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任晓伟
在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之首的医巫闾山脚下有一个广宁古城,今叫北镇市,号称“幽州重镇,冀北严疆”,在北镇鼓楼(原为辽代显州城南门,明代曾是辽东总兵李成梁、马咏的点将台,清代改为鼓楼)南北墙上雕刻有这八个字。相传舜时把全国分为12州,每州各封一座山,作为一州之镇,医巫闾山被封为北方幽州重镇。周时封闾山为五岳五镇之一,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镇守辽东的总兵李成梁(相当于现在沈阳军区司令员)就住在广宁古城东街路北的总兵府,门前立有一对儿石狮子,威武森严。

李成梁曾先后两次任辽东总兵官儿,在广宁城驻守了30多年,据传说最后葬在了广宁。提起李成梁之死有很多传说故事,由此拉开李成梁五门出殡故事由来序幕。
明朝万历皇帝(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是明朝第13位皇帝,万历48年去世,终年56岁,庙号神宗,葬十三陵之定陵。),有一天半夜做了一个梦,突然梦见黑脸儿扎须的张飞,字翼德,冲上殿来保驾。一转眼,张翼德又变成了辽东总兵李成梁。过后,他心里反复琢磨,这李成梁可能是三国时代的张翼德的转世,我应该把它调进京来保驾。主意已定,第二天上朝就宣诏李成梁进京。
几个宦官早就记恨李成梁父子掌握兵权,不走他们门路,在万历皇帝面前常说李成梁的坏话。因此,李成梁在第一次任总兵期满被调回京城罢职十年做其他事。过后几年,后因边防吃紧,没有比他更熟悉东北边境,又重新启用了他。这回听到张翼德转世镇守辽东的奇闻,又见到万历皇帝调令,恐怕以后他进京会对他们自己不利,就四处暗中活动商议对策。几天以后,李成梁在广宁城总兵府议事厅和副将商议军务,忽听守卫门军禀报:“钦差大人到,请总兵大人接旨!”,李成梁急忙整理衣帽恭迎出门外,原来是调他进京。

过去,文官怕宣,武将怕调,李成梁接到圣旨后,这一夜也没睡好觉,反复琢磨,皇上调我进京,是不是因为朝廷的钦天监夜观星像,星象看到紫微星下凡落到辽东,要出真龙天子,命我捉拿,前两天,好不容易发现了府里的小罕儿,还让他给跑了,一定是朝廷有人说是我特意给放跑的,要拿我问罪吗?此去是福还是祸呢?他想来想去,心神不安,不过圣旨已到,不敢违抗。第二天,李成梁安排一下军务,刚要动身进京,忽听门外门军来报:“钦差大人到,请总兵大人接旨!”李成梁一怔,慌忙照例出外接旨。这发来的第二道金牌还是调他火速进京。李成梁心想,看来朝廷一定是有要紧的事儿,若不然,皇上怎能连发两道金牌呢,不管出什么事儿,走,进京见驾再说!刚要动身,恰巧五儿子李如梅闯进来(李成梁共有九子,个个骁勇善战,战功显赫。其中五个儿子做到总兵官,四个儿子做到参将,尤以长子李如松更为出名,如果不是在对蒙古大战中阵亡,他有可能会改写萨尔浒之战之历史。),说:“父帅,且慢动身,儿有话说。”他说“爹,皇上连发两道金牌,不同寻常,等家人商议后前行也不迟”,李成梁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于是停留下来。
当晚全家人在后堂议论开来,有的说皇上突然调人没啥好事,不去为妙;有的说皇上连发两道金牌催着进京怕是不妙;有的说既然皇上下旨,不去罪加一等;李成梁听到这些话后左右为难,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一时想不出好办法。这一夜心神不宁,他基本没睡着没休息好。第三天一早全家人正要吃饭,李成梁没有食欲直接去了总兵府,刚到总兵府就听说钦差大人起早就来催过启程。这时门军又来报说“钦差大人到,让李总兵接旨!”李成梁听后十分吃惊,刚下了第二道金牌,怎么又来了第三道金牌?一定有人在皇上面前说我坏话,不去不行了。去了一定像杨继盛一样,挨三百杖棍,被活活打死,还会株连九族。去吧是送死,不去吧,也难活成。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五儿子李如梅来了,走上前劝说道:“父亲,还是不去为好”。李成梁痛苦的摇头,如违抗圣命,会牵扯到你们几个和全家人,我这次进京凶多吉少,恐怕是回不来了,家里交给你们了,要照顾好你母亲!说着,留下了激动地泪水,儿子也泪眼汪汪,低声劝父亲“不要想太多,好好歇息”。

