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饮中八仙歌》里的他,曾来山东为美酒代言过
原创作者|马连成
图片设计|月上西楼

正是美酒,酿成了他飘逸的气质,豪放的性格,一方面也铸就了他伟大、奔放、气势磅礴,变幻莫测的艺术风格。
与当今商业宣传+名人推广效应,文化营销+融媒体,古代人也有自己的自媒体推销——邀请诗词大V们的鼎力相助。什么“太白遗风”、“刘伶醉”.…..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唐诗扛鼎大神——李太白,终生与酒为伴,以诗为友。用真性情笑看世间百态,畅饮天下美酒,豪情书百世诗歌的他,曾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表现与明月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可以看得出在李白的眼中:“风花雪月迷人眼,美酒佳句对穿肠”的大唐盛世有多少风流人物为得美人抱和美酒醉,而魂牵梦绕。饮酒,对于一般人而言,除在佳节团聚或是聚友待客时,大家把酒言欢,以酒助兴;且看文人墨客们聚雅畅饮,“曲水流觞”自然已成中式传统文人们的一种文化交流符号和民俗雅趣;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名酒甚多!兰陵美酒就是其中之一。兰陵美酒起源于春秋时代山东省,距今有2000多年,又因产于兰陵县兰陵镇,故名兰陵美酒。兰陵美酒,以黍米、大曲酒、麦曲为原料,井水酿制,密封半年。口感浓郁,香醇甘冽。兰陵美酒的度数一般在25度左右,含有少量糖分和氨基酸,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例如,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提到了它,还有诗仙李白在《客中行》赞颂兰陵美酒.《客中作》李白(唐)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诗仙李白,自唐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山东。这首诗作于山东的兰陵,即现在的山东省枣庄市。而以兰陵为《客中行》,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盛唐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再看李大神的广而告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首《客中作》是这样开头的,郁金香,是一种香草,有浓烈的香味,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香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扑鼻。琥珀,松柏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此处形容美酒的色泽晶莹可爱。可想当时唐人的生活品味已非同一般了。谁都知道,李白一生对美酒是情有独钟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对李白的神奇功效由此可见一斑。眼前又是同样的场合,只不过“金樽”换上了“玉碗”,人也不是在长安天子脚下,身处民间的李白更可以放浪形骸,尽情享受了地方上的佳酿,也许更加别有风味,就是因为这首流传千古的饮酒歌,到现在才会出现许多冠以“兰陵”字样的酒品。这时摆在面前的兰陵佳酿,色泽鎏金,酒香扑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间,恨不得马上就喝个一醉方休。不过,李白一生面对的美酒盛筵,何止千万?李白可能因为饮酒而更加豪放,也可能因为痛饮而愈发感伤。也正因为如此,李白才不是一个只知道饮酒寻欢的粗俗酒鬼。那么这一次使得李白忘记了乡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主人,“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他此时是非常肯定地将时时萦绕心头的思乡之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原来同时代的另一位文化界大神写了这样的评价(杜甫《饮中八仙歌》)
原文: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译文: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另有“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南宋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纵观李白一生,不曾被衣食生计所迫,在这一点上他比杜甫幸运,但在精神的孤寂与知音的难求上,与杜甫却是一般无二的相似。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的美酒用郁金香浸制而成,盛在玉碗里发出琥珀般的光泽。此为盛赞兰陵美酒的名句。兰陵美酒,美在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以郁金香浸制,香气馥郁,撩人饮兴;美在其盛器的精美华丽,以玉碗盛之;美在其色泽,犹琥珀之光,甚是诱人,增人饮量。此二句,用语华丽,流利逸美,与美酒相佐,二者同辉,堪称双绝。
读诗如饮酒,饮酒似咏诗,俱是佳事,乐事,赏心事,只要主人能将客人喝得醉醺醺的,他又怎会知道自己是天涯客,身在他乡呢?。身为他乡客,主人殷勤招待,盛情感人;在一片畅快的痛饮声中,一时间竟忘记了沦落天涯的沉重乡愁。欢则欢矣,乐则乐矣,然这只是暂时的,而隐埋在内心深处的游子之痛,是永远也无法消解的。一朝酒醒,痛则更痛。不过,诗人还是非常喜欢这短暂之欢的,以诗相和,表达了诗人感谢好客主人的深情厚意。兰陵之酒,饮中佳品,盛名远播。酒香馥郁,饱含郁金香之气息。循风而至,引来了号谓“酒中仙”的他。四海漂泊的他,那个疲惫的灵魂需要得到暂时的歇息,尤其是面对美酒千樽!玉碗盛美酒,光彩熠熠,两相辉映两相生,绝配。
当然饮酒,这瞬间的快感,乃友人之致情,自然可以暂时冲淡你流浪异乡的哀愁。那么,明朝酒醒之后,境况又将如何呢?现实依然是世路坎坷,人情冷漠,知已难逢啊!而一个清醒的人,有时也需要用几份醉意去麻痹他过分清醒的神经。否则,他无法面对与其意志相左的现实,无法收拾疲惫的心境、集中精力去与悖逆的现实抗争。李白就是在一次次醉倒之后重又精神抖擞地站起来的巨人,很多年过去了,他高大的身影仍然令我们的目光穿越岁月的风尘,将他虔诚地仰视!
