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柴林庄村殉国烈士
文:石金超

柴林庄村位于庆云县城东北20公里处,将军路东侧,严务乡南部,自古就有尚武的传统,庆云县志记载:1900年柴林庄赵胜龙就引入义和拳习武练兵,30多人参加,具村民介绍参加红灯照的人更多,后来无棣县帝赐街李玉明老师在柴林庄传授了长拳、醉八意、醉拳、蔡拳、栾拳等等,奠定了柴林庄最早通过张隐韬、刘格平等先驱们的宣传,接受了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形成了津南党的地下活动中心。奠定了全民皆兵的基础。
柴林庄人以爱国、团结、和睦、尚武、正义、淳朴的民风,最早接受了无产阶级革命教育.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在抗美援朝中、竟然演绎了一个全民皆兵的英雄村庄。抗日战争时期在敌人的三光政策、铁壁合围、大扫荡、大清剿、强化治安运动的革命最艰难时期,工作基础很好的柴林庄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指挥中心)。四区区委所在地;庆云、无棣两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冀鲁边地委秘密印刷股所在地,兵工厂驻地、。七.七事变后在张袖石、王之翰、刘全禄等人的领导下成立了自卫队(柴林庄村100多人参加),党书堂任队长。赵玉阁、石长恒、冯秉智(郑铁桥)、石长润等70多人参加了救国军。提供了20多支钢枪,
1937年石长海、李子贞、范存道等在柴林庄村北大桑树园子成立了县大队。陆续的还成立了手枪队、锄奸团等组织机构。在山河破碎,铁蹄践踏,群魔乱舞,民族岌岌可危的时代,在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感召下,点燃了鲁北保家卫国抗击日寇的火种。柴林庄出现了石长海、石长道等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殉国烈士十六名,无法查证的烈士三名。 石长海,男,生于1894年,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人。学习过黑虎拳,后在本村学习了少林长拳,醉八意。八极拳等,兄弟三人,大哥长江,三弟长道。庆云县八大民族英雄之一,1937年,参加抗日救国军。1939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八路军正规部队,担任骑兵连连长。组织并担任除奸团团长。石长海有强烈的爱国心,对日寇恨之入骨,对那些汉奸和通敌资敌分子极端仇视。1937年,县大队成立了,担任了县大队付(大队长由武大风县长兼任)。三分区成立后,石长海又担任了分区司令部手枪连连长。石长海素以胆大勇猛著称,他经常带十来名战士进行游击活动,摸据点、打伏击、歼日寇、除汉奸,闹得敌人惶惶不安,坐卧不宁,有力地骚扰和打击了敌人。他的战斗故事和英雄事迹,在全县军民中广泛地传颂着。
1942年秋天,在小马家战役中被敌人200多人包围,石长海同志多处中弹重伤,突围撤至石官堂村因失血过多牺牲。有一女。石长海同志牺牲后,在庆云军民中引起了极大的哀痛,大家十分怀念这位为民族解放献身的革命战士。不久,其弟石长道同志也为抗日救国大业牺牲于区小队长任上。成为“一门双烈士”。 1946年,县政府赠石长海、石长道家,一门双烈士“民族英雄”四个金色大字的匾额。赠与家属石长道妻子王俊清。郑德昌县长亲自挂在大门上。石长海同志以他那勇猛顽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赢得了庆云人民的敬爱。石长海同志将永远活在庆云人民的心里。
石长道,男,1908年3月出生,为石长江,石长海之弟,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曾学习少林长拳,醉八意,八极拳,蔡拳,栾拳等,柴林庄村最早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与刘格平在柴林庄郑铁桥家的院子里(现在是赵金成的房子),策划马颊河罢工,参与者还有王景尧。积极参加了马颊河罢河工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和王子翰等一起,组织了抗日救国军。战斗中,冲锋在前,英勇杀敌,身负重任,使区队发展到近百人的力量,他率领区队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开展游击战争,沉重的打击了敌人,为四区抗日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1938年成立柴林庄党支部任支部书记,1939年调到四区工作,任四区区队副,所带领的部队被授予“老虎排”的光荣称号,1941年从部队转到区队,1942年在坡徐战斗中牺牲,时年34岁,无子嗣。1946年县政府为表彰石长海、石长道兄弟双烈士,特赠大书“民族英雄”的鎏金牌匾,以旌其门。
