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大年初一
作者 青青草 诵读 山山
今年的大年初一好静啊!除夕夜还能听到一阵鞭炮声,清晨醒来,外面悄无声息,竟听不到鞭炮声了。我很顺利地诵读合成了秀友邀请合诵的配音秀作品《同唱一首歌》,没有一点噪音干扰。
早在年前腊月十六,物业就在小区各单元门口,张贴了张店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城禁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住户们也大都自觉遵守规定,维护城市文明,很少有人再燃放鞭炮了。
走在静静的小区里,看到地面上干干净净,连一点鞭炮碎片也没有,不免感觉少了些许年味。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接福纳乐,这是人们由来已久的年的记忆。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年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华夏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爆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爆仗”。爆竹声后,碎片满地,灿若云锦,满园瑞气,喜气洋洋。
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这天,天黑咕隆咚的,我就很心盛地早早地起床,到院子里放爆仗,先是用竹竿把长长的一串串爆仗(有六十响的、八十响的、一百响的),挑在大门上,用火柴点燃,然后赶快跑到远处,听着爆仗噼里啪啦地响起来;放完了成串的爆仗,再放二踢脚、“窜天猴”、大雷子。放大雷子最刺激了,蹲在一边,小心翼翼地点燃芯子(引子),看着火花刺刺地冲天冒着,接着发出震耳欲聋的炸响声,别提有多兴奋了。站在院子里,听着爆仗声此起彼伏地响着,那感觉真是特别舒畅。
那时候,我们早晨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每到一家,都要看看他们家门口或院子里的爆仗皮多不多,如果爆仗皮堆了厚厚的一层,说明这家人日子过得红火。那时一般都是从大集上买人家自制的爆仗,皮是用旧书纸、废报纸做的,那种爆仗便宜,放完后,地上白花花的一片。如果看到地上红红的一片,那这家就是从商店里买的正规厂家制作的比较贵的爆仗,那年月,能买这种爆仗的人家不多,很令人羡慕。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各地都已开始禁放烟花爆竹了,这当然很有必要,因为环境污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了世界性难题。
少了鞭炮声,让人感觉年味也少了。可是,当习俗与文明开始撞车,习俗就要让路于文明,这或许是现代社会的无奈。不过,毕竟还有其它许多传统年俗,像贴春联、挂灯笼、吃饺子、拜年、看花灯、扭秧歌等等,而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碧水蓝天,共创美好家园,才是当务之急。其实,静静地享受着新春的平安幸福,也是一种别样的年味。
作者:青青草,退休教师,五老志愿者,爱好写作与朗诵,用声音播撒真情,以心灵品味人生。代表作有《迎春花》《又是杏花飘雨时》《雪花的思念》《这个春天,你好美》《夏夜小茶桌》《警旗猎猎铸警魂》等。
山山,周村区朗诵协会会员,绿吧志愿者,洁之行志愿者。热爱朗读,音频作品有《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版《红楼梦》,《中华成语故事》,《中国古代诗词故事》,《遥远的救世主》,《汪曾祺散文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