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子瞳(姜传春),性别:男。生于南国长于北疆,江南的水给了他灵性,北方的风教会他硬朗,天地万物皆可入诗,灵魂独舞时,夜话成行。吟游诗人,现居北京……

【缘聚三生的福报】
文/子瞳
看穿了世界的人
常常是先看清自我
他们目光如炬的面世
时时以快乐为歌
辞尊居卑时
仍会温文如玉的谈笑
心中有不熄灭的火焰
悠然的拿捏着胸有成竹
夜幕低垂之时
宛若是神明在指路
走在子夜的清寂中
星光会随你欢舞
这些天赐的贵人
可遇而不可求的相知
我喜欢这样的结缘
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
…
【今音评论】
评诗歌人物的意志之力
子瞳这首《缘聚三生的福报》诗歌,是一个大写的我缩影。比如一个“缘聚”,就会有“缘”散。人世间就是一个聚散的过程。相比之中,对某种善缘,能否聚的时间长一些,这已经变成了一部份人的认真思考。
比如,“聚”什么,怎么“聚”等,在现实中基本上都是围绕利益所展开。现实中,基本上都是利益这两个字,把形形色色的人都围拢在一起。而这首诗歌突出的是一个“三生的福报”前提,该如何去认识与对待,尤其在已经影响到自身生命质量的时候,是否能够意识到,这是个关键。这个关键和金钱多少有关系。
因为,钱是个好东西。而诗歌题目中的“福报”其中也包括财富,在财富中含精神财富,但更多的是指金钱财富。这就涉及到了一个社交的范围与人群的划分。像这样的划分,它的依据首先也要看一个人的“三生”所“聚”的那一个量。
不同的量,就会产生不同的报,这也是善有善报的基本道理,但不一定绝对。这也是因为恩将仇报的由来,至于其中的原委,不作展开。当把这一些“看穿”之后,也有人把它称作洞察。对洞察力的理解,有些人自然的习惯思维,就是往领导身上靠,其实不然。
这个不然就是诗歌第一段第二行的“先看清自我”。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给子瞳写诗评的原因所在,在于那个“看清自我”的能力。 诗歌把这样的能力结构在了第二段第一行的“目光如炬”,和第四段的两行,“心中有不熄灭的火焰/悠然的拿捏着胸有成竹。”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相间的暗喻把第三段的驰性含入其中。这时候的诗歌态势呈现出一个曲折轨迹,以象征手法展现出人物智慧,它就是道路曲折,但初心不变。这个不变,被结构在了第六段的第一行,“走在子夜的清寂中”。
这作为一种对待和处理生活的方式,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子夜”。从无巧不成书的角度去看,它正好与夜静思所一致。比如一致在“先看清自我”,而不是他人。诗歌的深刻也好,体悟方式也罢,作为“结缘”,实际上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现状。因此,“缘聚三生的福报”,其实也是一个冥冥之中的事情。这首诗歌的核心就在于三个字:意志力。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香江资讯网2020年度人物评选,荣获国际文艺界文艺传播使者、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卓越终身成就奖、繁荣世界诗歌奖、2020年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家之一。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