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 发
我的家乡在云南一个小县城,这里四季如春,景色宜人。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同胞,有这样一种风俗,凡是宴请贵宾或是遇到重要的日子,彝家的阿老表(对男性同胞们的敬称)阿表妹(对未婚女性同胞们的敬称)们会在地上上撒上一层松针,然后在把彝家的美味菜肴放在松针上,席地而坐,这就是彝族才有的“松针席”。闻着松针淡淡的清香,吃着家乡地道的农家菜,是我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青松属针叶林,一根根枝杆如手指状分开张向天空,又在每根长长的指头上长满了细细的松针叶。将松针叶入嘴咀嚼,味道略酸还带着苦涩,再细细感觉,松针的青香正是来自这种苦涩。松针叶间不时冒出细芝麻粒般大小的松油,彝家人叫它为蜜油。
蜜油的“油”,彝家人不读第二声,而偏要读第一声。也不说摘松针不说采松针,偏要说“择”松针。
彝家人过年,松针必不可少。每年进入腊月,家家忙着杀年猪、酿米酒、做腊肉、买对联、购置年货,年的味道也随之蔓延开来。
过年要贴春联,彝家人会在门框边挂上一两截松枝,主人家对来年的期待就是清清爽爽和轻轻松松。或者,主人家的堂屋上,主人会在大花瓶里插上几截松枝,再配上一束应季盛开的山茶花。虽然天气还有些寒冷,但是春天的使者就用它的勃勃生机为彝家人带来大山的问候。
过年之前十来天,“择”松针的任务就落到了我们放假回家的小孩身上。大家相互邀约,三五成群背着背箩,踏上了崎岖的山路。在山上,大家各自寻找自己的目标,拽下松枝,拔猪鬃似的一把捏住,倒立使劲,“嚓”的一声青幽幽的松针到手,一边“择”,一边往身后的背箩里扔。一会儿工夫,松毛“择”满,仍不甘心,还要用脚踩实。然后再“择”松针把背箩塞满,用绳子把背箩口栓紧,背着幽香的松针,咂着香甜的“松针蜜”,满载而归。



作者简介:李发,90后,彝族,中学教师。

诗人琉璃姬主编,转载或投稿请留言
【小酒馆诗人】
平易 自由 兼爱 公义 真性情 容错 体温 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