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寄当代愚公毛相林》
诗/周阳生 画/乔木
绝壁鸟飞绝,
崖山人斗天。
成蹊通远道,
筑路见丰年。
壮志吞明月,
高怀揽紫烟。
梧桐林茂处,
引得凤翩翩。
[相关链接]
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毛相林--山路得康庄
【颁奖辞】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人物事迹]
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作为下庄村的领头羊,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法,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16年在全县率先全村脱贫。2019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收入比通路前翻了40多倍。
过去下庄村,男青年娶不到老婆,女青年又不愿留在穷村。现在下庄村大力发展"三色"经济和旅游经济,犹如栽了梧桐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凤凰还巢,外地的女青年也纷纷嫁到下庄村,成家立业,共享小康。
《普天乐.佛跳墙》(外一首)
周阳生
正月十一,按传统是岳丈请女婿吃饭的日子,所以我特地买了一份"佛跳墙"招待爱女爱婿,因为"佛跳墙″又称"福寿全",寓意吉祥。赘叙于此,闲作小曲两首而清欢。
佛跳墙,
红尘外。
周莲去后,乞丐归来。
杂烩不改香,三友今何在?富贵浮云时光快,
得清欢处登蓬莱。
楼聚骚客,
肴盈炉鼎,
胜似闲斋。
《坡山羊.佛跳墙》
周阳生
玉花琼树,
春联朱户。
佛跳墙闻香迷归路。
贵何如,贱何如?
舌尖美食情缕缕,
一道闵菜已成谱。
有,吾为伍。
无,梦中睹。
[相关链接]
百度娘娘说:"佛跳墙又名福寿全,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属闽菜系。相传,该菜品是在清道光年间由福州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制出来的,又据费孝通先生记,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
佛跳墙通常选用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成菜后,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味中有味。"
[说法一]
清朝道光年间,福州官钱局的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席间有道叫做“福寿全”的菜、是用鸡、鸭、羊肘、猪蹄、排骨、鸽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周莲吃后很满意。回家后即命厨师郑春发依法仿制在原菜基础上,减少了肉类用量,又加入了多种海鲜,使成菜内容更加丰富,鲜美可口。后来,郑离开布政使衙门,到福州东街上开了一家“三友斋”菜馆(今福州“聚春园“菜馆的前身),在一次文人会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们品纷叫好,有人即席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这道菜就叫做“佛跳墙”。
[说法二]
据费孝通先生记,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釜,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