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剪影
邓连朝
从1984年6月8日上午报考临西二中,到1988年7月3日下午毕业离开母校,四年零二十五天接近1500个日子,使我深深地烙上了二中印。毕业马上33年了,多少次梦魂神绕,多少次深入骨髓的思念,多少次血管里流淌,多少次心脏里跳动。
早在二中参加中考时,每天早晨广播里播放的《校园的早晨》校园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给我这个考生以力量、以鼓舞。尽管五音不全,但是丝毫不影响对音乐的欣赏,更不影响音乐的艺术魅力。
1985年春天,薛玉泉老师在大操场教全体学生学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整个大操场都被他的热情感染,指挥棒上下翻飞,声调高低起伏,更有那不断变化的肢体语言把我们带入到音乐艺术的王国里。稍后,歌舞团的工作人员到二中教授青年歌舞,在《阿里山的姑娘》歌曲伴奏下,李喜燕、丁凌燕、尚桂云等同学翩翩起舞,与时俱进地跟上了“邓丽君”为首的港台流行歌曲的时尚新潮。而参加体育培训归来的王新颖同学引吭高歌的《妈妈的吻》,更是把我们卷入到八十年代的风头浪尖上。
1986年春天的《音乐之春》和1987年春夏之交,丁洪才同学为首的搞音乐的高材生所演唱的歌曲,吹奏的笛音,撩拨的我们青春飞扬,激情四射,把高中学习生活推向高潮!
演讲和辩论的摇篮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临西县的最高学府,所培养的二中学子,个顶个的才华横溢。在某种意义上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谓我们的活写真!
1984年深冬,二中团支部组织了以读书为题的演讲,当时高二年级文科班的一个学兄,引经据典,慷慨陈词,洋洋洒洒上万言,给我们以震撼。再看看自己的演讲,简直有着天壤之别。独到的见解、渊博的知识,雄辩有力的发言材料,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二中的高材生可不是盖的,一个个风华正茂、才高八斗!
198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学校组织了“我的理想”的演讲活动,先是各个班级的选手慷慨陈词,会场上掌声不断!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根本不在选手之列的高二文科班的杨士慧(杨方)同学,自告奋勇地走到前台进行了即兴演讲。开始站在平地上,越讲越激动,后来索性站到课桌上大发议论,说古道今地演讲,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二中学子敢为天下先、事争一流的精神风貌!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精彩演讲的背后,则是大家“演讲与口才”的自我修行和互相切磋交流。每到课外活动,校园里操场上、卫运河大堤上到处都是相互辩论的场景。正是在这种氛围里,才造就了一个个苏秦张仪的纵横捭阖的雄辩家!
大放异彩的体育活动
不客气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临西县中学体育是唯二中马首是瞻的。二中培养出的体育人才,更是遍及天下。
1984年秋季运动会闭幕前夕,二中毕业的在校大学生孙福寿应邀参加了高中男子三千米长跑。起跑发令枪响后,只见孙福寿同学气定神闲,双脚似弹簧般轻轻在跑道上起落,呼吸均匀,步伐沉稳,步幅适中,俨然均速运动的人体模型,完美地展现了力与美的体育艺术魅力!而1985年的秋季运动会,曾经在1955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荣获110米跨栏第六名的栗国华老师和年轻的王再学、台家渠老师进行了表演赛,那轻盈的起跳,起伏的身姿解读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含义及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强烈愿望。
还是在1984年秋季运动会上,跳高运动员李卫东同学爆出了冷门,一再打破纪录。助跑、起跳、飞天揽月,一次次跨过竹竿。高度一次次提高,直到1.72米,比他身体还高的高度。赛场内外众目睽睽,群情振奋,喝彩声不断,大有朱建华在国际竞技台的气势,令人难以忘怀!1985年秋季运动会的肖军同学同样再现了跳高运动的精彩!二中赛场,演练了亚洲飞人朱建华的凌空一跃,给了我们鼓舞和力量,更有光荣和梦想!
临西二中是一本大百科全书,广度和厚度都是无与伦比的。正如《口技》里所说,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处。二中是我一生的转折点,更是我的青春驿站!采撷二中生活的精彩片段,分享给大家,共祝母校明天更美好!
2021年2月18日下午于颐和绿洲
作者简介
邓连朝,河北省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邢台市读书达人,邢台市邓连朝创新工作室创始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教师。目前正在致力于打造自信教育和家庭教育。临西县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小说《队长》荣获第二届华夏青少年写作大奖赛优秀奖。2017年8月13日以来《父亲您走好》等五篇文章发表在《牛城晚报》。在《邢台教研》《邢台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拉萨教育》《河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

不要微名,于灵云,滨海作协会员!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咏娃》编辑;《剑鸿的诗意人生》编辑;《可爱小池塘》专栏作家编辑;《季风的草塘》编辑;《雪域阳春文苑》宣传部长!曾任《南时文苑》副总编;《三湘四水》专栏作家编辑!她本着感恩的心态写诗当编辑,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教学口号是:金杯银杯不如学生口碑!她的人生信条是: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涌泉之恩,拿命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