石长才,男,出生于1922年3月,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人。大哥石长生,二哥石长胜。烈士生前曾在本村习武,学习少林长拳,醉八意。八极拳等,别人练拳脚、身手,他更重思悟拳理。1943年9月,21岁的石长才,参加八路军。在与日军作战中,石长才胆大心细、勇猛过人,常常出其不意主动出击,重击日寇,战果丰硕,多次受到部队嘉奖,194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战士升任连长、营长。日本鬼子投降后,部队整建制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石长才同志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得到进一步发挥,所帅部队成为攻无不克的铁营,战绩卓著,所向披靡,
1947年2月升任三野团长,驻兵德州陵县官道孙尹家庄村。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铁骨柔情的石长才,为减少战争伤亡,亲自站在城楼上向城内敌军喊话,劝降国民党部队,被反动派副官暗枪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无子嗣。烈士遗体最初安葬于济南烈士纪念馆,后迁回本村安葬。七十年代其战友来该村寻找过石长才的亲人,说自己经常去济南烈士纪念馆,给石长才首长扫墓。济南解放阁石壁上刻着英雄石长才的名字。
石风山,1920年8月生,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有一个弟弟叫石风岭。据村中老人回忆,少年时风山喜武尚文,当时的农村,除了四书五经,其他书很少,石风山曾在远房的亲戚家借来一部《三国演义》和半本残缺的《孙子兵法》,他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反复研读,甚至把《孙子兵法》残卷一字不落地抄下来。石风山所在的村,年轻人大多习练武术,他也拥有一身不错的功夫。年事渐长,头脑清晰,正义填胸的石风山,开始忧国忧民,关心国家时局,接触庆云早期的共产党人,接受革命思想。
1937年正式参加革命,1938年1月入党。进入革命大熔炉的石风山,文韬武略的潜质在血与火的残酷战争中得到萃炼升华,特别是得到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神滋养后,初步展现出一个优秀指挥员的潜质。既善于谋划指挥具体的战斗,又善于鼓动战士和老百姓的抗战激情。他在战斗间隙,经常到各村街头发表演说,发动群众。村里老人回忆,石风山曾多次在自家房子东面的空场子里给一百多号人发表演讲,老百姓听后义愤填膺,青年人磨拳檫掌,柴林庄及周围村参加革命的青年人特别多,也与石风山的宣传鼓动有很大关系。
1940年2月,石风山出任庆云县大队营长,1943年8月在任家至庆云公路的抗日伏击战中,遭遇炮击牺牲,年仅23岁。烈士遗体安葬在本村,无子嗣。
赵玉明,男,1898年2月生,严务乡柴林庄村人。兄弟六人,排行老二,弟弟赵玉峰、赵玉山(烈士)、赵玉新、赵玉柯,儿子赵寿仁(又名赵光参与了组织上在柴林庄成立炮兵师)、赵德仁,赵德仁参加抗美援朝。赵玉明是柴林庄党支部早期负责人之一,擅长扑拉子锤,后拜李玉明武术大师为师,学习少林长拳,醉八意等绝技,
1934年参加了马颊河罢河工斗争。1940年任县大队班长,同年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在吕家帮助土改,被反攻倒算的地主富农袭击牺牲。时年49岁。
冯保光,男,1917年5月生,严务乡柴林庄村人。兄弟三个,排行老二,弟弟冯保玉、冯保亭,冯保光少年时期学习少林长拳,醉八意等,武艺精湛,1939年参加革命,曾任渤海军区三分区,副排长,1943年在攻打范屯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6岁。安葬在本村。无子嗣。
刘连云,男,1913年1月生,严务乡柴林庄村人。在本村学习少林长拳,醉八意等,1937年参加了救国军,1939年8月入党,任庆云县县大队班长,1941年5月18日在庆云安务战斗中牺牲,牺牲时29岁,安葬在本村。儿子刘炳臣,孙子刘玉俊。
张志英,男,1930年8月生,严务乡柴林庄村人。弟弟张志会,姐妹1个,生前老实本分,孝敬父母,关爱弟弟妹妹。参军前多年习武,学习少林长拳,醉八意等。1946年10月参加革命,任庆云县支前担架队民工,1949年4月在解放南京战役中牺牲,年仅19岁。牺牲前未曾成家。侄子张九海,现为天津南开大学教授。
窦书清,1919年8月生,和书德、书兰、书简、书明是叔伯兄弟,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1939年8月参加革命,任庆云县县大队战士,1944年6月在庆云城战斗中战役,安葬在本村,无子嗣。
刘志英,1923年2月生,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1940年10月参加革命,任三野通信员,1948年6月在山东章丘战斗中牺牲,生前事迹不详,无子嗣,安葬在本村。刘玉增,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生前事迹不详,无子嗣。
