆天者劳”,做农业必须认清农业的发展形势,必须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有独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搞清楚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传承,在哪些方面创新,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在这个技术高速迭代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极速传播的时代,每一个农业项目的投资人必须理清思路,顺应大势,否则,不改变思路,不顺应时代,必然被行业所淘汰,被市场所淘汰。同时,在机遇来临的时候,敢不敢在别人没有尝试的情况下自己先行,决策人的勇气非常重要。
有时候,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需要我们在看准的情况下敢为人先。有的人低估了农业项目的难度,事先准备不够,到了关键时刻,一看不行,又怕起来,想退缩,这种做法,项目基本上是凶多吉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