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硖石狗王庙传说
下峪硖石桥东北角100米处,有一狗王庙,庙前有一棵四把大的血柏。洛潼公路未修之前,韩卢古道从柏树下穿过。相传有一年夏天,烈日高照,酷热难挡。一商人东去行商路过此处,有些疲惫,便坐下歇息,跟随主人的一条狗也吐着舌头卧下休息。后商人去路边地里解手时取下身上的钱搭,动身时却把钱搭遗忘了,狗发现了主人丢下的钱搭,朝着主人东去的方向狂叫了好几声,跟着主任跑了几步,又返回树下,如此来回折了好几趟。主人甚是疑惑,但不知就里,依然前行。狗望着主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无奈,守护着主人丢下的钱搭一步也不离开。
一个月后,商人从洛阳返回,发现自家的狗头朝东卧在树下,身子已经腐烂,肚子底下压着主人的钱搭,钱搭上蛆虫乱爬。钱撘里的银子分文不少。商人无限感慨,遂将狗葬于此地,为纪念狗的忠诚,商人又在树旁修建起一座狗王庙,表榜狗的忠心。
解放前,狗王庙失修坍塌。
下峪街过街楼
二、下峪老汉一道色儿
“下峪老汉一道色”这句歇后语由来已久,起于那个朝代已无稽可考。
下峪邓姓家族自古以来,多出孪生兄弟。一次,路人在下峪街东看见一老汉,头戴一个小毡帽,上衣穿厥肚子棉袄,腰系一根麻绳,下穿大腰棉裤,脚脖扎白色腿带,背一竹篓,手拿一小铲,拾粪。走到街西过街楼见一相同打扮的老汉也在拾粪。很是惊奇,见人就说:“下峪老汉一道色”,久而久之,这个歇后语就成了人们说起下峪就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后人常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极为相似,一模一样。

三、望夫石与秀才石
望夫石位于下峪河与洛河的交汇处,在故县水库的大坝西南600米处的崖壁上。与崖壁对面的故东村水溃湾的秀才石遥遥相望。
相传三百年前,洛河南岸有一个穷秀才,寒窗苦读十年,搭木筏前往洛阳赶考,临走时,妻子带着孩子送到河边,再三嘱托,到了洛阳往家捎个口信,穷秀才一一答应。
且说,穷秀才搭放木筏顺水而下,恰遇天下暴雨,河水猛涨。数日后,木筏漂到故县北窑阳趴村东南的“寡妇滩”。当地有民谣说:“寡妇滩寡妇滩,一旦进去命归天”。寡妇滩那里水流湍急,艄公稳不住舵把,结果洪水打翻木筏,木筏上的人落入漩涡不见了踪影。
妻子在家天天思念丈夫,好多天过去了,始终没有丈夫的音信。她带着孩子,沿河翻山越岭去寻找丈夫。当她来到寡妇滩石崖上时,听人说她的丈夫搭木筏早已翻落漩涡滩内,人已经遇难。她就天天站在岸边岩石上,抱着孩子哭、等......
再说,在她丈夫落水的漩涡滩内有一条龙相陪伴。龙每天用舌头舔石头,他也学龙的样子舔石头维持生命。一日,龙对他说:“到二月二那天,雷声一响,你就抓住龙尾巴,我会将你托出。”
好不容易到了二月初二那天,一声雷响,穷秀才抓住龙尾巴,那条龙腾空而出,将他拖到向西一公里处的水溃村上湾子,放在一块石头上。附近百姓前来烧香磕头,送龙上天。又一声雷响,不见了龙的影子。人们一看,穷秀才却变成了一间房子那么大的“秀才石”。
妻子隔河相望,见到丈夫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哭得更厉害了,不知不觉也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都叫它“望夫石”,并称“望夫石”下面的漩涡滩为“寡妇滩”。

作者简介:张清华,网名晓青,洛宁县下峪镇人。从教30余年,爱好写作,作品曾发表于《教育时报》、《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著有《百年下峪》一书。近年诗文散见于《洛宁文友》、《洛宁城事》、《永怀河洛间》、《搜狐网》及《今日头条》等媒体。其中《下峪轶事》在《永怀河洛间》连载十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