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婚
与妻结识缘起于一次相亲。她大我两岁,用现在流行的话,算是姐弟恋。交往期间,既没有花前月下式的激情和浪漫,也没有阳春白雪般的宁静与温婉。因为相隔两地,更多的是鸿雁传情。遗憾的是,这些类似于家书的情书早已散失,否则似乎也可以编辑一本《两地书》了。
恋爱的过程像家乡门前的那条小河一样平淡无奇。除了每个周末的一次见面,甚至连一场电影都没有看过,我们就牵手了。结婚的时候没有钻戒,没有香槟,也没有盛大的宴会,约些亲朋好友在家里小聚,整个结婚仪式宣告结束。一只皮箱是她所有的嫁妆,一间不大且简朴的婚房是我们全部的家当。这就是所谓的“家”,里面,装满了父母神圣的祝福和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我们,将从这里出发,一路风雨兼程。
婚后的日子是清苦的。两口子的月薪不足以买一辆像样的自行车,却担负着近万元的债务,那是父母留给我们的“财富”。然而妻没有任何怨言,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家的天空。那时,我们不得不精打细算的过着每一天。女儿出生的时候,给孩子起名“含笑”,既是表达对孩子的祝愿,也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常称妻为姐。剔除年龄稍大的原因,更缘于我对她的感谢、感激、感恩。她像姐姐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平时在家里,我和女儿基本就是两个看客,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出门穿衣、一日三餐等琐碎小事,待人接物、人情世故等日常家事,她都想得非常周到。在我印象中,百十来斤的肩膀能扛起家庭生活遇到的所有困难。当我工作遭遇挫折、女儿学习遇到瓶颈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站在背后,鼓励着我们……
她是我眼中最善良的人。孝顺我的父母,不仅在于经济的贴补,更在于情感的抚慰。她把公婆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无论在老家、工作单位还是亲戚当中都是有口皆碑的。未成亲时,她在家虽然排行老大,却从未做过家务,更从未做过重活。但为了我的父母,什么苦都能吃。记得母亲在生命的晚期,身体几近瘫痪,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体态娇小的妻却能把母亲照料得井井有条,甚至还常把母亲从四楼背下,用轮椅车推着散心。有时寒冬腊月,为了让母亲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妻还要把母亲推到几里路外的浴室。每天操劳家务之余,陪母亲聊天解闷,有时把年逾八十的老人逗得开怀大笑,像孩童一样。其实妻的心思我知道,我平时工作忙,她是在为我尽孝啊!
因为妻的贤淑,我们精心营造的爱的小屋才愈显得更加温馨。二十五年来,我们相敬如宾,日子平淡而幸福。如果我是云朵,妻就是蓝天;如果我是鱼儿,妻就是河流;如果我是鸟儿,妻就是大树。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让我一辈子珍惜与呵护的境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光阴似箭,转眼已至银婚之年。常常趁你熟睡时,在你的耳边轻轻告诉你:这辈子,我是幸福的,如果有来世,你是否愿意再做一回我的妻? 
我与大套有个美丽的约会
(一)
大套揽胜归来,有未成行者问我感受,我一言一概之,“春天,我与大套有个美丽的约会”。又有朋友要求写印象大套,思来想去,觉得没有更好的语言来
表达我的情绪,姑且以此为题吧。
不知从何时起,大套,名动遐迩。早先,与全树同学联系此行时,他嘱曰,提前些来,不仅因为天气渐热,更因为大套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看,我们走的地方。并一再强调,千万别以为这是作为大套人的他自卖自夸,让我们眼见为实。
就这样,在一个阳光沉醉的早晨,我们一行十二人,相约大套,与春天约会。
(二)
有诗《赞大套梨花园》云:
芳菲四月梨花肥,
徜徉春色不欲归。
犹怨同伴出行晚,
一路花雨赠与谁。
梨花园,是大套游的首选。从大套中心小学出发,一路上,能见到斑斑驳驳凋零的桃红,也能见到稀稀疏疏盛开的梨白。“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的意境不时在我的眼帘掠过,叹服之际,全树却提醒我,别急,还没到呢。
到了,到了。说话间,眼前突然豁然开朗起来。“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只见垄间地头、房前屋后,大棵大棵的梨树,宛若身着长衫的俊朗汉子,淡定自若的神色,从容不迫的举止,飘飘衣袂里潜藏着淡淡的清愁;大片大片的梨花,有的娇羞,半遮半掩着面颊,有的大方,热情洋溢的绽放,吐着幽香;有的清高孤傲,独自行吟在自己的幽梦里,有的抱成一团,互相倾诉者昨夜的经历。满野的梨花啊,美而不艳,秀儿不媚,倩而不俗,是那样冰清玉洁,玲珑乖巧。铺天盖地的梨花雨啊,散落在恣意绽放的春天里,飘落在乡村四月的幸福里。
赏梨花,我们似乎错过了最佳季节,还是晚了些。瞧,已经有落花了。这落花,沐浴了尘世的芳泽之后,悄然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枝头绚烂的时日,终归是明媚的一缕忧伤,绽放光华之后,便归隐而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曾经“雪作肌肤玉作容”,在经历了生命的涅槃之后,誓“不将妖娆付东风” ,何等的高洁!
择定一株老树留影 ,择定一片梨花留影。想起了杜牧“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的诗句,不胜伤感,复又想,晶莹的梨花点缀了春天,不也装扮了我们的生活吗?
