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屋,位于西湖镇坪山的南半部,西行一公里就是222省道,属于半山半岭的丘岭地带。我离开老屋已多年,15年前,金凤,出山嫁到相对平坦的辛家。辛帅哥是青梅竹马的初中同学。
勤劳致富,后来搬到市区居住,住上了楼房。先后有了2个儿子。
春节前,最小的韩弟,也结婚,住在市区。
几年前,阿爸,在樱桃红透的初夏,突发疾病,生命定格于67岁的那个初夏。
独留年近70岁的母亲,坚守在故乡的老屋。母亲说,她习惯了故乡崎岖不平的山路。习惯了,散养的鸡,白天户外觅食,天黑自动归家。习惯了,小黑狗,陪她散步,看日出日落。
习惯了,家门敞开,欢迎左邻右舍的串门闲谈。当远方的亲人回家,一看到大门敞开,就知道,等他的人还在守候。
石墙,石头砌成的房子,历经四十余年风雨,见证了,我们兄妹三人的成长。院内的古井,水好甜,滋润我们成长。
院内的梨树,樱桃树,年年硕果累累。
门口的大红灯笼,预示着生活的红红火火。
母亲手巧。做的高粱秆的器物,环保耐用。就连一串串的辣椒,看上去也是工艺品。
山柴烧火做饭,母亲做的锅贴特别好吃。母亲做的葱花油饼,是我的最爱,也是我2个儿子喜欢吃的美食。城里人,难得一见的,《又见炊烟》袅袅。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自豪,我是大山的女儿。山的伟岸,沉稳。
那石墙,那山路,那初夏的樱桃。那守候老家的母亲。挺好的!
(讲述人,韩弟媳妇
记录人,感恩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