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花涝古镇游
🌹文/潘安兴
🌹到黄花涝古镇,不知来了多少次了。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变化,不一样的感觉。
🌹春节的浓郁氛围,还没有散去,等待着元宵的热潮上演。回味清未民初,这里是黄陂花鼓戏即楚剧的中岸。从正月初三横店上岸唱起,二月花朝唱到中岸,三月清明唱到滠口下岸。那时的今天,家园班子已经登台开锣了。
🌹接到黄陂文化界老专家黎世炎先生的电话,相邀到黄花涝一游,品味古镇风情。
🌹正月初九清晨,驱车在盘龙城会合,一行有黄陂旅游爱好者刘林,丁朋、陈利文、郑执等六人风驰电製抵达目的地。

🌹黄花涝号称“千年古镇”,坐落在汉孝陂倚角之地。东望盘龙城,西毗天河机场,南邻大汉口,北枕黄陂前川。府河绕村而过,马家湖、任凯湖、墨家湖分别座落在南北,是典型的湖畈平原地带。
🌹在这片河流湖网的交叉之地,岁月的沧桑,演绎着烽烟往事。
🌹据史料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魏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治守石阳城。吳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派兵5万围攻石阳,文聘坚守20余天,孙权退兵而去。
🌹元末群雄蜂起的时候,朱元璋策马路过此处,站在一片黄花遍野的河滩上,诗兴大发,随口吟道:“马渡沙头苜蓿香,片云片片雨过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似洛阳”。

🌹到了清咸丰二年(1853年),太平军与清军在黄花涝的府河水域,发生激战。在波涛中,刀光剑影,吼叫声响彻着时空。
🌹这里还是红色的热土。抗日战争时期,据说董必武、李先念曾在这里的三合楼会晤,洽谈新五师的供给问题。新五师后勤部部部长王焕章在黄花涝建立了汉孝陂边区。陈华珊还在这里设立了地下联络站,负责转移新五师的伤病员,收集情报,转运新五师亟需的战略物资。党的地下工作者陈焕英,陈铁等常在此地活动,为边区筹粮筹款,购置医疗设备、印刷纸张,及时转运到边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武汉地下党城工局的李其祥、陈焕英潜伏在陈华珊家中,在村民的掩护下,秘密开展党的工作,迎接武汉解放。那斑驳的老房子,依稀见证着红色的足迹。

🌹自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以来,从江西瓦屑墩移民到湖北,王、刘二姓在此以渔织力业,日夜的织布声响彻天籁。“涝布”成为黄陂的四大名布,畅销在长江沿岸城市,黄花涝织女的工艺,引为黄陂的工匠精神的代表。

🌹河水煮鲜鱼,是黄花涝的一大特色。摇着划子,一网下去,活蹦乱跳的鱼浮出水面。邀几个朋友,随地搭起小灶,架上锅,火柴一烹,大家席地而坐,喝点小酒,好不惬意!
🌹虾糌的制作封坛,更是黄花涝的非文化遗产,远近闻名的美食品牌,馈赠亲友的礼物。很多人慕名而来,解馋久违的心愿!

🌹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更是黄花涝的重头戏。届时远近的客人不邀而至。府河岸上人潮涌动,鞭炮齐鸣。祭龙仪式隆重开始,人们虔诚摆香列案,顶礼膜拜。大赛开始,百舟竞发,健儿们挥动双臂,凌波逐浪。岸上锣鼓喧天,齐呼“加油!”,拉啦队摇旗呐喊,人头攒动。人们欢呼着摘桂王者的凯旋,拥簇在鲜花丛中。
🌹一下车,地主刘林,带着大家从村口一路走来,沿途介绍情况,使同行增加了不少知识。黎世炎先生是古建筑专家,对老房子的建筑格局、房屋主人一看就讲出房屋的主人是谁,建设年代的梗概。

