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山绝响》,是方英文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去年曾入围“茅奖”评选。
如今的“茅奖”,已不是《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时代的那个“茅奖”。即便得了,不过是各领风骚三五天。时过境迁后,又有几个读者会再度提起?究其原因,浮躁的作家,写不出藏之名山的作品。倒是并不急功近利如方英文者,却能深受读者追捧,用真正的文学之美,给人一种生存的抚慰。
是书扉页,有方英文题言:
此书以后,除非出版方要求,我不再为己书题签。故而自题之书,似有点收藏价值。
其实,凡签名本,多少都有收藏价值。何况这部长篇,“群山绝响”四个字写得实在好,但是翻遍了书前页后,竟未注明谁题写的!所以这本《群山绝响》,作者题言披露了书名出自他自己手笔——更具收藏价值是吧!
平素瞎忙,无暇读之。今年寒假,才读了它。这是一本描写四十年前一个少年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乡村生活的长篇小说,更是一首唱给那个久已逝去的时代的挽歌。哀而不伤,沉郁动人。
尽管,我比方英文小了八岁,但他笔下的农田基本建设等等,却是我童年生活中的几乎全部。那时候,我还小,深冬腊月,鸡叫时分,父母就揣个冷馍、扛着锄头去搞“基建”,我常常因为孤单、害怕,从被窝里探出目光,偷窥那门缝外的黄亮的月亮和月亮下面黑色的树影……
这样的童年往事,如果不是《群山绝响》突然勾起,我也许再也不会将它想起。读着《群山绝响》时,“嘭!”的一声,那些遥远的童年故事,就像远山里的一声绝响,在我记忆的深谷里空蒙而又苍茫地响起……
巴尔扎克说:作家,是一个时代的书记员。只有具有书记员素质的作家,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好的作品。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作家,最好还是放下笔来,静静心吧。否则,即便是得了“诺奖”,不也是浮躁迷茫得找不着北么?
2020年2月22日
于京东燕郊 • 高远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