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那条清凌凌的小河【散文】
文/王世杰(陕西延安)
又一次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我站在河边,凝立了许久许久,注目和领略着河川里的一切。那美丽的景象,让我猛然间傻了眼。水是清盈盈清湛湛清凌凌的,折射着太阳的光茫,倒映着两岸景致的影子。那成排、成片的各种树木,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多种多样的花儿竞相怒放,河边的青草嫩绿蓬松;有人在河边逗留或散步,有人在悠闲垂钓,有妇女在洗衣裳,有孩童在追着蝴蝶玩耍……这些让我一时纳闷和迟疑,这是我心中曾经的那条可爱的母亲河吗?
前多年,我经常不定期地回故乡看望老人。可渐渐地发现,过去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流,已经完全改变了原先秀丽诱人的模样。河水的颜色,由清亮变为淡黄色、深黄色、褐色,以至最后与酱油的颜色差不多,发出扑鼻呛人的味道,后来竟是恶臭萦绕,让人无奈和无处躲藏,给小河两岸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祸患。

平时,人们正在吃饭,一阵令人恶心反胃的气味丝丝传来,立时会食欲全无,心生怨忿之情。时间长了,许多人家的亲戚,都不愿意经常走动,实在惧怕那种难闻的气味。河边的庄稼已不能正常生长,河川里的树木渐渐地枯黄甚至死亡,一片破败不堪的景象。
在我的记忆里,石川河因为清如明镜和终年不息,一直是流域人民心中的骄傲。在小河里游泳、洗衣、捕鱼、摸虾,给两岸的人们带来无穷的欢乐。在天气炎热的季节,人们干完农活,先来到河里,纵身跳下去,尽兴地游上几个来回,既开心又解乏,有一种叫人心旷神怡和幸福随心的感觉。

在我的儿时,很多时间都是在石川河滩度过的。放学后,与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涌向河川,练游泳,打水仗、抓青蛙、摸泥鳅,那种欢乐无比的情景让人难以忘怀。河边到处是鹅卵石、树木、青草、鲜花,始终是小孩子们迷恋和不舍的去处。
岂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追逐经济大潮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到处都在兴办个体经济,甩开膀子发家致富。我们家乡许多脑子灵活的人,纷纷利用当地的麦草和经久不息的河水资源,沿两岸办起了很多小型造纸厂。当时,因为改革开放是新生事物,在摸着石头过河,有无申请,有无履行什么手续,都是说办厂就任性地办了起来。那些老板们,只要能挣到现当当的票子,哪里想到保护自然环境是怎么回事,把含有高浓度化学物质的废水,一股脑地排进了河里。
就这样,严重的水污染不但毁灭了河里所有的水生动物,还扼杀了沿岸的许多美好。过去,河川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枣树,据传这里的枣树与古代的宰相有关,即名为“相枣”,是当地计划经济时期生产队的一大经济来源。因为这种枣儿纯香肉厚,永远也晒不干,自古为关中平原的名产。枣园的周围,还有许多块菜园子,出产的蔬菜不仅外卖给集体带来经济收入,我们当地的百姓也随时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让其他地方的人们非常羡慕。
可是,自从河水被逐渐污染后,往日那一切的美好情景,先后在人们的心痛中消失了。河畔的绿色减少,菜园子成了一片片荒地,枣树因化学气味污染了空气,连年坐不住果子,有的果农咬着牙,把生长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枣树,连根挖掉当柴禾烧了。这件事,就像给果农们心窝插了一枚钢针而难以忍受,好多年都闷着一股子情绪。

还不仅仅是这些,原来河川里树木繁多,鸟类也多,它们天空的翱翔,远近的鸣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的情趣。自从环境恶化后,所有的鸟儿都投往异乡,就连小小的麻雀,也很难见到踪影,使整个河川周围很大的范围内都显得死气沉沉。看到这些本不该有的现象,我的心里与故乡的同胞一样,就像塞进了一团棉花,滋味难言。
这一次回到家乡,看到的一派锦秀宜人的风光,使我的心境,一下子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来,那些造纸厂的老板们,虽然赚到了很多的钱财,但自身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不仅使当地再也没有美丽的自然风貌,还要在众人的唾沫星子里生活。骂娘的,骂祖宗的,什么样的诅咒语言都得承受。过去与之关系挺不错的朋友,纷纷与他们疏远了,就连亲戚也不情愿吃他们的饭菜,怕食物中毒而影响健康。有的乡亲宁愿一把火把麦草烧掉,也不卖给造纸厂,不想让其再去坑害更多的人。

这样一来,造纸厂的光景日趋难过起来,加上群众的呼声和当地政府的出面干预,最终这些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的作坊式的工厂被相继关停。
工厂没有了,但污染造成的恶果还在继续存在和蔓延。为了彻底改变自然环境状况,政府不仅组织宣传、教育活动,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并先后拨出巨款,加上一部分曾经的造纸厂老板,看到了自己给大自然、给群众心理造成的严重伤害而幡然悔悟,主动捐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修复环境,也用以修复自己扭曲了的心灵。
听故乡的亲朋议论说,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回陕期间,看到家乡的石川河变成了如此境况,心情非常沉重,他嘱咐当地政府,一定要把河流污染的问题解决好,造福于人民和子孙后代。这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有的乡亲说,连中央领导都这样关心母亲河,我们要是再无动于衷,就实在说不过去了,况且我们还天天生活在这里。所以大家主动响应政府号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通过清除河道污泥,多方改良土壤,再加上种树、种花、种草和架桥梁,采取了一系列所能采取的办法,使河水渐渐地变清,一派风光宜人、娟秀旖旎的美景,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大自然是公正的,你善待它,它就会与你和谐相处,面对你的,就是诗,就是歌,就是无尽的快乐;你对它有所不恭,它就会给你难堪的脸色,面对你的,就是发怒,就是惩罚,就是无尽的灾祸。

如今,不仅河水清似明镜,河流两畔也绿荫掩映和花草繁多,大量的飞禽又回来筑巢与繁衍生息。村民们更是满怀信心地在河滩里种植果树,种粮或种菜,思谋和创造着以后的美好生活。
河水里,久不相见的鱼儿,人们又欣喜地看到了它们的倩影。来河川观赏风景和摄影、拍照的人也越来越多。又不时有人在河里游泳、嬉戏,许多垂钓爱好者,坐在河边,悠闲地、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这殷厚的赏赐。
石川河,缓缓流淌的模样,依然那么美。
写于2017年4月 2021年2月修改

点击平台名“鄜州月”可看到更多作品作品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王世杰,笔名晨钟、高原晨钟;西安市阎良区人,现居延安市;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国作家网》认证作家,微信公众平台《洛滨文学》总编;早年曾被省政府两部门聘为信息员,同时被多家主流媒体聘为通讯员、特约通讯员,发表了大量新闻通讯,并先后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报》《诗刊》《农民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延河》《山花》《人民网》《新陕网》《丝路金融文学网》《延安日报》等数十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随笔、评论等千余篇并多次获奖,大量文字因被转载见于全国著名或各大网站。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