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爱吃“回头面”
——陈年旧事/青春印记之八
原创 陈昌华
人,已活了差不多大半辈子;吃,也差不多吃了大半辈子面条。作为一个原籍安徽、生在肥西,跟着父母辗转于上海、郑州,而从六岁就定居在洛阳的我而言,基本上算是北方人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在我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爱吃面食,尤其爱吃面条,已成为我“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饮食习惯。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参加什么档次的应酬,酒足饭饱之后,能吃一碗可口的面条,可谓不算过分的要求和满足。只可惜,在许多高档的酒店和餐厅里,面条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一道主食。深圳,就更不用说了。

我对面条的挚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早些年,刚来深圳,住八卦岭单身公寓。晚上在公寓,用一个饭盒大小的铝锅,下半支挂面,放两个番茄,打一个荷包蛋,加点生抽,滴点香油,添点老醋,呼噜呼噜吃得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同住公寓的一些同事,时不时看我吃得津津有味,起初都很诧异我一个部长的节俭小气。久而久之,他们才理解,对我而言,这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这些年来,要说吃过的面条,数不胜数。但留下深刻而又难忘印象的,不过也就那么几种。我称之为“回头面”。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吃了还想回头再吃的面。

第一种是湖南的家家长沙粉面,深圳有好几家连锁店,不过我觉得味道最好的还是深发展大厦南边的那家店,一来印象中开得最早,二来它的汤料最浓。我最爱吃的是酸豆角肉泥和红烧肉这两种面。家家长沙的面条之筋道,汤料搭配的味道之鲜美,在深圳吃不到第二家,隔三差五就得去美餐一碗,不去吃它还真馋得慌。时间长了,才知道,好这一口的不仅是我,单位的北方同事,一些相熟的朋友,也都喜欢这里的粉、面。

第二种是四川的担担面。担担面的历史可谓久远,全国各地的川菜馆几乎都有。但真正做得地道可口的,似乎也不多见。就连几次出差到成都,满大街找正宗的担担面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挂着招牌的,一吃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待找了街头当地的四川人一打听,他们平常并不到这类餐馆吃面,更多的是在那些自家门口的排挡。那里的担担面才最对自己的口味。循着当地老乡的指引,找到这种排挡一吃,果然味道好极了,知道他们所言不虚。
第三种是贵阳的肠旺面。这面是我到贵阳出差才吃到的,用肥肠和血旺作为配料,其味之香,其汤之浓,似乎比担担面还要好吃。除了贵州,这种面在其他城市一概没有。这也不奇怪,贵州的菜系打不到全国,肠旺面自然也难觅身影。不过,也有例外。在深圳这座什么风味饮食都能吃到的城市,肠旺面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在上海宾馆后面的振兴路上,就有一家贵州菜馆。我曾带着夫人去吃过几次,被我吹嘘得好吃得不得了的肠旺面,在我夫人那里,一点也得不到共鸣,令我颇为扫兴。我把它归结为出了贵州,有点串味了吧!

第四种是上海的葱油拌面。这种拌面只用葱油搅拌,没有别的什么配料。但这种葱油非常讲究,油的火候和葱花、生抽、盐的搭配并不简单。我曾自己在家试过,总是调不出人家的味道。葱油拌面和上海另一种阳春面,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葱,一清二白。不过一种是干拌,另一种用清汤。葱油拌面吃时一要拌匀,葱油要适量,少了拌不出味道,多了有点糊嘴;二要趁热,毕竟是捞面,凉了容易粘结。葱油拌面不太普及,不象其它面种,只要是个饭店,总能对付出一碗。而葱油拌面只在杭帮菜的饭馆里才有,有点阳春白雪的嫌疑。
第五种是陕西的油泼面。陕西应该是面条种类最多的省份,但唯有油泼面最对我的胃口。和葱油拌面不同,油泼面讲究的是油和辣椒的搭配,浇头的量比较大,面条好像就浸在辣椒油中,显示出了北方人的豪爽。一碗面吃完,碗底里总要留下一些浇头,以显示油泼面的名符其实。

面条的种类,还可以举出很多,但各人都有各人的口味。对我而言,这几种面条是那种吃了之后,隔不几天又想去吃的,姑且称之为“回头面”。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我说,我就爱吃“回头面”。
写到此,突发奇想,如果开个“回头面”馆,把各地风味的面条一网打尽,让食客进店各取所需,不知可否开得起来。而对象我这种爱吃面条的人来讲,可就太快活了。哎,人生在世,东跑西颠的,这几十年下来山珍海味吃过,不觉其高贵;粗茶淡饭打发,也不觉其低贱。但不论何时何地,一碗面的习惯一直保留下来,恐怕,到老也难以改变了。
2013年9月12日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宝安风》杂志社社长。现任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深圳一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
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兩卷)《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咏叹调》主编专著《中国企业报刊大全》诗集《诗路花语一一洛阳七十年诗歌选》合著报告文学集《托起神剑的丰碑》长篇报告文学《东方辉煌——中国宝安集团成功之谜》执行主编《平乐正骨史话》执行副主编《深圳十大文化名片》诗歌、歌词多次获省级文艺创作奖。
出任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十八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