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尚丽清)
阵阵清风——传承中的创新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绝不是一个标语口号,勇于担当者,正大步流星地奔跑在弘扬与传承的道路上,而且是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的大展风采,本期编辑的且行且珍惜先生的系列作品,当属弘扬传承大潮中的创新作品。我相信亲爱的文学爱好者与之相遇,定有一种无比亲切的感觉,甚至会欣喜地欢呼:哈哈,我的现代诗也可长成这个模样。情感的碰撞中,茅塞顿开,学步的时代,眼前豁然开朗。一种引领的姿态与风范正在形成。我相信敬爱的文坛大家与之交臂,将会有一种不可擦肩而过的珍惜,应有不可抗拒的清风,令前辈们耳目一新,精神亦为之而振,击掌庆功:传承,新风!
诗写李清照,让人自然联想着《醉花阴》《如梦令》……青年诗人且行且珍惜用现代诗歌极为精美、清丽的诗句,概括了李清照一生的文学成就,《题都城南庄》(诗写古风),不拘泥于原诗的翻译,巧妙投入自我的独创,“一碗水的奇遇/渴饮一段相思/一眸一笑/走不出你的四季”“物是人非了春秋/一春相思寄与谁/题诗桃花下/一碗惆怅意迷离/何处寻去”浓浓的惆怅,浓浓的相思,是作者一碗水的奇效,超越了原诗淡淡的惆怅与淡淡的相思,“一碗水”真乃神水。
《夜雨寄北》(诗写古意)创新之笔,“问君 归否”,“问君 知否”,“问卿 知否”,三问,问得人心儿颤,泪儿转。《游玄都观》(诗写古风)《再游玄都观》,诗人且行且珍惜为刘禹锡仕途的不幸遭遇,那种钻心彻骨的哀伤与悲苦,大大地超越了原作的悲情,乃为现代诗人自我对刘禹锡满腔的同情。诗写古意,诗写古风,整体诗句清新明快,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句句皆在轻轻叩击着读者的心扉,令读者大有清风送爽的愉悦。

题都城南庄(诗写古风)
文/且行且珍惜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风吹动着华年
醉了躁动的桃红
一碗水
奇遇了一春相思
一眸一笑
走不出你的四季
经年回首 桃红芳菲依旧
春风如故
扉门紧扣
物是人非了春秋
题诗桃花
一怀惆怅烟雨 意迷离
何处寻去
夜雨寄北(诗写古意)
文/且行且珍惜
唐朝·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北国的秋写意了南国的思念
南国的烟雨打湿北国的相思
问君 归否
西窗剪烛在潮湿中滑落心底
已是遥远的缠绵,烟雨无眠
问卿 记否
淅淅沥沥的悲凉,淋透心事
淡淡的惆怅弥散,呼吸孤单
秋池涨落 失意沉浮
问卿知否

游玄都覌(诗写古风)
文/且行且珍惜
游玄都观
唐 ·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唐 ·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一曲桃花 风雨流离郎州路
心可哀哀十四载
为谁赋 为谁悲
桃花谄媚了仕途
看不惯紫陌红尘污浊
二曲桃花 又九载 连州路上独徘徊
风也愁 雨也愁
千树尽 半是青苔半是悲
读不懂大唐天音
虚幻了京华灯火 冷雨溅满怀
湿透一世落拓
栖一枝天涯
今朝过往凝云雾
二十三载贬谪路上
碎落一地才华
捡拾起流年的嘲笑
玄都覌己淹没在历史的雨巷
桃花词在千年的风中悲伤
后人追忆
一声叹息 清泪两行
注:郎州第一贬地,连州第二次贬地。
凝云雾:指没悟透政事
桃花,原诗指攀附的仕途新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