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童年的记忆。
作者:演员张捷
随着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热映,电影的取景地湖北襄阳卫东化工厂,也成网红打卡地。看到那些上个世纪建筑,将我的思绪拉回了我的童年。
还记得,上个世纪的1979年春天,因为中国发动了对越惩罚战争,越南的铁杆大哥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20个机械化师,扬言要进犯中国。当时与苏联接壤的新疆顿时气氛紧张起来。我们这些童年的孩子,也被父母送回内地老家,我当时被送到了陇东一个县——父亲的家乡。
虽然后来没有发生进犯的事情,但是当时紧张的中苏关系,我还是被留在了父亲的家乡上学。但是因为我不懂当地的方言,所以亲戚托关系,将我送到一所三线工厂的子弟学校上学。这里教学用普通话,我也是在这里,将在新疆兵团农场说的河南话改掉,学会了普通话。
这座工厂当时是按照三线建设的要求,从上海迁来的,生产的是军工产品——石棉。
当时按照“靠山、进洞”的原则,将一座山的山脚炸掉、铲平,工厂就建在山脚下,后院墙就是被炸掉山脚的大山。用石头向上80度角沿山斜铺,然后用水泥勾缝,像渠道的边沿一样。后来,这里成了我们小伙伴展示勇气的地方。
工厂也有像电影《你好,李焕英》里的卫东化工厂那样的大门,生产区和生活区是分开,所以就有两个那样大门,方便两个区各自的进出。通常上班和下班的时候,职工们从一个大门出来,有进了另一个大门。
生活区有十几栋红砖结构住宅楼。稍微好一点,是四层平顶沥青楼顶的楼房,稍微差一点的,是三层尖顶红瓦楼房。不过不管是三层楼还是四层楼,都是在同一楼层有两三间几家人共用的卫生间,以及几间几家共用的厨房。
除了住宅楼外,生活区还有职工医院大楼,子弟学校大楼,工人俱乐部大礼堂,澡堂子,和凭厂子内部发的票证才能买到东西的食堂和商店,还有托儿所、幼儿园,等等。那个时候,工厂办社会,每个大一点的工厂,都有这些公益性的组织。
当然了,像电影里那样空阔的马路,可以让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四通八达。照例马路两边的上方,是各种管道,这些管道被保温材料包裹着,还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内部输送材质的不同。马路两边还有经过沥青处理过的、木制的、黑色的电线杆,电线杆上悬空搭载着裸铝粗电线和用绝缘橡胶包裹的电话线,这些电线上,总趴着一溜麻雀、燕子等一些鸟。
当年比较重视绿化,道路两边,楼前楼后,都整齐的种植着松树和不知道名字的树木,工厂就掩映在这绿色里,从空中不仔细看,不太好看到这些建筑群。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防空措施。
就是因为这些建筑,与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建筑风格相似,所以这部电影才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
当时的学期,正好处在由春向夏的季节,各种逐渐成熟的麦穗,甚至包括能打到、捉到的鸟类和昆虫,都成了我们这些熊孩子的美味。
弹弓对于和我同年龄段的人,应该不陌生。先锯一个树杈,将毛刺打磨干净,然后将废弃的自行车橡胶内胎,剪出一段长带子,系在树杈上。将橡胶皮带包裹一块小石头,前手向前拉树杈,后手向后拉包裹小石块的橡胶带,然后瞄准电线上、树枝上的麻雀等鸟类,确认瞄准后,猛的一放后手,小石块瞬间就飞向小鸟,小鸟应声被击中,直愣愣的掉到地面,我们哗啦跑上前,捡起鸟儿高兴的合不拢嘴。通常的情况下,生起一把火,将这些鸟烤着吃。说实在,没有盐,还有一股怪味,真是难吃死了,而且经常打不准,将鸟惊飞。但当时我们却觉得很快乐,还经常比赛谁打下来的多呢。
可以烤着吃的,还有即将成熟的麦穗和可以捉到蚂蚱。
六月中下旬,在这个地理上属西北的地方,小麦快要成熟了。虽然小麦还是绿的,但是麦穗粒已经基本灌浆结束,只是要干燥成黄色,才能变成能磨面粉的麦粒。这时的麦粒捏起来还不硬, 颜色也是绿色的。摘上几穗,在麦地边用火来回翻着烤,看着差不多了,就用两个手心将麦粒来回地搓出来,吹掉烤糊的麦康,就可以吃了。味道吗?就如同炒黄豆,只不过是麦香味的,而且也没有炒黄豆口感那么硬。
蚂蚱一般都是用纱布做成的网捕的,烤法基本上和烤小鸟、烤麦穗一样,只不过只吃蚂蚱的两只后腿,因为只有那里才有一点肉。
除了上述的童年记忆,还有些炫耀自己的勇气的荒唐行为,甚至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怕。
一个就是攀岩。后山斜铺的石头墙,由于存在伸缩缝,这些缝隙,适合手的抓牢和脚的踩踏,于是,我们这些“小勇士”,就义无反顾的开始了攀登。这些墙有二十米高,虽然斜着一定的角度,但是还是很危险。当时,我们既没有安全带,也没有登山钩,完全用双手和双脚攀爬上去。上去了就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半途而废者,灰溜溜的,中途小心翼翼的又下到了地面,当然获得是耻笑。
还有一个比较危险的显示勇气的行为,那就是到渭河里去游泳。渭河是黄河的支流,虽然枯水期,水量不大,但是因为人们采砂,形成了很多大水坑,河水流过,根本就看不见这些水坑,因此淹死过很多人。那时候我不懂事,就跟着小伙伴们去游泳,也许是我游泳技术好,或者命大,的确没有出事,但是现在想想都后怕,真的要感谢阎王不收之恩呀。
虽然我没有像电影《你好,李焕英》中青年阶段的记忆,但是电影的取景地,却把我童年的记忆勾起。也许这些回忆不那么美好,甚至还很让人揪心,但回忆仍然很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