李成梁这一夜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在屋里来回踱步,不时叨念着“去,还是不去呢?”直到三更鼓声响起,李成梁不禁叹息“嗨,我镇守辽东30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皇上不该听信宦官谗言,致我于死地。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死在外边,不如死在家里算啦!”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推开窗户,望着满天星斗,自言自语道“广宁是幽州重地,我死后,敌人会不会乘机入侵呢?大明朝能否抵挡住呢?”又转而一想“可笑,可笑,将死之人,考虑这些又有何用呢?”“我问心无愧,死而无憾!”手啪的一声拍在桌上:“不就一死嘛,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于是将军服上一颗金扣子猛地撕扯下,吞入口中咽下。李成梁夫人听到拍桌声,立即坐起来查看,不过已经晚了,李成梁折腾几下倒地而亡。一家人哭声一片,这可咋办啊?李成梁儿子李如梅如实禀报钦差大人,并商议如何处理。钦差大人说:“口说无凭,皇上只有见着首级才能证明人已死亡。”李如梅真不希望割下父亲首级交差,但又怕犯欺君之罪,只得忍痛照办。
这时京城的万历皇帝正急等李成梁进京护驾,忽听钦差大人和李如梅派来的人要面君,立即传令召见。李如梅派的人如实陈述李总兵大人吞金自尽之事,并呈上首级,请皇上验看。皇帝顿觉眼前一黑,拍腿跺脚说“咳,三弟怎么死了呢?”眼泪不禁流淌下来,接着询问死亡理由。来人说:“总兵大人见皇帝连发三道金牌自觉情况不妙,便吞金而死。”万历皇帝一听,这事不对呀,并亲自追查。结果,是宦官假传圣旨,偷发了两道金牌,逼死了李成梁。万历皇帝非常气愤,查处了假传圣旨的宦官,赏给李成梁家属万两黄金,用于置办丧事和修造坟墓。万历皇帝又派钦差大臣昼夜兼程赶往李成梁家中,李成梁夫人接旨谢恩。接着雇用匠人画李成梁头像,用皇上赏的黄金打造了金脑袋,镶在李成梁尸体上。为防止有人挖坟盗墓,便打造了一模一样的五口棺材。入殓后,五口棺材并排停放在总兵府院内。
经风水先生掐算后的某一天早晨,广宁城内吹吹打打,热闹非凡,从总兵府里走出数百名副将亲兵,沿四条大街列队站立,随着三声炮声响过,从总兵府里走出五列卫队和五列吹鼓手,后面是各由72名兵丁抬着的五口红色棺椁(棺椁即棺材和套棺,泛指棺材;棺材是普通人用,棺椁是帝王用,是死者身份的象征),上面罩着通红的绣花罩,一齐出殡。
第一路奔向广宁城正南门,也叫大南门,即迎恩门;第二路奔向东南的太安门,也叫小南门;第三路奔向正东的永安门;第四路奔向正西的拱镇门;第五路奔向正北的靖远门。五门一齐出殡一事惊动了全城老百姓的注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驻足观看,人们都在猜测“哪口棺材是真的,哪口棺材是假的呢?”谁也弄不清楚,成为广宁古城一大谜。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寻找李成梁金脑袋的下落消息。有人说埋在城西南杏叶堡南山根下了,因为那里有石人石虎;有人说埋在城北台子沟村的石人沟了,那里有石人石马;又有人说真棺材坐地就没抬出总兵府,就葬在总兵府院子里了,也就是老北镇县政府后院假山上了;众说不一,给这个传说更增加了神秘色彩。据说李成梁的墓地遗址就有好几处,哪个真,哪个假,终究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