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中窥豹
语文教学反思<一>
石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这是第思多惠的名言。
鲁迅当年东渡日本留学,刚开始的时候他选择医学,后来他转行学文学。鲁迅先生觉得与其医治麻木不仁的身体,不如用文学去唤醒民众的灵魂!小时候读书,总觉得鲁迅的文章很难读,文白相间,诘屈聱牙。中年以后再读鲁迅,才真正懂得鲁迅先生良苦用心。鲁迅先生的《呐喊》,唤醒了千千万万民众。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充满了童趣。读懂鲁迅不容易,理解鲁迅人已老。我怀念鲁迅先生,他的《且介亭杂文》文笔犀利,针砭时弊,字字滴血!因此,鲁迅文笔,又有“刀笔”之称。林语堂先生是民国文学家,写过《京华烟云》,可媲美《红楼梦》的一部杰作。林先生不喜欢鲁迅,他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笔,刀光剑影!伟人毛泽东对鲁迅评价很高,说他是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对我影响很大,这得益于当年语文书中有关鲁迅的文章。“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青春迷茫的年代,鲁迅的这一句名言,深深地鼓舞着我前进。我想念我读书的时候,我想念当年的语文课堂,想念我那妙趣横生的语文老师。
好的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把课文结合历史来讲,让课堂有深度和广度。不好的语文老师天天讲考试,做习题。把词语、病句、语法修辞,重复了千遍万遍无数遍。就为了那三分的考题,让学生变成了应试机器。胡适先生在北大的课堂上说过,文笔好的学生,都不是课堂上语文老师教岀来的,都是上课时,偷偷看小说得来的。我上课的时候,学生不听课,在看小说我也默许。学生只要有阅读能力,语文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是,现在还有几个学生去阅读小说呢?手机泛滥成灾,碎片化阅读,逻辑的缺乏,已经让语文教育寸步维艰。
初中、高中的阅读犹为重要。课外阅读文章的理解,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阅读理解能力,才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毕竟高考语文试卷有上万个字。没有阅读理解,更谈不上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这些都需要有高级的思维活动。缺乏逻辑思维,简直是灾难!
语文是基础,阅读和写作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好语文,确实也不容易。
中文弱化的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写一个请假条都不会写。甚至,期末的时候,写一个期末工作总结,很多人都束手无策。争先恐后地抢电脑,克隆一个交差了事,这简直是笑话。
因此,强调语文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语文不单止是为了考试,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中重要的沟通桥梁。也是提高人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重要依据!唐诗晋字汉文章,让华夏文明灿若星辰!
那么,如何学好语文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学好语文不单止是语文老师的责任,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影响。让李白杜甫的诗章,唐宋八大家的美文,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涵养人文!
作者简介:石僧,本名韦超途,广西贵港市人,本科学历。壮族作家,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家。现供职于国际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