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春节三日百里行
转山转水悟人生
铁裕
人生是需要诗意的,背上行囊,来一场旅行;
人生是需要淡泊的,趁风不噪,寻一份宁静;
人生是需要冲动的,释放压力,换一个心境;
人生是需要行走的,行随己意,走一段征程。
春节小长假,昭通山野徒步群的行走计划是:一部份人随马师去走长途,另一部分群员则行走三天。那就是初一、初三、初五,围绕城郊的一些公园、小山、河流行走。虽然难度不大,不再像寻常一样尽挑艰险、坎坷、蜿蜒的路走,专找雄浑、陡峭、纵横的山野攀登。但我们怀着一种修身、养性的心境走,也照样走出禅意,走出诗情。
初一,我们一行44人沿着碑天河、昭鲁河、海口桥、红山口、罗家包包、望海公园行走。当我们走在河埂上时,只见白云朵朵,惟听天籁盈盈。
在河埂上行走,别有一番风韵。
只见河水蜿蜿蜒蜒地流向远方,那清纯、醉人的水韵,沁人心脾。河水向前,涌涌荡荡;微风吹拂,波光粼粼。
远处的山影倒映河中,在轻漾;
天上的白云漂在水里,在悠晃。
空旷的野外,只见山水相辉相映。我想:山是水的前世,水是山的今生?山是水的依托,水是山的情侣?山是水的知音,水是山的相思?不然,怎会如此的相依相连,难舍难分?
看着清纯的河水向前流淌着,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滚滚红尘,有太多的纷攘,太多的繁复。人生于世,当如水一样,处世、为人。
水透明、清澈;水温柔、晶莹;水清凉、美丽;水阴柔、潋滟;水宽容、深沉。这就是水的境界、品性。只因如此,水才能泽被万物而不夺利争名。
水之柔,柔而有骨感,信念执着而无贪嗔;
水之韧,韧而有风度,虽利万物而不相争;
水之清,清而有神韵,却蕴涵柔软的心灵;
水之仁,仁而有诗意,虽浩荡却剔透晶莹。
山之所以壮美,那是在于它的巍峨与高耸;
水之所以秀丽,那是在于它的浩渺与澄净;
山之所以雄浑,那是在于它的险峻与挺拔;
水之所以汹涌,那是在于它的涛叠与壮阔;
山之所以连绵,那是在于它的峰峦与叠嶂;
水之所以清纯,那是在于它的含蓄与稳静。
我想:人应该向水学习,学它的品格、精神;学它的涵养、心性;学它的谦卑、美德;学它的清虚、自然;学它的无私、善行。
我一边行走,一边冥思着。这时,有个群员对我说:“已经到昭鲁河了”。我抬眼望去,只见昭鲁河在坦荡、静谧的田野中向前奔泻而去,一如那古老的琴弦,在弹奏着岁月的歌谣,在倾吐着万世的真情。
我只顾沉思、冥想,到了海口桥时,我走错了方向,直向龙家祠堂奔去。待我抬头一看,只觉得方向不对,群友们早已不知去向。待我走到黑泥地时,只见凤凰山婷婷玉立,婉娈作态,风姿绰约,正含情脉脉的看着我,却又凝眸不语。而在山脚下,只见望海公园中的水泛着粼粼波光。只感到山依偎着水,水静拥着山。天地间裸露出一种孤寂中的淡淡,一种和谐中的静静。
我顾不得欣赏这自然的风光,就打电话给行云,问他们在什么方位。行云说:“我们现在红山口”。于是,我又向凤凰山反背一路疾奔,向红山口跑去,途经几个村落、丘陵。遗憾的是,我没有与大部队汇合。于是,我只好返回,在下午4点多钟,我走到大小凤凰山垭口,等了近半小时,终于与他们汇合。初一的徒步,就这样在平坦、宽廠,却又有些弯弯拐拐、平平仄仄的路途上顺利完成。
初三,我们一行34人从望海公园出发,途经团山、甘河水库、大坪子、鹿柴冲,向沙子坡挺进。而后又经双包营、陶家坎子、民中、到省耕山水。
今天的行走,几乎是行走在家乡的土地上。我倍感亲切,心中有些激动、兴奋。
当我们走到大坪子时,我抬头望去,只见一片黄澄澄的土地映入眼帘。对面的那片土地,在几十年前叫铁家大地,是我的爷爷用辛勤的汗水挣下的。但现在早已改名换姓,我不禁感叹红尘的纷攘,世事的沧桑。
到了鹿柴冲,我们沿山梁而行。只见远处的山野连绵不断,有的纵横、交错;有的险峻、高耸;有的高矮、参差;有的光裸、荒凉;有的又苍翠碧绿、丛林森森。
那一座座山峰,仿佛在裸露它们的神态、霸气;它们的心境、诗情;它们的意志、心性。
在不远处,就是云贵交界地。那一座座群山仿佛是从苍茫的大地上奔腾而起的一条条蛟龙,汇聚在一起,重重叠叠,连连绵绵,逶逶迤迤,浩浩荡荡。有的逶迤而伸展,裸露出它的雄阔;有的像沉思的哲人,展示它的睿智;有的像偃卧的老牛,显示它的宽厚;有的像临风沉吟的静女,裸露它的倩影。
我想:山野是一部人生哲学,是一首朦胧的诗歌,是一部漫长的自然史。在悠悠岁月中,它喜、怒;它哀、乐;它颦、蹙;它舒、展;它奔、放;它粗、犷;它充满着禅意而又多情,它充满着睿智而又深邃。时时在诠释着自然的法则,启示着人生。
那千峰万嶂,仿佛是从远古穿越而来,还在透着宇宙洪荒、古老的蛮荒气息,还在荡着那苍古、疏幽的诗韵。
云雾笼山,山色空濛;
淡烟覃地,虚幻缥缈;
青峰翠峦,宛若仙女;
千峰如簇,各显其韵。
就在我们路过飞机场时,无意中看到了一大片油菜花。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阳光普照,金光闪闪,清香袅袅。看着这大片的油菜花,激起了我的遐思。大自然对人类的巨大馈赠,是多么的慷慨啊!只因它的伟力,才使得大地要么五彩斑斓,要么苍茫雄浑;要么清秀婉约,要么巍然耸立;要么粗犷豪放,要么壮美迷人。
一阵微风吹来,泛起一阵阵浪涛,使得这片花海有了妩媚的动感,有了清纯的灵性。
于是,群友们纷纷走到油菜花旁拍照、留影。
随后,我们马不停蹄,一直走到沙子坡。然后途经双包营、陶家坎子、民中。下午5点多钟,到了省耕山水,完成了徒步。
我抬头望着远山,仿佛看到那深幽的山谷之中,袅袅娜娜地升腾着氤氲,一如那古典的山水画,在舒卷展示。恍惚中,有一缕缕神奇的轻纱在飘在荡,然后天然地绘成山绘成峰,绘成美妙的风景。
我想:难道天地之间,真有莫测的鬼,智慧的神?
