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从高
初闻我的老师陈文通先生病了是在微信群里,我没在意,凭我的直觉,老师即使身体不适,那也只是普通感冒而已,依老师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活到一百多岁不是难事。直到12月上旬,《当代文艺》编辑部的主编说她无法联系上老师了,微信不回,手机不接,我才有所警觉。于是我立即去拨打老师的手机,手机是通的,只是无人接听,我只好委托同行到他安康的居所去敲门,家里依旧没有回音。多方询问,方知老师11月上旬偶有“小疾”,经住院治疗后回老家散心去了,我和几个与老师相好的同事准备去他老家探望,被他家人婉拒,理由是老师身体恢复的很不错,不日即将返回安康。这些温柔和善意的“谎言”竟让我们都信以为真。
旧历年关,据我的好友反馈,平常高大伟岸、红光满面、仙风道骨的他在短短时间已判若两人。老师这回是真的病了,而且病魔来的很突然,让我都几乎不敢相信。闻听实情,我不禁黯然神伤,静下心来,想老师一生与我无论是为师,还是为友,都是我人生路上值得终生崇敬和学习的榜样。因此,在他辛丑农历2月2日78岁寿诞之际,我应该有为老师写点东西的必要了,纵使他无法看到或者听到,但起码对于我能在千里之外说出内心的实话也是一种释然,最坏的结果是在心理上能少些许遗憾。
我认识老师的时候还没上学,那时候他被打成“右派”,正在接受学生的“批斗”,父亲闻言把他接到我们大队写标语,小孩天真的好奇心促使我成了老师的跟屁虫,他标语写到哪我就跟到哪,白天写标语,整材料,晚上他和我父亲拉家常,也是从那时起,他和我父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和老师之间才有了讲不完的故事。
又识老师是我上初中了,老师代我的语文课,他对我既关爱又严格。老师那时候一表人才,年轻有为,在我们渚河流域,他和胡广田、杨培林并称三大才子,我有幸求学路上聆听了他们三位的教诲。给我的印象是胡老师攻于散文,杨老师擅长古文,而陈老师则更长于写作。
再识老师时我也参加了教育工作,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和老师走得更近了。1991年,老师在文教组任教研员,筹备安康地区复式教学研讨会,这次活动是县教研室蒲以安主任和陈老师共同谋划并由陈老师亲自导演的一次大型教研活动,我除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外,还主动分担了向外界展示一节公开示范课。面对十大县来的教育专家,他们对示范课的要求可想而知,幸好我校承担该示范课的程正献老师已有十几年的复式教学经验,我和他通宵达旦钻研教材,精心撰写教案,反复应对各种挑战,提前做好各种演练预案。这期间,我几次恳请老师来我校指导,都被老师那句“你大胆整,我相信你!”而推辞,我知道老师那会儿不是没时间,而是老师对我的充分信任,越是这样,我身上的担子就越重,总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生怕哪儿出现疏漏,给最信任我的人丢脸。后来我们当然也不负老师所望,在市级专家的现场见证下,我和程老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红椿也为紫阳教育增了光添了彩。
再后来就是我当校长几十年期间,遇到重要问题或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我都会向老师讨教,陈老师对我也毫不吝啬,小到鸡毛蒜皮的杂事,大到人事调整,规章制度的制定等等,都有他老人家的心血,他就是我事业上的那根主心骨。从渚河流域首届文化艺术节到三乡镇篮球运动会,从每年小升初阅卷语文组负责到合作编排导演民歌剧《李桂花复婚》,再到三乡镇艺术汇报演出,我和老师都是通力合作,同荣辱,共进退,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陈老师总是会拍拍我的肩“你好好干,我支持你!”几十年风雨历程,我和我的学校所取得的所有成绩无不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2015年我也因病提前退休,都住在安康,相互联系也就自然增多,只要有时间都会到他家里请教,是陈老师把我引进古诗词的门槛,是他告诉我,退休了就好好享受生活,切忌不要去打牌,那样既伤身体又伤和气。由于我对古诗词写作一窍不通,他不厌其烦一字一句字斟句酌帮我反复推敲,每次辞别时他都会拉着我的手送我到小区公交站,一路上语重心长地鼓励我:“你好好写,我配合你!”这么多年来,我们之间在诗词创作上相互鼓励,携手前行。其实,我何尝不知道老师是想把他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于我,但我天生愚钝,恐辜负老师一片盛情。而今,闻听老师病重,我心如刀绞,几个月来都是在恍恍惚惚中度过,哪还有什么创作激情?
