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峰/記者
為了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遊產業和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2021年2月19日正值春節之際,豐丫頭河南本源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創辦人呂海龍率該公司程建亭、許恩、賈金麗和王娟娟等一行組成的5人考察團驅車前往嵩縣進發。

嵩縣黃莊鄉棗元村的山色美景
豐丫頭河南本源供應鏈公司在2020年4月份由呂海龍發起聯合賈金麗、許恩共同創辦。經過幾個月對食品行業和旅遊行業的市場調研、探需、評估等一系列舉措,以及從行業深耕多年人士處獲取的相關資訊經驗。瞭解到食品、文化、旅遊相結合後產生的連鎖反應將會是一條 新的發展之道。本公司現有成熟的運營團隊、市場團隊、產品團隊、跨界管道等傾力合作,已打造”豐丫頭”生態食品生產線、“豐Y頭”生態旅遊系列產品這兩大主營業務。

豐丫頭河南本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品牌logo
此次考察的第一個地點是嵩縣黃莊鄉的南棗元村,在這裡,呂海龍一行受到了原嵩縣旅遊局副總李松祿的友好接待。李松祿帶領大家參觀了棗元村汝河河道以東近200多畝的灘地,現在是農曆正月,山裡的空氣比較清冷,放眼望去,灘地上荒草淒淒一片荒蕪,偶爾看到農民種植的蒜苗,就像在乾涸的沙漠裡發現了綠洲一樣的稀罕。


豐丫頭河南本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創辦人呂海龍和嵩縣原旅遊局副總李松祿在黃莊鄉棗元村灘地考察
據記者瞭解,從清朝光緒年間到現在,河道的灘地曾經種植過水稻、沙蘭楊樹,也給村民們帶來過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曾經深受山洪暴發堤壩被毀的自然災害,以至於南棗元村的這塊灘地幾起幾落荒蕪至今很是可惜。民國32年(1943年)解放初期,汝河水暴漲,沖毀黃莊街附近的沙崗村,致使39人死亡,棗園村灘地被毀數十畝。


嵩縣黃莊鄉棗元村灘地現狀
南棗元村附近的龍虎山歷經數萬年的地殼變化,山上有三個洞穴形成天然一大奇觀在當地甚是出名,它們分別命名為“白陽洞,大石坎和觀音洞。”現如今發展成為典型的道教文化發源聖地。每年吸引著大批的遊客前來觀光。南棗元村的文娛事業發展極其良好,村裡有古裝戲、樣板戲和現代戲,村民們經常在村裡精彩演出。另外,南棗元村歷代多出能工巧匠,象木匠,鐵匠,石匠,油匠,粉匠,席匠,窯匠,皮匠,磚瓦匠等人才層出不窮,尤其是加工的紅薯粉和香油更是聞名鄉里。


棗元村附近龍虎山大石坎和觀音洞
本次考察的另一個地點是嵩縣九皋鎮的石頭部落。石頭部落文化村屬於國家3A級景區,位於境內高山草甸之上,是一個未經任何人力開發的原生態村落,村裡的一二十戶人家的房屋均為石頭堆砌而成。村裡生長著大量的皂角樹,路兩邊隨處可見禿枝滿椏,怪石嶙峋。最大的看點有“祈福池、劉秀灶、金蟾望月、鱷魚石和豐穀倉等等。”村道邊有附近村民販賣的山野菜和土雞蛋,有最原始的花生餅和芝麻餅的手工製作。為這個古老的鄉村帶來一點現代生活的文明氣息。


九皋山的石頭部落文化村和民居
“目極天涯酒半醒,楓林斜帶遠山青。故人家在秋雲外,百步洪邊水繞亭。”這是明代詩人劉溥在題畫寄陸九皋裡的讚美詩句。相傳西漢末年劉秀為了躲避王莽的追趕,劉秀帶領人馬慌不擇路翻越鳴皋山向洛陽進發,途徑下梅樁休息時見一水井。此時劉秀又饑又渴又無盛水器皿,他自言自語的說:“井若能歪一歪喝口水就好了。”由於劉秀是真龍天子,話一出口那井果然就歪了,並且流出汩汩的水來。劉秀龍心大悅,喝了井水後遂取名此井為“扳倒井”。劉秀一行在這裡立火做飯的灶膛,也被後人取名為“劉秀灶。”


劉秀灶和豐穀倉
九皋山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這裡四季風景優美,山間靈氣充足。素有”鶴鳴有九皋,聲聞於天”之美稱,處於九皋鎮的石頭部落就像是一塊未經開發的處女地,自然資源豐厚,但缺少合理的規劃和管理,地上垃圾到處扔放,與石頭部落原始的美景形成鮮明的落差。更沒有一家上檔次的酒店和賓館為遊客們提供旅行的便利。


石頭部落文化村的皂角樹和鱷魚石
豐丫頭河南本源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創辦人呂海龍說:“要想帶動當地村民的經濟效益,真正實現扶貧、幫貧和脫貧的目的,這是一個艱巨而又漫長的工程和過程。希望通過該公司的合理策劃和經營模式,加深城市與鄉村的紐帶連結,帶動一方百姓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把石頭部落文化村打造成真正的集戶外運動、養生度假、攝影、室外寫生、賞高山牡丹為一體的最佳旅遊勝地。


石頭部落文化村的山野菜和花生餅的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