🌹来到黄花涝码头,看到石砌的港埠。黎世炎先生对我们说,这些岁月沧桑的老石头,作为贵客,乘坐着木船,成批在这里安家落户,见证着黄花涝古镇600多年的繁华。
🌹站在古镇码头,对面宽阔的河滩,芳草天涯,似平原的一片绿茵草毡。黄花似闻到了了春的气息,露出鹅黄嫩绿,在明媚的阳光下灿烂。
🌹在刘林的门前,渔民们在忙着整修木划子,到梅雨季节,就泛舟在汪洋的河面上,撒网在晨曦夕照的沉醉中,一曲渔歌唱晚。
🌹边走边谈,主人刘林还是有心人,注意收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他指着府河右的一片高岗上,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埋着孙权的孙子孙皓。东吳的王室如何安葬在此地,其中的秘密不得而知。富家堡内的三国古墓,隐藏着多少秘密,只能等待考古发掘。

🌹坐落在水运码头的黄花涝,以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胸襟,吸收着欧风的驻足。民国时期的天主教堂,意大利神甫的领衔,在抗日战争,这里成了附近居民的避难所。教会还办了学堂,免费为贫困户子女读书。
🌹来到铁佛建筑工地,看到古刹整体平移工程如期就位。宝塔按临空要求,已经削到预定高度。新建的佛教殿宇,崭露雏型。在黄土地面,等待建设者们的节后上工,如火如荼地推进。
🌹穿越三条老街,寻找着名人的足迹。黎世炎老先生与刘林一路攀谈着亚元居,书香熏陶着渔樵耕读。从这里走出的读书人,在明淸两代,光宗耀祖的故事。

🌹眺望丰荷山读书台,盘龙城西陲,丁店、刘集、龙王庙、许庙、刘古塘、三店等村落,昨夜星光璀璨。在徐世昌当总统时,陈彰武当上了两蒙办事大员。民国中晚期,走出了刘行翼、冯嶷、冯龙、叶蓬、五位正军级的将军。刘济川、王术、王晚成这样的医学、科技、教育的名人。怪不得有的人说,黄陂西南人杰地灵。刘林告诉我们,从卫星上航拍,黄花涝的地形,就是雄鹰展翅。

🌹穿过黄花涝的三条老街,主人指指点点。老屋的背后,曾经辉煌的历史。名人故居,昔日的车水马龙,孤零零的在自言自语。多少如烟,打捞钩沉的记忆,恢复当初商业的喧嚣。汉口新市场(即民众乐园)一条街上,摆满了黄花涝的鲜鱼,活蹦乱跳在往来人流的视频中。
🌹三清书院,一个退休村支书的家庭,陈列着来自全国各地书法家的翰墨飘香,为古镇在现代气息中,增加了人文景观。《古镇缘》的朋友圈,每天发布黄花涝的最新信息。似乎不搞出一点名堂来,誓不罢休。这种执着,给人以启迪。
🌹一个医学世家的儿子,多少受了熏陶。在他家中,热情做为东道主,尽地主之谊。让我们品尝主人在义务宣传黄花涝。这种赤子心,想必是黄花涝人的共性吧。
🌹短暂的半天,收获满满。今年春游的首站,在抗疫中大地的暖气,驱散冠状病毒的阴霾。牛年牛气冲天,好运从这天开始。

🌹黄花涝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颗府河的明珠,闪光在大汉口的近郊。旅游景点,吸引着往来的客旅。公交车路线图的确定,紧毗航空城的地利,明天更加阳光灿烂!
🌹魅力黄花涝,水乡泽国,人文古镇。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招手,欢迎再来,添一道菜,对春风秋月,把酒吟诗,每个旅游者,在寻找自己的快乐!
🌹公元2021年2月21日(辛丑正月初十)
🌹于武汉盘龙城尚璟华府二期21栋一单元601
🌹潘安兴电话☎️:13397133752



作者潘安兴老师简介
潘安兴,本名潘兴家,自号木兰山樵。西陵布衣,普陀知客。一九四九年十月生,湖北黄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高级政工师。当年老三届,经历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辞赋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黄陂诗词学会副会长,黄陂二程研究会理事。《钰山赋》曾获全国征文二等奖。主编有《木兰山诗词集》,著有《龙腾华夏千秋一统赋》、《中华大家庭赋》、《人间万象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