梨花园位于大套岭山村,因近年屡有学子考中名校,又得名状元村。我想,除了聪慧勤奋而外,梨花馥郁的底蕴也是他们成功的营养源泉之一吧。
(三)
有诗《赞随耕生态园》云:
一园生态正吐芳,
棚阴深处有人忙。
采得佳果赠散客,
尤想来日君再尝。
随耕生态园是我们大套游的第二站。进园时,已是中午时分,大棚里热浪袭人,但仍有不少人在田间劳作。我们饶有兴致的与正采摘花菜的农人攀谈起来,她们边劳作边回答我们的提问。当我们惊讶的发现花菜都用叶子覆盖起来的时候,很好奇,便笑着问为什么,答案是花菜在生长过程中不用叶子覆盖会变黄,
既影响营养,又影响价格。看来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千真万确的道理啊。
婉约如诗的四月,犹如一本厚厚的诗集,那一页页的诗行 ,是那一垄垄的馨香。生态园正在建设当中,可采摘的果实不多,但花圃、果树不少。花圃里月季、玫瑰竞相绽放,斑斓而耀眼,果树已换上轻盈的春装,让我们一行情不自禁的啧啧赞叹。
在田间地头短暂逗留之后,我们直奔养殖基地。孔雀在悠闲的散步,澳鸟则稍有些敌意的注视着我们;野鸡失去了斗志,温顺而儒雅;塘面的鸭群在尽情嬉戏;白山羊、黑山羊这一只,那一群,或立,或跑,或进食,圈养的黑猪懒洋洋的享受着二师兄的待遇 ......
主人告诉我们,不久的将来,生态园将建设成集休闲 、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服务类企业,我们有理由期待!
(四)
有诗《游万鸟天堂》云:
百啭千鸣林正闹,
万鸟思巢归来早。
草深水碧有天堂,
鱼肥人欢春正好。
天堂里没有烦恼,鸟的天堂里只有欢乐。在集镇上享用了全树夫妇安排的丰盛的午餐之后,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万鸟天堂。远远的,我们隐约见到两条玉带
般的河流环抱着一片林地,隐约听到鸟儿欢快的演唱。
这是迎宾序曲么?
人真多。进入大套第一抽水站的大门,便发现满场、满路、满河坡都是人。幸福啊,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人鸟合一的景象如此和谐,仿佛一幅天然的图画。
漫步长堤,林木森森,刺杉,刺槐,竹林,柿林,有序交替排开,蔚为壮观。树枝头,鸟巢林立,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可以想象去年群鸟乐乐的画面。
“为什么鸟儿这样少?”我首先提出疑问。
“生活在这里的大部分是候鸟,现在还不到时候,再有一个月,黑鹳,白鹭,灰鹭,云雀,杜鹃,猫头鹰陆续返回,就热闹了。”全树笑着解释。
正说话间,“快看!” ,有人惊叫起来。
我顺着她的手势向天空望去,一只白鹭正展翅在空中翱翔,通体晶莹剔透,犹如一架银色战机奉命接受我们检阅。紧接着,又一只,再一只.....空中的鸟渐渐多了起来,栖息在林间的鸟也顾不得春梦的继续,鸟鸣声此起彼伏,似乎形成了一股声浪,微微激起了水面的涟漪。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鸣”。多么自由的鸟!多么幸福的鸟!全没有笼的管束,全没有岁月的恐慌,一切淡定,无论谁都改变不了你的生活。
行至尽头处,有一亭台。“林深鸣万鸟,野碧汇双流”的楹联,让小憩的我再次沉醉。
(五)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大套,以前去过几次,但他只活在我遥远的记忆中。此行,是鸟,是梨花,是大套人对生活的执着感动了我。这个春天,我与大套的约会,绝对是美丽的沉醉!
阅读吧
——写在世界读书日
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又一次冷冷清清。既没有媒体的鼓噪呐喊,也没有商家的精心策划,远不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那样繁嚣与热闹。
清晨,打开朋友圈,刷屏的依然是教子、旅行、美食、代购。这是一个读书匮乏的时代。即使有微弱的呼喊读书的声音,也被淹没在谋生的忙碌里。读书没有唾手可得的利益,还有多少人有这份闲情呢?
古语云,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读书会让人的气质和人品与日俱增,会让你的视野和阅历更加开阔和丰富。一个优秀浪漫的人,一个风华绝代的人,无不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中汲取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人为善的品质。
女儿的房间全然是书房的模样,闺房里唯一的温柔便是她钟爱的三只小熊。
那些琳琅的书目高高低低的排列着 ,记忆着她走过的路。多少凄风苦雨的日子,我与她各居一隅,在书中寻觅着自己的喜欢,享受着自己淡淡的喜欢和忧愁。
也正因此,她才如愿走进心仪的上外,梦里的同传,我也获得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不断有作品呈现。如果还有所期待,能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富足,更加安宁。
脑海里曾经无数次出现过这样的读书画面:一个明媚的春日,那追风一样的少年,在麦绿菜黄的原野,一边牵着风筝,一边高声嚷着“忙趁东风放纸鸢”;一个妩媚的黄昏,那恍如从大观园走出的少女,在校园静谧的长廊,捧着唐诗宋词;在某一个公园的长廊,一群在座椅上小憩的游客手里有书;在某一个站台,候车的乘客在等车的间隙手里有书……
阅读吧。经典,总是没有一丝瑕疵。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刻,总能用它不朽的力量,放射着奇异的光芒。
我总想,如果让书与你的生活永别,不知你的生活会呈现给这个世界怎样的面目?
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作协会员!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剑鸿的诗意人生》编辑;《可爱小池塘》专栏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曾任《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编辑!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教学口号是: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口碑!她的人生信条是: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涌泉之恩,拿命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