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家庄的历史变迁
文/马克新(山东)
我们丁家庄是一个古老历史悠久的村庄。历史上属桓台县中部小庞遗址,1958年出土的文物考证,属公元前2500年龙山文化遗址。表明原在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氏族社会,先民已到此地,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皇帝、少昊、尧、舜历史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桓台县地域内丁家庄系爽鸠氏国地。
夏朝,公元前21至16世纪,属桓台县丁家庄系季荝氏国地。
商朝公元前16至11世纪,丁家庄系逢伯陵图地、殷未系薄姑国地。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丁家庄为齐国地。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丁家庄为齐国洰丘邑、葵丘邑、狄邑地。
三国时期,公元220至280年丁家庄属魏地。
唐朝公元618至907年,丁家庄属青州临淄县地。
北宋时期公元960至1127年,丁家庄属淄州长山县。
元朝1671至1368年,设新城县,丁家庄属中书省般阳路。
明朝1368至1644年,设新城县,丁家庄属山东济南府新城县石桥镇编为45里。
清朝 1644至1911年,丁家庄属山东省济南府新城县石桥镇,编为40个约。
中华民国1921至1949年设新城县,丁家庄属济南道,新城县石桥二区(驻北石桥)。
1939年1月,日军侵占桓台城,设伪桓台公署,丁家庄属青州道,沿袭旧制。
1945年至1948年,丁家庄属桓台县石桥二区(驻北石桥)那时张店、王辛、王舍等村都属于石桥管辖。
1950年4月,丁家庄属桓台县,石桥二区(驻北石桥)张店、王辛、王舍等都属于石桥二区,范围较大。
1958年九月,丁家庄属桓台县石桥二区第六卫星人民公社(驻石桥)。
1958年11月成立石桥人民公社,丁家庄才从桓台县脱离划为张店区。
在我的记忆里,丁家庄人口发展比较缓慢,450口人左右,七八十户人家,90%的都姓马,是一个父子村庄。据老人们讲: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先民们为防范战乱和各路绿林好汉,丁家庄筑起围子墙和壕沟,来保护村民,由于“马"姓,马的性格是比较自由,飞奔,无拘无束,这样就把马的性格束缚起来,就受到了限制,所以人口增长较慢。就今天来说,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毫无科学依据。丁家庄其他杂姓较少,只有几户姓丁的,一家姓王的、一家姓杨的、一家姓李的、一家姓练的,无其他姓氏。现在的丁家庄,早已不是过去,人口成倍增长,发展较快,外迁到丁庄的住户,外来流动人口较多,随之各种姓氏也多了起来。人们早出晚归,忙碌在各行各业中,经济收入有着大幅度的提高,村民们达到小康生活的水平。
说起姓马的,是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多源流姓氏。马姓出自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邑名为氏。后改为,单姓“马”。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主要分布在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据2013年全国人口普查,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1.06,排名第17位。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陵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丁家庄马氏家族,就是从陕西迁到此地,安顿下来。由于当时长期战乱,丁家庄的马氏先祖为躲避战乱,一日黄昏来到郑水河边,(现在的猪龙河)被河水挡住去路。当时,一片沼泽、河沟纵横、荆棘丛生,水蒿遍地,无法行走。先祖们便找一稍高地住下,生产劳作,开荒种地,和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居住的地方(村庄)起名就叫“棘子沟"。解放初期乡民们在此种地,就翻出祖先们使用的陶器片、瓷片为证,就在郑水河边居住过。由于,离河较近,常遭河水泛滥之苦,先民们又往河西较高地带搬迁,取名"定居庄"。意思是要常期定居在这里,不再迁栖了,要长期居住,不再走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变革,以后又有几家外姓人家迁来居住,逐渐慢慢形成了“定家庄”,又逐渐沿变成“丁家庄"。
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丁家庄,发展较快,日新月异,展示出一个崭新的局面。济青高速铁路,西起济南东站至青岛红岛站,全长307.9千米,经章丘、邹平、淄博、临淄、青州、潍坊、高密、胶州、青岛、红岛、构筑起山东省“三纵三横"城际轨道,交通网主通道,济南至青岛最快一小时就可以抵达。其中,济青高铁从丁庄社区(原丁家庄)通过,淄博北站紧临丁庄社区建在丁庄西面,丁庄社区是一个交通枢纽,周围有西五路,齐风大道,齐桓大道,陶韵大道等四面环绕,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环境优美。在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旧村加以改造,村民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吃不愁,穿不愁,村里有村民锻炼的体育器材,有娱乐的活动室,有休闲娱乐的小公园和小广场,有兰球场地,村民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也是一个旅游欢乐的好去处,欢迎大家来淄博北站,来丁庄社区坐客和游玩。
《作者简介》马克新,男,汉族,字艺山,号鸿飞,桥宝斋主人。1950年1月生,山东淄博市人,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40余载,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班,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家,北京艺海神州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华散文网丶羲之书画报特约记者,淄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淄博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淄博市诗词协会会员。著有《教学理论与实践》,书法集《毛泽东诗词篆书》并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篇作品和论文。作品入编多部书画专辑,被多家单位和个人收藏。近年来又涉猎于诗词、散文,发表于多家报刊,多家文化平台给作了专辑。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江南诗絮文化中心通告》
一:各分社与总部团队:名单
江南诗絮一分社
社长 鲍桂芊(兼)
执行社长兼主编 万海峰
江南诗絮二分社
社长 岳利平
常务社长 何俭功
主编 花香满楼
江南诗絮三分社
社长 向日葵
执行社长 兼主编伊人溪部
副主编 和风细雨
江南诗絮古韵部
社长 老夫聊发
执行社长 一箭寒梅
主编 开心
顾问 维港伯人
督导 虚怀若竹
秘书长兼英汉双语翻译 云惔风清
朗诵部主任 荆棘
总监 鲍桂芊
总编 金建民
副总社长 管玲玲
总社长 王佐臣
二: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烦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江南诗絮发布。不同意者,请勿投稿。
4: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5:零容忍反党反社会主义以及侵害他人权益不当言论,严禁黄赌毒传播,严禁各式商业广告。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江南诗絮无关,应由作者夲人承担一切法律与经济上的责任与后果。
7:以上条款,敬请各位作者必须知晓与遵守。特此告知!
8:投诉电话:
02166272798
02166269946
9:投稿热线
13969166185
平台投稿人:猫妖
13386246069
头条编辑:尘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