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情结紧紧联系着你我他
邓连朝

前几天,陈宝贵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出了为纪念母校临西二中七十年华诞撰写回忆文章的倡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社会掀起了回忆二中的高潮,众多的二中学子被唤醒了二中情结!
同学们的殷殷期盼和强烈共鸣。就在我连续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表回忆二中文章的过程中,二中学子们开始了呼应和共鸣。1987年的文科班毕业生耿志洁和周书霞女士先后在微信群里或者私聊中提出了期待着我的“二中回忆录”不断发表新作,她们将跟着我的文章重温在二中学习的一幕幕。1988年文科班毕业的谢书明同学,更是分别在我的朋友圈和私聊中,“发挥你写作与教育的优势,多为家乡丶国家鼓与呼”。这样的嘱托和建议,可见二中情结多么强烈!在枣园硫庙任教的李兴慧同学不断在群里或者私聊中与我互动着,远在邢台的崔德平时刻关注着我的盆友圈和公众号上有关文章,更多的同学则是默默地为母校祝福祝愿!
文友赠送1963年的二中高中毕业照,助力“二中回忆录”。前天下午,尖冢文友张广雷通过微信,给我赠送了一张1963年二中高中毕业照。当我编辑发表后,张广雷又是第一个在自己朋友圈里转发,临西在线给以了公开发表和推荐,从而扩大了影响。一中语文老师马晓军看到后,发出了“(照片)上面有我爸爸”,并应同事吴秀珍老师的要求,指出了在照片中的具体位置,话语里透露出何等的激动之情!
年近七十的二中学子亲自撰文响应。昨天下午,老四中的退休教师邱秀英通过微信,给我转过来她写的题为《匆匆岁月》的“二中回忆录”。要知道邱老师并不是语文老师,而是数学老师,写作不是她的长项。一千大几百字的回忆录朴实无华,可谓原汁原味的二中学习心灵轨迹。毕业46年了,接近半个世纪,工作岗位换了多少次,不要说自己了,孩子的孩子都出生了,祖母级的二中学子,克服重重困难回忆二中高中时代的点点滴滴,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击出来,而且还非常谦虚地不让推荐给陈宝贵老师,怕水平不够。什么叫不图名不图利,什么叫默默地为母校祝福祈祷,什么叫赤子情怀?二中你应该为有这样的学子而感动!母校应该为有这样的“孩子”而自豪!
中国人不像西方国家动不动地把爱挂在嘴边,动不动地就煽情和表现表演。我们更多的是含蓄,我们更多的是藏在内心深处,一直关注着,暗暗助力着!那是子女对父母的孝心和报得三春晖的回报,那是“今天我以二中为骄傲,明天二中以我为自豪”的铮铮誓言,那是二中情结的无限放大,那是“十月是你的生日”的歌唱!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作协会员!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剑鸿的诗意人生》编辑;《可爱小池塘》专栏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曾任《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编辑!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教学口号是: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口碑!她的人生信条是: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涌泉之恩,拿命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