陈老师在年龄上是我的长者,他就像父母一样关心和注视着我的成长。1995年他为我改行主动铺路,那时候我自己对改行兴致不高,而陈老师则是热情满满,为此,他还动用了他的资源和人脉。虽然事与愿违,但我知道老师那是为我好,是他把我当最亲的人来看待。陈老师在生活上是个智者,他博学多识,和他一起交谈,总是给人一种奋进、向上、乐观的氛围,他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言语不多,寥寥数语,却能抓住要害直击利弊;陈老师在社交上是仁者,他总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能够充分吸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他平和、安静、稳重,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乐善好施,广结善缘,为人处事被渚河流域广泛称赞;陈老师是工作上的勇者,他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既懂管理又精业务,从中学校长到文教办教研员,从普通教师到教育专家,这一路走来,他都是不卑不亢,有为教学受干扰而愤然辞去中学校长的悲壮,有敢于为真理而不惜和权贵较劲的威严,有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生、困难家庭的热肠;陈老师是事业上的强者,在岗时他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教研论文集一部,退休后,他又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民歌剧两本,诗词歌赋两本。尤其是在庚子年春节期间,当别人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恐惧的时候,将近八十高龄的他毅然拿起笔冲向抗疫第一线,今天,当我再次捧读他《武汉抗疫群英谱》时,不禁泪如雨下,老师写完此书时曾戏言,封笔颐养天年,我在写给老师的评论中称“放弃创作不是先生的个性,暂时休整只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而今回想,那不是戏言,那是老师在用他毕生的精力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在战斗,在呐喊,那是一位中华文化传承者用生命在延续一种信仰,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在国家危难时所展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
请记住庚子年间汉江上游渚河流域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无时不刻在我们身边给我们以鼓励。是他带我们走出困惑,居家抗疫给予我们满满的正能量,为我们的医务人员摇旗呐喊,为我们的三军将士擂鼓助威。庚子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紫阳诗词楹联界也是如此,先有刘恒吉老师久病不愈,怅然离世,陈老师闻言在病床上为刘老作挽联曰:“呕心沥血,神峰山下育桃李,弟子岂三千?闻紫邑精英多受先生教诲;背井离乡,汉水河边寻宋唐,遐龄逾八十,看金州书报又刊泰斗新词”。自此以后,老师未有新作,而今更是与手机彻底无缘,这真是苍天负英才啊。
尽管医院得出的结论是科学且严谨的,但我依然相信在老师身上会有奇迹发生,因为,他曾对我说过,他之所以解开紫阳真人的《悟真篇》,是因为张真人经常托梦于他,紫阳真人寿高九十九,他与真人一起诗词唱和已是挚友,基于此张真人也一定会保佑老师逢凶化吉,转危为安的。
有人说,老师是一本厚厚的字典,会纠正你所有的错别字;老师是一把严厉的戒尺,会打折你所有的坏习惯;老师是一位育人的讲师,会告诉你所有的知识。在他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我的老师早日康复,我多么渴望那本厚重泛黄的字典,那把早已尘封的戒尺,那语重心长的教导啊。我等着他的好消息,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没做完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没说完的话呢。

