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节 (2)
说实话,春节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那么美好。
现在人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群)怀念过去的春节,更多的恐怕是在怀念自己远去的童年和逝去的青春。
现在的春节更不值得我去盼望,别说盼望,掏心窝子话说,是一点点好感都没有。
过春节有什么好?除了辛苦还是累。我们是在办春节,人家是在过春节。买新衣服的习惯没有,小时候过年就没有买过什么新衣服,长大、老了就更不兴这一套。小时候还盼着有好的吃,现在吃喝都不缺,何必非要集中在那几天大吃大喝!
说起压岁钱更是心里不舒服。
我们小时候得到的都是几毛钱,能上一块两块钱的那是有钱人家。轮到我们给的时候,先给子侄辈,再给孙子辈。付出的何止是从前得到的千百倍!
那种感觉,就像我们做的都是赔本的买卖。
出了钱还得出力。成了家之后,顾了小家还得顾大家。顾了父母家还得顾岳父母家。而且,在我的平辈中,做事的永远是做事的,享受的永远是享受的。
一根烟一杯茶,磕着瓜子看着电视,坐在沙发上静等年饭上桌。几十年都是如此,真叫人心里不舒服。
之所以对春节没有好感,就因为每到了这几天,操心劳神、疲于奔波、埋头苦干的表现机会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和老婆身上。
等到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地忙完,外头已经吃喝得热火朝天,再出去端起酒杯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胃口了。
肯定有人要怼我,这么多年的春节难道你就没有什么好的印象吗?细细地回想一下,还真找不到什么好的感觉。
也许是应了那句话,好的都没有什么印象,而不好的都有印象。
小的时候穷,没有什么吃喝。长大了参加了工作,国家依然穷,就是比平时吃得稍好一点。
人到中年之后,过年就是一种责任,除了紧张劳累,只有看春晚的时候才感觉开心一点。
回想我的童年,那时候国家真是穷啊。国家穷,人也穷。
我出生在抗美援朝胜利的那一年。国家积贫积弱,一穷二白。
本来就家徒四壁的国家,一场抗美援朝几乎把家当全部打得精光。再加之政治运动(政治斗争)不断,军事斗争不断,经济斗争不断,国何以堪,民何以堪!
年代久远,我也只有一点依稀的回忆。
光是五六十年代,发生的大事就有:50年剿匪,同年抗美援朝;53年三反五反;55年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56年鸣大放;57年反右斗争、;58年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跃进、炮击金门;
59年反右倾(彭黄张周集团);60年三年自然灾2害;61年中苏论战(批判意共中央总书记陶里亚蒂);
62年反击台湾国民党集团反攻大陆、中印反击战;63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64年四清运动;
66年文化大革命——(后面的恕我不赘述了)
您扳着指头随笔算算,这得有多少运动,中国人民那有一刻的消停?那里还有时间去发展生产,去追求物质生活呢?
所以说那个时候国家穷,人民穷,您可以理解了吧?说起来现在年轻的同志都不相信,买一斤白糖、买一块豆腐都需要票,这些都是真的。
但是也不能就因此否定新中国成立后的20—30年。因为新中国的重大建设项目,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军事工业,核工业、石油工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等等等,都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坚实基础。
可以说,没有那个时候工人阶级的无私玩命的拼死奋斗,就没有中国初步繁荣发达的今天。
那个时候的人,基本没有追求享受这一说。什么“注重生活质量”,“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更是闻所未闻。
那个时候的人,心里想的,手上干的,都是工作。按照现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标准,那个时候的标兵不知道要多多少。
我无意厚古薄今,因为我也是“今人”。
我只是不满有些过分的言论。前些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把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8年贬得一无是处,说那个时候的人就会“窝里斗”,生产建设毫无建树。
我在网上留言:“简直好笑,你吃七个烧饼吃饱了,你能说前面六个烧饼都是空气吗!”
还是回到过年这个话题。
经历了这么多,也请您扳着手指头帮我算一下,我年轻的时候,能过上什么好年?或者说是称得上是舒适开心的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