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店正月新春“上九会”
作者:李自立
今天是每年新春正月初九,在我们当地底店村,有一个传统的古庙会,古庙会的名称就是“上九会”。

关于“上九会”的名称,中国传统文化中,偶数为阴,奇数为阳。“九”又是数字中最大奇数,所以说在我们底店方圆几十里地,正月初九就是春回大地,阳气上升,最吉祥最喜庆的日子。

在介绍“上九会”这个传统年俗之前,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下“底店”的历史。底店村居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州市原底店镇。物产丰富,水美,山清水秀。
底店村,是彬州市水口镇下辖的一个村,位于水口塬的最南端,处在前往4a级旅游景区--侍郎湖风景区的交通要道上。
底店村名,最早出现在明代。据明《邠州志》载:该村汉代属底店亭,大唐时归底店里管辖,宋代设底店乡(足500户以上),元代仍然为底店;明代归永平乡底店里管辖,清代底店村是邠州5乡9里221村之一。民国二十二年(元193),改乡、里为联保保甲制,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撤联保实行乡镇保甲制,底店保又是全县11乡镇67保之一。1949年7月24日,邠县人民政府成立,仍为区乡制,1958年8月,设立底店人民社,村名对应为底店生产大队。1984年5月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恢复名为底店村。2011年6月撤乡建镇后设立底店镇,直至2015年撤乡并镇后,底店乡并入水口镇,底店作为乡镇一级机构名不复存在。

但底店村街道仍然是水口塬以南的经济、商贸、物流中心。阴历每旬逢一、四、七有集市。
关于底店在彬州的位置和地理条件,有句俗语说:底店不低,龙高不高。这句谚语实际说的是彬州市的南北地理真实存在状态。泾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将彬州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南北两塬属于渭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中间为泾河川道,彬州地势南高北低。

底店村所处的水口塬处于彬州的南部。加之,水口塬也是南高北低,所以,底店村处于彬州地理的“高”位,而不是“低”位,更未在水口塬的“底”部。所以,底店村名的来历与地理地形无关。

关于底店的名称来历有两种说法:
1.底店原名帝殿,相传周人古公亶父(中国上古周文王的祖父)受北方犬戎人侵袭,率国人迁岐途中宿于此地,在此停宿一夜,故名“帝殿”,随着岁月流转,人们便称呼此地“帝店”,后又改“底店”是其谐音。底店镇,以驻地底店村而得名。现名“底店”是“帝殿”和“帝店”的谐音。

2.底店原名邸店,邸店是专指存货并售卖的商铺。《唐律疏议》称“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因底店也是古“丝绸之路”
古驿站上兴起的商业场所,所以称呼“邸店”,历经千年。因“邸”与“底”谐音,所以从明代开始,人们便称此地为底店。
“散桥”自然村原为散朝,是当时送行古公亶父的送行人群在此解散所得地名的谐音。

底店村民姓氏,以白、曹、兰、程姓为主,还有郭、张、李、王、吴等。据传,白姓人在民国时期居住在蒋家河一带,解放初期移居到此,而兰、程祖籍就在此地原籍。
底店距离县城20公里,西南高东北低,沟壑密布,西部是西庙国营头林场。南部和牛北村隔沟相望,东和坳里村屯里村相临,西北是小车村,东北和大车村连畔种地。底店镇以前,大约有九个村两千三百多户,一万多口人,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原底店镇今底店村中,有一个古庙叫玉皇庙,根据《彬县志》记载,初建于明洪武年间,每年正月初九日有古庙会,七十年代初期,玉皇庙院内舞台归底店铁业社使用,大殿和厢房归底店派出所使用,小时候念书,我们还经常再院子玩耍,后来拆除。如今的玉皇庙大殿新殿为底店村近年在原庙大殿旧只重建。

过去的底店玉皇庙,因为自己年龄小,所以没有见过玉皇大帝的塑像,如今的塑像现在的玉皇帝塑像由于手工粗糙,所以没有价值去详细描述。玉皇庙院内的戏楼规模很宏大,坐东向西的戏楼台口柱鼎石全是石鼓形状,柱子为圆木红油漆,台口屋檐全是琉璃瓦砖雕,屋顶有彩绘图案,砖瓦卷拱,雕刻全部是福、禄、寿、蝙蝠、荷花、水波纹,古色古香,两边厢房全部是蓝色门窗,窗棂格子尽是图案,西边大殿在中间,两边小房子供庙宇僧人休息使用,上大殿的石台阶,用石条铺筑约一米五高,建筑风格全是中国古建筑风格。

当年我去庙里玩耍,已经是1973年的事情,据说底店公社最早就在庙里。庙门蓝色大木门,戏楼上全是底店公社的铁匠在打铁,戏台口支起两个钢砧,台子口,全是铁屑和加工出来的镢头农具之类。
上九会的正月传统庙会宗旨,无非就是新年新气象,老百姓祈福新年身体健康,平安大吉;风调雨顺,粮食丰产,六畜兴旺;新男信女祈福婚姻爱情美满;小年轻两口子祈福早生贵子;念书学生祈福早日高中,状元及第等等。

改革开放以前,我就知道这个地方是派出所,召开过几次公审大会,法办过几次犯人,看过几次铁匠打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时农村承包到户了,百姓有了地种,囤里有了粮食,所以,八零年后,每年过春节时玉皇庙都要给玉帝唱大戏,耍竹马社火。
印象中改革开放,承包到户以后,竹马社火、秦腔大戏、秧歌舞蹈、杂耍等规模已经很宏大,但是老人们说不如过去,老人们眼中的规模,相必然是解放初吧。

童年时代,每年正月初五以后,由底店乡政府和底店村主办,然后去十里八乡,邀请竹马社火来底店街道进行汇演。来参加演出的演出人员全部好吃好喝伺候,酒肉饭菜管饱。
当时的水口镇的白土、九田、张家堡、小王、大王村,底店乡的晁家原、王堡、奓红、大车、屯里、二桥、牛北,太裕乡的史坡村,寺家庄等村竹马社火都来底店街道演出。各展风采,各有特色。跑旱船、划龙舟、车亭子、耍狮子、骑马、步行、踩高跷,品种繁多,形形色色,让人眼花缭乱。

白天社火,晚上竹马,杨门女将,岳云打雷、三战吕布、金沙滩、西游记、穆桂英挂帅,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封神演义等历史经典应有尽有。
街道里卖玩具和花灯的,卖香蜡纸表,卖小吃食的,整整在底店街道能排开五六行。还有说媒的,少男少女看对象的,反正一番热闹景象,底店村、小车村、牛北村和公社政府演出秦腔大戏,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繁荣景象,如今仍然历历在目。

正月初九底店古会结束以后,紧接着正月十二白土村,正月十三小王村,正月十六大王村,正月二十张家堡村都是古会,整个正月水口原一直热闹到二月二龙抬头。
那时候,几乎这个时间段的所有村民,人们都很支持所有村里的文化活动。

亲人们之间,互相走亲戚串门,进行感情交流,给儿女牵线搭桥。那时候的人与人之间,那么淳朴,那么友好仁爱。更多的是欢乐,年好像无关乎其他身在之物。
过去的美好回忆,都成了历史往昔,而今天的农村过年嘛,嗨,又扯远了……

2021年正月初九于文昌阁

作者简介:
李自立,昵称:侍郎神韵、文昌侍郎,祖籍陕西彬县,1967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彬县中学,中交一公局六公司试验检测员。
爱好秦腔、书法、散文、诗词。
作品刊发纸媒和各种载体。
格言:自立,自信,自強,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