【作者简介】
冉从高,男,网名逍遥过客,生于1962年12月,陕西安康人,现居住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管理30余年,后因病退休。退休后重拾拙笔,开始追逐文学梦想,已有多篇作品散见于《当代文艺》、《江山文学网》、《安康诗词》、《紫阳诗韵》等刊物网站。

【热评互动】
陈文通老师(担任过中学校长、高级教师,荣获陕西安康地区优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从事教育工作40年,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曾担任紫阳县诗词楹联协会会长、县政协文史研究员。他学识渊博,才华裴然,德艺双馨,文学造诣深厚。无论在散文、诗词、戏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他把对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剧情冲突、人物对话、形象塑造、舞台设计等表现技巧的韵味融入剧本中。他创作的优秀地方戏剧和歌剧不仅带给广大观众和读者艺术享受,使人们受到道德涵养教育和启发,同时也弘扬了历史文化和时代的“真善美“精神风貌,这对于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文通老师是我们《当代文艺》的元老,是《当代文艺》的创建者之一。曾记得他于2020年8月3日在群里发表了《感恩在我生命里遇见的每一个人》,我当时读后感触颇多,一段平常的话语,却很温暖,在心底有如一股暖流缓缓穿过,非常的温馨。感动之余,我深深感谢陈老师!他为我们《当代文艺》,为我们群的文友们所付出的心血,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我们没有忘,专栏开辟至今,陈文通老师对每一期的群合集,对每一位诗词文友的作品都积极主动点赞,写评论留言支持,还为许多作者都打了赏,是群里打赏最多者之一。他的这种爱当代文艺专栏,爱作者投稿群,爱每一位文友的情感难能可贵,令人钦佩。正因为有了这种重情重义、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才使得我们文艺专栏蜚声都市头条,名列各专栏前矛,创下了都市头条推送的作品流览量上百度的最高历史纪录。在文友们的大力支持协作下,不断刷新了专栏纪录,提升了在全国网站的知名度,铸造了《当代文艺》的辉煌。
11月25日我收到了陈老师微信的最后一条消息:"在乡下玩,手机有问题了,不能上网,只能将就……”此后就失去联系了。后来主编告诉我,文通老师生病住院刚回来休养。我想应该问题不大,她听冉从高老师说可以下地了,我心里感到欣慰。当得知老师病重后,我感到十分沉痛,拨打了他的电话,已无法接通,我心里更不是滋味,顿感神伤。今天拜读了冉从高老师的文章《师恩难忘》,深为陈文通老师的高风亮节、博大情怀而敬佩。惟愿老师平平安安,早日康复!在寿诞之时能健康回到当代文艺大家庭,我们一起为先生祝寿!祝福他长命百岁!(社长寒风)
今看了冉从高老师的文章,我很感动,由此想起陈文通老师对当代文艺的贡献。其实我与文通老师QQ好友好几年,最开始是空间交流,彼此分享诗词。后来我们成立当代文艺社团,文通老师是我们社的元老,给社团引进许多人才。可以说,没有文通老师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社团的飞速发展。记得当时,文通老师投稿一组元曲《武汉抗疫群英谱》,印象很深,里面描述上百个人物,大至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小至外卖小哥,清洁工,既有精细刻画,又有群体描述。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为抗疫做贡献,陈老师讴歌正能量,唱响中国力量。记得当时我看了特别激动。后来陈老师又先后在社团投稿一些剧本等作品,阅读量高,篇篇上了百度,反响热烈。去年冬天,我几次联系不上老师,心里面有点着急,于是找到冉从高老师,让他去打听,他告诉我说的确是病了。出院正在修养中。元旦前后,文通老师被网站评为先进工作者,因为网站给作者寄证书,我又联系不到他。最后是写了冉从高老师的地址,让他帮忙代领。今天看了冉从高老师回忆文通老师的文章,我的心里面很不平静,想起老师的好,想起老师的德高望重,想起老师对我们的支持鼓励,不由得潸然泪下。只希望好人一生平安,祝福老师早日康复,当代文艺所有的家人们等你回来,大家一起畅游墨海,快乐同行!(长亭飞絮)
