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朝阳山城三
文 / 任晓伟

走进大朝阳山城,这里的红色之旅令人难忘。看到昔日抗联活动秘营遗址遗物,重走抗联英雄走过的道路,使人心潮澎湃不禁回想到那艰苦岁月抗联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大朝阳红色抗联博物馆坐落在辽宁北镇大朝阳山城西南端,是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锦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珍藏着辽西抗日期间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是党员党建团建重走抗日薪火路的必选之地。

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7年间,位于医巫闾山地区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凌,自发组织建立辽西抗日义勇军,以闾山森林沟壑为屏障,与日寇进行了生死搏斗。北镇市观音阁街道田园子村大朝阳山谷,便是辽西抗日义勇军的密营遗址。辽宁金实集团2005年兴建大朝阳山城风景区时积极保护该处珍贵遗址,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对遗址进行整理和修复,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老照片、抗战实物,并以橱窗展示的形式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观。

御侮亭是为了纪念抗日义勇军第十二路军,在大朝阳一带抵抗日寇,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尊严而修建的纪念亭。亭上横梁上的“抗倭卫国”这四个字是沈阳军区原司令员刘精松的墨宝,矗立的石碑是抗联记事碑,碑文内容是:辽西抗日联军闾山秘营遗址。1932年的大朝阳山谷,由于百恩司令领导的辽西抗日义勇军在这里秘营、伏击日寇,并活捉日本指挥官清水,取得了田园子保卫战的重大胜利,让敌人闻风丧胆。亭子东侧的抗日神缸,就是于司令在这次战役中的掩体,子弹穿缸而过却没有伤到于司令,因此被后人称为抗日神缸。

以御侮亭为中心,周围修建了红色抗联博物馆。馆内珍藏了抗联时期义勇军的抗战实物和日军留下的军用物资,如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12月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为大朝阳山城红色抗联博物馆授予“锦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先后有锦州市税务局、高山子监狱及我市政府机关、基层党委等近百家单位把此地定为本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七一”党的生日和“十一”国庆日专门来此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血与火的洗礼,给北镇大朝阳留下了一抹鲜艳的红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为辽宁省锦州大朝阳爱国红色教育基地题词。2013年,原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上将为大朝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题写:“抗倭卫国”,“辽西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至此,已经有两位共和国开创者、人民解放军上将为大朝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题词,题词是大朝阳山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光荣,也是大朝阳山城人的荣耀,更是北镇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阵地,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让现代的年轻人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没有理由忘记过去的先烈。大朝阳山城人就是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思想教育的有利时机,开展“踏寻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的红色之旅教育。红色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念拼搏奋斗,人们羡慕那些有理想信仰富有献身精神的人,从中发现生命的价值和真谛。红色文化不仅具有历史印证功能,而且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作用,传承一种精神、追求、信仰和崇拜,更传承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是大朝阳山城人工作的座右铭,如今的大朝阳山城人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细致周到的服务,欢迎省内外八方来客到此参观,学习抗联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让抗联精神永存!

注1、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在长达14年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斗争的高潮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3万多人,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军是在抗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第五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1937年12月,东北抗日联军组建完成,东北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掀起了新高潮。
注2、本文参考了大朝阳山城相关宣传资料,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