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探微-

老料姜,大约是河洛一带的特产奇石,它生长在貧脊的黄土地上,纯正的土 黄色,看上去一身质朴,却千姿百态。虽不全然具备“瘦丶透丶露丶皱”的特征,但也不乏奇石精品。那几年玩奇石,一位石友送我一块料姜奇石,婀娜多姿,亭亭玉立,配上一个雕工精细的深红色木座,俨然似苗条淑女。我把她放在最显眼的石架上。
今天说的老料姜,名叫李顺堂,不曾谋面。从简历得知,他曾是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单看照片,没半点文人味,光光的脑袋,憨虎虎的脸庞,那脸上的皱纹象刚刚犁过去的地沟,粗糙得让人目不忍睹。
偶然在“昌谷驿站”流览他的小短篇《探亲》,却让人刮目相看。
《探亲》不过二百多字,故事也简单。是说外甥年下有事,让自己的孩子去给舅爷拜年。这舅爷也奇妙,吃了饭送客,礼肉照还,放上几毛钱是给小辈的红包。这下惊动了外甥,问有阅历的老人,才知道这是舅舅的无声批评。慌不迭涖日亲赴,舅舅表现高兴。
这不可小视的人间常礼,老料姜不加刻划,不加议论,白描手法写得朴实简洁,却深藏内涵。就像他那张脸,发人深思。
外甥给舅拜年,千古风俗,世间常礼。这里却饱含沧桑。舅家是靠山,舅家是老娘的根。君不见,封建社会几千年,就皇亲国舅惹起多少历史风云?且不多论。就仅仅平民百姓婚丧嫁娶,舅家何等重要。
不知从何时起,这舅家威风不再,舅舅的地位和影响也江河日下。人们似乎把这作为“四旧”日趋暮落,甚至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而不屑于顾。
我们能否把“传统礼教”认真梳理一下,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试想,如果舅的威风依然存在,当今那些坐着“宝马丶奔驰”,住着洋房别墅的外甥,会敢将寒风中的老娘拒之门外,会敢视躺在雪地的老爸于下顾吗?
建议老料姜把《探亲》改为《拜舅》,更会使读者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辛丑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