拜读逍遥老师的叙事散文《师恩难忘》,文中讲的是作者与他的老师陈文通交往的过程。我们得知陈文通老师生病,且还挺重,感到非常难过和惋惜。与陈老师相识是在QQ空间的互动上,他经常来本人空间,赋予宝墨,我也很尊敬老师,总称他为先生,也经常贴些小作于他的作品留言栏。他总是很用心,很认真地阅读,并对我的拙作加以鼓励和支持,每一首诗都勾勒些许看得过眼的一些句子和对仗,每每得到老师的肯定,我总是深受鼓舞。他是位平易近人的老者,学识渊博,功夫深厚老道,诗词、散文、剧本、小说,样样触及,并有极深的底蕴,叫人赞叹不绝。我到当代文艺后,还经常见他的作品发表,我还不知深浅地点评过老师的佳作,有独幕剧,多幕剧。今天阅读了逍遥老师的回忆陈老师的片段,不自觉地也略发感慨,为老师的品格而起敬,为老师的学识而赞叹,他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请逍遥老师代为问好陈老师,祝他平安,创造奇迹,早日康复,牛年大吉!(李花满园)
好久没读到描写关于老师的文章了,今天晚上读冉老师的《师恩难忘》,让人眼前一亮。本文写的是教育界的老前辈、文学上的大腕、作者的老师——陈文通先生。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不忘初心,忍辱负重;他兢兢业业,开拓进取;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在写作上有几个亮点,值得学习借鉴: 第一,内容丰富,描写具体。作者掌握了陈老师大量的关于生活、工作、为人、写作等方面的材料,让陈老师的形象鲜明突出,给人印象深刻。
第二,写作顺序的安排很有技巧。本文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陈老师重病、“我”去探寻陈老师、陈老师家人婉拒的事情,然后从头至尾地写“我”与陈老师几次相识、相知,最后总结工作、为人、品德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文章跌宕起伏,陡生波澜,激动六心。
第三,过渡自然,结构完整。比如作者写与陈老师几次相识用这些词语连接“认识”、“又识”、“再识”、“再后来”,这些词语就像粘合剂,使文章结构紧密。
第四,全文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用词准确,言简意赅,读起来轻松愉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学习点赞!(杨山坡)
读冉从高老师《师恩难忘》,我品其遣词,似乎很寻常,细究不然,我们中国人崇尚遵老师为第二父母,尽管文革期间一切都变了味,然深扎我们骨髓里的东西不会变,也变不了。从冉老师平和的行文中我嗅到了其对陈老师的殷殷之心。反观其老师亦是大多善良淳朴中国老人的缩影,有事自己抗,不愿烦累小辈。冉老师用了好大一段落细描了老师病前病后的反差,其善意的“谎言”,是“有心”,是“故意”,让人读来感喟不能,我想至少彰显了人性的良善。下半段用了回忆笔触,用详实的数字凸显了陈老师的大义凛然之气,此不一一举列,我始终认为,融入我们血液中的那份淡然,无论是针对疾病,或世事,我们都能读到这种精神,这种气概。老师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伴侣,更是我们前行路上坐标。中华民族历来有接力传承的良好传统,至少我通过该文感受到了这点。让我们的尊师兴教的优良传统永远发扬光大下去!冉老师辛苦!为你那颗虔诚的尊师之心鼓掌!(波波)
其实我与老师之间在文章里面没有多少对话,仅有的三次对话都只有八个字,第一次是“你好好整,我相信你”,第二次是“你好好干,我支持你”,第三次是“你好好写,我配合你”。三次对话是三个不同的时代,也是三件不同的事,本意想借此来表现老师在不同阶段对学生不同的情感。(冉从高)
拜读冉老师的佳文,我非常感动。我和陈文通老师是在QQ空间交流诗词中认识的。因他年长,与我同一个姓,我便叫他家兄。认识两年来,他待人接物诚实,谦虚,重情,重义。
“没有七一,就没有八一;没有八一,就没有十一。”而我可以说:“没有文通老师,就没有雪燃。没有老师的情义,我也不会认识当代文艺这么多的良师益友!”去年夏,他将我带进当代文艺这个社团,我很感谢他。没想到他如今病了。我痛心,希望他好人一生平安!早日康复!(陈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