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庄——
中书舍人告老地 历城县治鲍城址
九
《济南市志》有载,称“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4月14日,历城县政府由内城迁驻王舍人庄。”
民国二十五年,即公元1936年,时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为避县府与市府同处一城之尴尬境地,下令历城县政府择地迁出济南市区。历城县长张贺元经过勘查,将新的县政府地址选在王舍人庄,并于次年主持动迁,将新的历城县政府落成于王舍人庄以北,即今天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所处位置。
工程全部结束后,张贺元命人镌刻一通六棱石碑以兹纪念,并请韩复榘题写了“县治更新”四个大字,刻于碑上。这是济南境内为数不多的韩复榘碑刻,它作为近现代名人碑刻实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对于研究韩复榘这个民间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今院内,济南医学博物馆西侧,六棱石碑尚存。此碑身高约两米,上覆碑帽,下有碑座。原断为四截,现为按其断茬叠筑而成,基本恢复原样。碑体一面,刻有“县治更新”四个大字,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韩复榘题”。其他五面刻有碑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城县政府移治王舍人庄碑记》,介绍历城县历代的沿革,并说明县治迁移的原因,最后对迁移过程进行了记录;第二部分是正文———《历城县政府迁移纪念碑文》,文头及文尾与序文类似,中间部分是对王舍人庄的详细介绍,为“鲍左山人撰”。最后一篇是《跋文》,对县治迁移的益处给予评价,撰文者为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秘书长的张绍堂,落款日期为“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 《济南市志》与其记载时间不符。应该说,这通石碑的碑文记载应更为准确。
历城县府坐落于此,县长张贺元对庄之主要街巷进行了重新命名。其中:西进济南、东出青岛贯穿东西的主干道,命名为“胜利大街”;主干道北侧的东西街,因主盟明代中期文坛二十余年的李攀龙而命名为“沧溟街”;主干道南侧的东西街,虽然不长,但亦重新命名为“吉庆街”。
除东西向三条长街外,南北走向的数条短街、数条胡同,张县长亦作重新命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庆华街、望山街、望县街、兴隆街、朝山街、叶亭街……较为著名的胡同有孙家胡同、苏家胡同、韩家胡同、孟家胡同、狮子胡同、翻身胡同、太平巷等。
民国时期的县长岳伯芬,1950年8月20日,也在王舍人庄被枪决。
岳伯芬,又名嗣芳、滋芳,化名李自信,字伯芬。历城县唐王镇岳家寨人。 1937年日军侵占历城,岳伯芬组织自卫团,于1938年7月接受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整编,任三支队十一团营长。同年9月,脱离三支队领导,次年投靠国民党六十九军石友三部任营长。1940年被任命为山东保安十六团团长兼历城县县长。1943年保安十六团扩编为保安十三旅,岳任旅长。1944年春,十三旅改编为山东挺进军第二十五纵队,岳任司令,活动于历城、章丘、邹平、长山一带。日本投降后,任国民党历城县县长、历城县保安大队大队长。
1948年9月,解放军攻打历城县驻地王舍人庄,岳伯芬负隅顽抗,后逃至昌邑夏店区被解放军抓获,1950年8月,历城县人民法院公审判处死刑,在兴龙寺附近执行枪决。
十
1948年9月,王舍人庄随历城县的解放而解放,于次年进行土地改革,成立民兵队,王文斌任首任农协会主席,李大贞任首任队长。
土地改革完成后,相继成立互助组、低级社、高级社,翻身的王舍人庄农民成立了青年互助组,他们干完农活之余,建起了篮球队,取名“农青篮球队”,在张明德、王凤来、商尔民等老师指导下,与周围村的篮球队经常切磋技艺,提高水平。1957年,泰安专署组织地区篮球比赛,当时隶属泰安专署的历城县经过选拔,“农青篮球队”有幸代表历城县参加比赛,并荣获冠军。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王舍人庄先后有三十九名优秀青年报名参军,随志愿军入朝作战。而一级战斗英雄孔庆三,194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炮兵团92炮连第五班班长,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他所在的突击连,被敌人的一个隐藏火力点所阻挡,突击连续发起几次冲击,都被压了下来。紧急时刻,孔庆三主动请战,带领战士李胜永、戈惠东快速将火炮推上岭岗。但由于岭岗地面结冰,无法构筑火炮阵地,他只好将炮架左柱抵在岩石上,用铁锹撑住炮架右柱,用肩膀当炮腿,随着“瞄准”“开炮”,敌堡随着“轰”地一声巨响,敌人火力点飞上天,孔庆三却被九二火炮后坐力弹出三四米远,被敌人子弹击中腹部,壮烈牺牲。1952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2年,王舍人供销社成立,政府委派徐家村的乙姓干部任主任,王舍人村的吴守文、李玉藻 、孟繁浩等组成领导班子。在群众中依贫下中农为主体,每户交纳十斤玉米入股,利用从富农手中土改出的房子作门头房,开始经营烟酒糖茶、日用百货。1956年公营合营,把零星的个体经营者合并到供销社合作社,从而做大做强。
1956年,从王舍人庄走出去的李大同,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中南军区黄埔训练团26中队学员,南海舰队混合舰一支队登陆艇中队信号员,通信兵科值班员,侦查情报处参谋、副处长,海军西沙水警区副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部军务处处长,海军广州基地副参谋长,海军汕头水警区司令员,海军榆林基地参谋长、副司令员等,1993年7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1995年12月组织批准退休。2013年7月23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76岁。
1959年3月,时任海军榆林基地司令部情报处参谋的李大同,作为进驻西沙的海军第一人,克服外舰机入侵、缺水湿热等困难,风餐露宿坚韧不拔,多次参与完成重大军事活动,曾在西沙海域抓获小股敌特分子,个人荣立三等功。1974年1月,参加指挥海军第一次与国外军舰作战的西沙海战,打出国威和军威。1983年因完成任务出色,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1990年,任汕头水警区司令员,从严整治军纪,积极双拥共建,密切军地关系,树立和维护了海军文明之师形象,被海军党委记功。
十一
改革开放以后,王舍人庄走入了新生。1984年10月,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委会,为丰富济南东部地区的文体生活,自筹资金,先是修建旱冰场,后扩建起了文体中心,消息传出,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报导,并有外国媒体相续转发,引起轰动。1985年3月5日,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袁伟民;1985年4月28日,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1985年7月17日,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政协体育组组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钟师统等领导,相继来文体中心视察指导工作。1985年10月20日,全国首届农民田径运动会在文体中心正式开幕,经两天激烈比赛,山东省代表队成绩优异,获得12项比赛的五项金牌、三项银牌、三项铜牌,男女队各列团体总分第一名,被评为精神文明代表队。此后,文体中心相续承办了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山东省游泳比赛、山东省农民体育运动会等。而1985年修建文体中心、申办全国首届农民田径运动会等,被评为全国十大体育新闻之一。
1985年,根据济南市农村住宅规划要求,推广二层楼房模式,先后建成三个片区、近百户农村标准化住宅区。1998年,新一届党支部在济南市政府对北园清河村旧村改造批示精神鼓舞下,决定在王舍人庄实施旧村改造,第一座居民楼试点成功。至2014年,先后拆迁565户,建成鲍华苑、鲍贤苑、鲍芳苑、鲍青苑、鲍新苑,新建小区建筑面积达21万余平米。
2018年1月,最后一批的300多户人家,已列入拆迁范围,一个旧的王舍人庄正在消失,村民步入现代化的小康社会已经为时不远。这正是:
千年古镇尽沧桑,盛世迎来好国光。
不忘初心砥砺行,争流奋楫竞庄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