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正当时
文/江山多娇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每当读起南宋张栻的立春偶成,眼前便一片春机盎然。
走过风雨,走过四季,走过疫情烽火坎坷多舛的庚子鼠年,岁月沧桑多变,始觉生活之不易。有艰难困苦,也有奉献感动。一路走来一路歌,始终有善良和美好装扮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到岁月如歌;始终有希望和开拓充满我们的内心,鼓舞我们一路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翻看日历,今天是立春,意味着辛丑牛年的春天终于来了。立春已至,天气开始逐渐回暖,万物复苏重新焕发生机,一切美好也将渐次绽放,不期而遇!
2021年立春是2月3日,星期三,
腊月廿二,22点58分39秒。
立春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日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公历2月4日或2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人们把立春节日的15天分为三候,即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不过此时的立春过后,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乍暖还寒时,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充满了生机。唐代诗人罗隐写下了:
京中七日立春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立春雷,坟鼓堆;惊蛰雷,麦鼓堆。顾名思义就是说:立春雷不吉利,去世的人可能比较多,坟墓成堆;而惊蛰雷吉利,小麦丰收麦子堆成鼓堆。虽然这种说法不是十分的科学合理,但对于农事活动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立春之日,古代还有打春牛的习俗。打春牛就是要打去牛的惰性,宣布春耕大忙开始了。打春仪式鞭打春牛(春牛为泥塑)通常在立春时刻或立春早晨举行。仪式最高由皇帝亲自主持,太监执行。民间鞭打春牛的场面极其热闹,依照惯例是首席执行官用装饰华丽的“春鞭”先抽第一鞭,然后依官位的大小依次鞭打。最终一头春牛打得稀巴烂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据说扔进自己家田里,就能预兆丰收,直到现在,部分地区还保留着鞭打春牛的习俗。

迎春打春官活动,流行于浙江一带。每年由当地管农事的胥吏,有时也是乞丐扮演春官。头戴无翅乌纱帽,身穿朝服,坐在四周围上红布的明轿中巡游街市,表演幽默风趣的动作,也有拿着春鞭边走边表演赶牛的人。人们前呼后拥纷纷向春官掷米,谁掷中了便一年吉利。

每到立春时,都会给小孩子佩戴一个用红布做成的小鸡。这是为什么呢?好多人恐怕说不上来。戴春鸡是立春之日古老的风俗,每年立春日,人们用红布制作小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意喻头顶春鸡(吉),表示祝愿孩子年年开头有鸡(吉),新春吉祥,消灾免祸。未种牛痘的孩子,春鸡嘴里还要衔一串黄豆,以鸡吃豆,来寓意孩子不生天花,麻疹等疾病。在河南项城,人们剪彩做春鸡,大多戴在小孩的头上或袖上。在山西灵石立春用绢做成小孩子形状,俗名春娃,戴在儿童身上。

佩燕子是陕西一带人民的风俗,这来源于唐代,每到立春之日,人们喜欢胸前佩戴用彩绸缝制的“燕子”,现在仍然流行于农村,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立春日
宋•杨万里
何处新春好,深山处士家。
风光先著柳,日色款催花。
咬春又叫“食春菜”,盛行于北京和河北等地。每年立春日,不论贵贱,家家咬食生萝卜,吃春饼解除瘟疫,取迎新之意。

煨春是在每年的立春之日,人们烧食春茶的习惯,煨春民俗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
山东部分地区立春之日忌讳挑水和掏灶堂的灰,意寓讨了晦气,是不吉利的。还有立春日忌吵架。立春时节饮食养生应以补充阳气为主,《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还说要晚睡早起,民间也有俗语: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在六九的第一天,为春打六九头;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为春打五九尾。虽然时间前后只差一天,民间传统观念认为年景是不一样的。春打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春打六九头,家家喂上牛。民谣的意思是春打五九尾年景困难,打六九头年景好。

虽然这些都是我们华夏民族祖祖辈辈总结流传下来的,也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由于历史文化的落后和差异,难免有许多迷信的成分。我们要批判分辨的阅读和接受以及传承。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家之际在于和,一生之际在于勤,春天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一切都欣欣向荣,让人怀揣梦想。春天是繁华的摇篮,春天是生长的起点。
汉宫春.立春日
(南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半,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源远流长。在民族众多的几千年文化传承中,祖先们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经验和学识,直到今天还熠熠生辉、光芒四射、震古烁今。因大中华疆域广大,各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迥异,形成了鲜明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各样的民间习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一去三五里,十里不同俗。这几句民间谚语是风俗多变得最好写照。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渴望春天的到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端和信使以及冬春之界的坐标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立春乍暖还寒、刚吹皱一池春水,但是打春之后,万物萌醒、一切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机无限和令人向往的梦想!

庚子有变,疫警千里;
国家出手,全民心齐;
英雄逆行,可歌可泣!
志愿服务,情暖大地!
疫魔退缩,立春在即;诵我祖国,泰山能移!
在此新冠病毒逐渐全面溃败之际,天气日暖,春节在即,恰到好处,适逢春立,此时立春正当时!

这一春,春暖花开,愿你宏图大展、志得意满、一路豪歌春风十里!
这一春,春意荡漾,愿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遇人得淑、寻偶有德,莫把情迷!
这一春,春回大地,愿你鼠去牛来、壮志凌云、事业有成,不用扬鞭自奋蹄!
这一春,春意无限,愿你美了眼、醉了心、视野开阔、前程如画一片锦!
这一春,春风得意,愿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佳期有约、未曾辜负,好梦皆成真!
这一春,春满人间,愿疫情无踪,否极泰来,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人人好,神州大地处处春!
(大漠说民俗)2021.2.3


大漠:男,网名江山多娇,喜欢文学,古诗词,整日奔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偶尔写一点自己的心得,妆扮生活,让心灯长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