每当把这种美酒盛在玉碗之中,看上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闻一闻,绵延不断的郁金香香气直冲鼻息,有谁不能陶醉呢?而酒仙,诗仙融入这一场景之中,更是愉悦,兴奋的心情不可言表了。而这时的诗人没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绪,也没有后人“千里共婵娟”的惆怅,更没有孟浩然“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的悲切。而是另一种反客为主的表现,所以就更加使人耐于寻味。仿佛是说:喝吧,只要你主人能让客人喝醉,我就忘记身在异乡,不知在何处了。其实,诗人不是一点也不思念家乡,而是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这是一种流连忘返,乐于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畅饮,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着他。从而发展到身在客中,不知是客,身在他乡,不觉他乡的情绪所在。这不是酒精的功劳,是李白放荡不羁性格的使然。酒,这种特殊的物品,确实是有非凡作用的。
自古 “书画琴棋诗酒花”,是文人墨客们的七件雅事。好诗是慢慢吟诵的,好酒是细细品味的。吟诵好诗、品好酒是一种美的享受。好诗和好酒在大唐与一位伟大的天才相遇。李白的诗歌古今中外无人能与之叫板,何故?其他人生命的水银柱无法上升到李白的高度。酒是上苍赐给李白的最好的投入与解脱的方式,陶醉其中,把最深不可测的忧伤惶惑和最漫无边际的喜悦豪情毫无保留地抒发。有了酒,才有了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歌把对生命万物的参悟和人生的品味写到了极致的境地。
“茶类隐,酒类侠”,李白一生以诗酒相伴。李白生于中亚的碎叶,后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者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伟大的诗人是属于民族的“财富”!如同雨果属于法兰西,泰戈尔属于印度,普希金属于俄罗斯。李白属于中国是如何被尊崇都不足为过的。历代帝王将相多的是,可有谁能让世人皆知?!而“床前明月光”是咿呀学语的孩童都会背诵的。

唐朝,有开朗雍容的宽阔胸怀在整个封建社会是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放下李白的天才脚步。李白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辐射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漫漫长路上。他没有家园,没有故乡,一路上唱他的歌,饮他的酒,写他的诗。醉酒的地方就是心灵的故乡。他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大唐江山的青山碧水,天梯栈道,都给他的心灵以滋润,赋予其诗以奇幻的想象和超越的飞升,给了他充分张扬个性的空间。读奇书、观世间、当游侠,他纳儒、道、纵横等思想于一炉,却成为“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客或是“诗文泣鬼神”的诗仙。他的游侠生涯与狂放性格铸造了他豪迈洒脱,进取飘逸的浪漫主义作品。
这位飘逸且孤傲的诗人,存诗千余首,其中一百七十余首涉及饮酒。据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酒门》:“李白每醉为文,未尝差,人目为醉圣。”喝酒的趣味在何处呢?乐在醉后的陶然境界,飘飘悠悠,好不惬意。醉酒使他的脑神经麻痹、似短路,从而挣脱了千年的“儒教”枷锁。他的爱恨情仇、寂寞与苦痛、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都在酒后赋予诗神。“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下船。”有了酒神的佑护,他才不至于被驯化为世俗的侏儒,敢于向权贵要尊严、要平等。皇帝老儿也得拿他当朋友待才行。要他写诗可以,必须皇帝老儿身边的奴宠高力士为他脱靴子,杨贵妃为他捧墨,御手亲自调羹。而这一切的背后使骄横跋扈的权贵们齿寒,令信奉尊卑有序的谦谦君子们瞠目结舌。也许仕途放归恰恰成就了一代诗人。
当美酒助燃于诗人的血液,造就出一首首浪漫的诗歌佳作!这就是一首诗,传承百世的酒中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