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天河面对面小议
——中国今诗大讨论
近日,为配合“中国今诗大讨论”的开展,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在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地铁站附近,举行了一次小型的主题聚会。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新任顾问沈仁康、郭军,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主任兼理事长梁念钊、常务副主任林剑纶、副主任蔡宗周、副主任兼秘书长郭锦生。

活动上,大家围绕由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发起的“中国今诗大讨论”活动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大家还就中国今诗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中国今诗应继承中国古诗词的优秀传统,摒弃庸俗化,回归高雅,体现诗歌的语言艺术特性;而且诗歌应尽可能押韵,使其体现诗应有的音乐美。在讨论中,大家纷纷表示将身体力行,在未来的创作上更多地注重吸取中国传统诗词的营养,创作出更多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大家还关注分析了当前的很多文化现象,并围绕如何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了探讨交流。

此外,梁念钊还为新受聘的顾问沈仁康、郭军分别颁发了聘书。

沈仁康(左)接过梁念钊颁发的聘书

郭军(左)接过梁念钊颁发的聘书
中国今诗 邀您大讨论
尊敬的诗人、读者:
中华文明诗意浓,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古律,五四新声,词山诗海,流芳溢彩。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当前的诗歌(今诗)应往哪个方向前行?是全自由体,还是参照格律诗,抑或吸收学习格律诗、外国诗等优点而走新路?……
为了繁荣诗词文化,探索中国今诗发展的方向,让今诗在新时代里发出耀眼光芒,我们特倡议发起中国今诗发展方向的大讨论。期待海内外广大诗人、读者积极参与,并形成300字左右(一般不超800字)的观点文字发给我们。我们将对来稿选编进行网上推送呈现,以作讨论交流,致力形成一次关于中国今诗的网络大讨论,并最终产生中国今诗的共同倡议。
您的参与发声是对中华诗词文化圣灵的呼唤,是对中国今诗健康繁荣发展的助力。
要求及说明:1、观点鲜明健康,不与现行法律相违背;2、文档请以附件形式发送,文件主题样式“中国今诗+姓名+城市”;3、文末请附:姓名、100字内个人简介、近照1张、联系电话;4、您的来稿一经选用,我们将进行编辑发表推送或出版,不付稿酬,对优秀言论者我们将颁发“金言者”证书;5、来稿请发至邮箱:2654216094 @qq.com;6、本活动的最终解析权归主办方所有。
截稿时间:2021年4月30日。
联系人:郭锦生(020-84928918)
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
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
2021年1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