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的《新京报》官方帐号发文,东北人口问题最终归结经济问题。财经评论员周俊生老师阐述得很详细。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卫健委在回复关于东北地区人口生育政策的有关答复时引起的大反响。网络上有些人甚至天真的以为,是不是要放开计划生育。两会会不会有惊喜?我想大概率不会有大惊喜。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很多领域实行计划,尤其是计划生育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方面,中国的经济跨越式发展大概率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东北也是如此,只有干活的人多了,人口吸引力强大的地方,经济就会越具有活力。北上广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近些年来,东北地区确实出现了经济停滞,人口是负增长,这与东北的国有经济结构占大头有关,也与东北人口老龄化有关。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来到了北京,甚至很多人去了海南,冬天的海南据说大街上满是东北腔。在计划经济时期,东北是老大哥。在市场经济时期,东北拉后腿了,转型这么多年,从江苏等发达地区调去了那么多优秀主政者,还是未能很好地改变现状。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曾给东北开过经济方子,也是未能有多大的成效。东北的最根本的问题是留不住优秀人才,这和中国中西部很多县城一样,中国很多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了人才从慢经济地区向快经济地区流动。东北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政策问题,其深层问题正如周俊生所说,根本就是一个经济问题。民间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可以说东北的民营经济是从娘胎里就不受待见的。对东北而言,我的想法是大胆的尝试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这个本来就是东北的血液,也许在大数据时代,东北会成为计划经济的一个奇迹之地。当然,我估计很多人会说,这是不是社会在倒退,我的理解是,这恰恰可能是一种进步,在大数据时代,东北实行新时代下的完全计划经济是可行的。刘强东曾说,网络时代让市场说了算,在大数据时代,完全计划经济也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投资领域可以完全可以东北国有经济唱主角,东北设立政府资金平台,设发债募基金,让民间经济间接参与其中,政府保底并保收益,政府主导一切投资,这种模式类似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投资移民。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去好好论证一下,对投资东北的投资者完成可以实行奖励生育三胎或者四胎政策,户口就在东北特别经济区域,18岁成人以后可以选择自由迁走。我想,国内许多能养得起孩子的,大概率会去东北生孩子,东北是不是经济又活了,人口也增多了。
我想再好的政策一定要考虑周全,要从顶层设计好,不要慢慢政策就变味了,炒作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粮食安全等许多问题也会与人口政策变动带来一系列变动,这个是数学模型不好预测岀来的。东北地区实行灵活的生育政策是可以研究研究的。如果仅仅放开东北,是不是正如网上所说,地区歧视会不会让人们觉得一个人拼搏远远不如出生在一个好地区,会不会出现许多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
作者简介:丁会仁,博士,独立作家,学者,畅销书作者,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多篇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网》、《作家网》和《作家》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