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399年的一个黄昏,苏格拉底在雅典的监狱里喝下了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过这位被德尔斐神坛称为最有智慧的人在合上双眼的时候心中并没有遗憾。因为苏格拉底知道他的学说不会因自己的死亡而终结,而是会随着学生们的传播影响到希腊各个城邦。在爱琴海两岸他将成为一个传奇。
但是,苏格拉底并不知道早于他117年前的古老中国有一位老人用睿智的思想创造了一个更为辉煌的传奇。就在这座群山环绕的古楼观之中曾经升起过一道哲学的曙光,照亮了整个东方的天空。
第二集 百经之首
楼观说经台的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烟波浩渺,雨雾交融,群山壑谷尽掩于茫茫的云雾之中。
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自河谷中蜿蜒而下,汇集到终南山北麓的渭水之中,滋养了这条孕育出华夏文明的伟大河流。两千五百年前,同样就在渭水的岸边,老子曾伫立于此。他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思索着有关道的真谛。清晨的渭水之上,升起一层淡淡的水汽,如梦如幻,让老子不禁想起了八年前,在另外一处水边他与一个年轻人的对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也不知该于何处。”
“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融为一体。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这是自然的规律,为什么要悲伤呢?”
“我是担忧当今天下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而不治,所以感叹人生短暂,来不及建功立业于世啊!”
这位感叹时光飞快流逝的年轻人就是被后世中国人奉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儒家思想的创始者——孔子。
“仲尼,为什么不学习水的品德?”
“水有什么品德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
“先生此言,使丘顿开茅塞。”

公元前524年的春天,二十七岁的孔子携同弟子南宫敬书一路颠簸着进入周都洛邑。孔子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观看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学习道德之规。因此,拜访熟于礼制的王家守藏室之史——老子,便是此行最重要的安排。在王宫中的祭祀殿内,中国历史上两位享有盛名的思想启蒙者见面了!
但是,老子与孔子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想象中智者间的妙语连珠、机锋相对,而是在浑厚的编钟声中两人肃穆不语。因为,教授周礼在那个古老的时代是最为庄严而神圣的仪式。周礼的规则和严谨深深打动了孔子,他在这以推崇等级、严苛细节而著称于世 的一套行为中看到了希望。在孔子的心中,也许只有恢复周礼才是这个混乱迷惘的时代里唤醒人心、安定天下的必由之道。
白奚教授:“对于当时的世道,这个儒道两家的创始人孔子和老子有共同的感受就是都是天下大乱,或者天下无道,但是,他们的理解又不一样。
孔子认为这个主要是由于周礼的破坏,礼崩乐坏。因此他认为,如果恢复了礼乐文明为礼乐制度,那么社会就会回到原来比较好的状态。”
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中曾这样记述过老子对孔子的告诫:
“老师,这金人身上刻着‘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
“这些字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密藏不让别人看见,虽然富有,却像什么也没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个愚钝的人一样,毫不外露。”

“可是现在这个时代礼崩乐坏,只有广大士子挺身而出,去不折不扣地恢复周礼,让人们懂得仁义,这才能让天下安定啊!”
“其实宣扬仁义,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混乱。仲尼,如逢时,则可一展胸中之抱负;如不逢时,则应顺自然之理,不必以己之身强托于人。”
王立群学者:“儒家是讲究尊卑等级,因为他认为,只有个人和整个社会都严格地按照尊卑等级来做这个社会就安定了,一旦这个等级秩序被打乱了,这个社会就会动乱。”
对于孔子恢复周礼的执着和坚决,老子没有更多地苛责,反而是孔子的温良谦恭、敏而好学让他赞叹不已。在老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个有为的青年才俊,如同一只智慧的凤凰。
“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

三个月的周礼学习转瞬即逝,老师与弟子到了分别的时候,老子将孔子送到城门之外。
“我听说富贵的人送别人金钱,我不富不贵,没有钱送给你,只有几句话权当作送别的礼物。当今世道,聪明而深察的人,他之所以遇到要丧命的灾难,是因为喜欢嘲笑别人的缺点。为人之子,别以为自己多么高明;为人之臣,别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希望仲尼你能够牢记!”
孔子带着兴奋而又失落的心情离开了洛邑。兴奋是因为问礼的收获,失落则是源于老子的劝告。而老子此时却隐隐预感到了孔子那崎岖坎坷的未来。
孔子从洛邑回来后将自己关在房中,整整三天没有说话。他的学生很奇怪,就问老师是怎么回事。孔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能跑的我可以用网去捉它,能游的我可以用丝线去钓它,能飞的我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乘风云上天的。我见到的老子他就像龙一样深不可测啊!”
这时的孔子对于老子所说的道虽然信服,但还不能完全领悟,因为他还年轻,需要用岁月来打磨自己的理想
待续…
幽兰,居住石家庄,曾经从事企业管理工作,退休后喜欢模特,喜欢朗诵,用灵魂读诗,愿在诗的海洋中感悟人生,愿以声音传播正能量,以书香浸染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