初五,是春节假期行走的最后一天,许多群员很早就来到了省耕山水集合。原先报名的只有30人,因有事取消徒步的四人,但有16人空降,因此有42人参加徒步。
在群员们到齐后,各小组清点人数完毕,就出发了。初五的行走路线是:杨家闸、邓子村、新田、西衙门、上院子、古家梨园、旧圃广场、昭鲁河、碑天河、乌蒙水乡。
初五行走的路比较平坦,几乎是沿着公路行走。只是在过了杨家闸、邓子村后,才有了几个山坡。行走在幽静、舒坦的乡村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感慨万千,思索着人生。
人生在世,不知要走多少各种各样的路。然而,行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就有不同的心境。
行走在宽阔的大路上,我们会修得一颗耿直心;
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我们会修得一颗勇敢心;
行走在蜿蜒的小路上,我们会修得一颗谨慎心;
行走在坎坷的窄路上,我们会修得一颗坚韧心;
行走在幽静的净路上,我们会修得一颗淡泊心;
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我们会修得一颗平常心;
行走在笔直的世路上,我们会修得一颗忠孝心;
行走在柔和的仁路上,我们会修得一颗慈悲心。
但无论怎样,我们只有勇敢地向前迈进,用这双辛劳的双脚,丈量人生;用艰辛的汗水,辉映阳光;用满腔的激情,谱写人生的诗章。总之,不管人生之旅是阴是晴,是平是仄;是宽是窄;是长是短;是明是暗,是冷是暖,我们都要做一个有故事的人。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坐出来的辉煌;
人生,只有不断的行走着,才能最终走出逆境;
人生,只有穿越茫茫迷雾,才能看到美丽风景;
人生,只有历经了挫折后,才知那修炼的过程。
我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已走过新田、西衙门、上院子,然后又向着古家梨园、雷家梁子行进。
不一会儿,来到一块草地上,群员们坐下来休息,吃中午饭,补充能量。只因今天没有爬大山,因而我只能仰望着远山,欣赏那绰绰约约的山影。
只见那朦胧的远山,皆披着一笼笼轻纱,影影绰绰,连连绵绵。在坝子中看山,别有一番情趣。在那飘渺的云烟雾霭中,一座座山野仿佛在移、在动,忽远、忽近,若现、若离。峰峦叠嶂,碧水如镜。
到了旧圃广场,我们沿着昭鲁河行走。然而,我再也看不到昔日那自然、柔和、清新、蜿蜒的河埂了。眼前的河埂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石条砌成,显得有些呆板、冷涩;有些苍白、孤寂;有些荒凉、生硬。
虽然河水依然潺湲而流,但显得有些忧郁;
虽然河水还是波光涌涌,但显得有些浑浊;
虽然河水依然向前奔泻,但显得有些无奈;
虽然河水依然声声吟哦,但显得有些悲情。
我独独的想:若是在昔日,必然是另一番充满诗意的情景:
一水盈盈,依依柔情;
清波碧浪,曼妙音韵。
河埂上的一棵棵杨柳,已开始吐绿。要不了多久,它们又婀娜多姿,裸露出绰约的倩影。
我看着群员们边走边开玩笑,是那样的开心、欢愉。是啊,不管路途多坎坷,我们在走;不管山野有多高,我们在爬;不管河水有多深,我们在涉;不管路途有多远,我们在行。
我们要走的路太多、太长,有许多的不确定。在行走的过程中,会有艰难、险阻;会有得到、失去;会有阴暗、辉煌。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将以行走的方式,来充实我们的人生,来改变我们的命运。
只有行走,我们才可闻习风袅袅,才可看盈水绽芳华;
只有行走,我们才可闻梵音鸣唱,才可修得云水禅心;
只有行走,我们才可看烟波浩渺,才可望到紫陌红尘;
只有行走,我们才可观天地日月,才可做到无言恒静。
下午5点多钟,我们行走到乌蒙水乡。我抬头仰望着繁华的城市,还有我们攀登过的一座座山野,感到说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兴奋。
山野人正是用这双辛劳的双脚,演绎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也演绎出了山野人的顽强、意志、精神。



顾问:李振刚
作者: 铁裕/主编墨客刘恒
投稿微信:17734717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