赵玉山,1908年生,赵玉明的弟弟,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武艺高强,1946年参加革命,任三纵九师二十六团一营机炮连战士,1948年牺牲。安葬于平原县女儿家,于2010年迁回本村安葬。
党书堂,1912年4月生,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七七事变后,张袖石,王之翰,刘全禄在村里成立了自卫队,党书堂任队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生前任庆云县县大队副队长,1947年6月因汉奸告密被捕,后在河北南皮羁押,因保守党的秘密被鬼子放出饥饿的狼狗咬死、吃掉,尸骨无存。
其子党文兴继承父志参加革命,1940年村自卫队改成了民兵组织,党文兴任队长。党书堂的孙子党永勤,工作在天津市公安二处,处级干部。
陶吉庆,小名宝成,喜武,在本村学习醉八意武术,1918年1月生,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 1941年参加八路军,是八团一营四连机枪班的一名出色的射手。村内老人回忆,在柴林庄西北角的围子墙上,陶吉庆曾独自端起一挺机枪向鬼子扫射,鬼子竟被他镇住了,凶残、人多、且装备精良鬼子,正到处寻找共产党八路军,却没再进村扫荡,转而去了其他村,这种情况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的,不知当时的鬼子是怎么想的,至今仍然是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陶吉庆1942年加入共产党,1943年在五子坊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壮丽的青春,年仅20岁,无子嗣。
胡万选,1917年5月生,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兄两个,哥哥叫胡清选(战友送外号“黑旋风”)。据村中老人回忆,胡万选烈士生前,沉默寡言,性格暴烈,胆大心细,正义感强,爱打抱不平。国民党统治时期,是他们眼中的刺头、刁民。好为穷苦百姓出头,在村民中很有威信。
1938年6月参加革命,参军不久,由于思想成熟,遇事果断冷静,行动力强,敢啃硬骨头,屡立战功,升任庆云县县大队排长。在1941年无棣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安葬在本村,无子嗣。
赵荣福,1920年8月生,尚武,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1939年6月参加革命,任庆云县县大队班长,1942年9月在庆云崔口战斗中牺牲,终年22岁。安葬在本村。
赵荣福哥仨,二哥赵荣端,大哥赵荣庆(赵荣庆在刘炳炎家的院子里,曾被鬼子取乐三次扔进火里,反复向外爬,最后一次爬出来,竟活了下来,一到夏季浑身溃烂,痛苦无比,享年70多岁)。哥仨都无子嗣。
无法查证的烈士刘玉增,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陶宝成,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赵荣兴,庆云县严务乡柴林庄村人。
2021年2月20日

作者简介:石金超,山东省庆云县农民诗人,酷爱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山东龙文化研究会会员、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涿鹿世界华人炎黄蚩三祖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国蓝康慈善公益中心网记者。庆云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庆云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华志愿者协会影视工作委员会筹建副主任,现在从事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柴林庄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红色记忆展馆负责人,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冀鲁边革命老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在庆云发布、智慧庆云、庆云文艺、祥云诗画社、时代星报、 中国新媒体信息网、中国国际联合新闻网、一路向暖等媒体发表了相关文章和诗词。爱好诗歌,擅长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