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山诗苑(2021)第19期 总第181期 刘志澄诗词曲赏析
(本期编辑 刘志澄 卢凤枝 主编 王建勤 制刋 冯继军)
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洪山诗苑》给苑友们拜年,并送上一份特殊的年礼——“评诗专辑”。
评诗专辑是将苑友们一些较好的诗词作品,通过评论人员的点评和赏析,使其中深蕴的情感、意象、意境,以及写作技巧、精练语言等等,进一步揭示出来,并给予深入浅出的解析,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接受美的熏陶,共同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期评诗专辑,是从苑友刘志澄先生已发表或获奖的作品中,选出几首诗词曲,给予点评赏析,供苑友们节日期间,茶余酒后,抽出一点闲暇时间来阅读欣赏。
《洪山诗苑》编委会
2021.2.13


作者简介:
刘志澄,男,江苏省仪征市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曾先后任安徽省和湖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洪山诗苑副主编。

一吼冲空破九霄,中华特使路迢迢。
欲寻人类宜迁地,天问先行搭鹊桥。

萍水相逢赏析:
*******
此诗通篇采用拟人手法把抽象的科学写得栩栩如生,有感染力,便于读者理解。
起句气势磅礴,“一吼”让人精神振奋,足见天问一号发射对全世界惊天动地的影响。绝句重在练字,“破”字作为诗眼使全句生色,把探测器发射直冲云宵那种势不可当的阵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华特使”自然承接,运用比拟的方法写出了天问一号探测火星任重道远,正应屈原《天问》那种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精神。“欲寻”一词巧妙作转,只有一个地球,假如有一天地球遭到破坏怎么办?天问一号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轨道器对整个火星进行全面广泛的勘测,并将巡视器送到有科研价值的表面位置,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详细调查。此正是探寻可供人类生活星球,可见天问一号发射的作用。结句中“搭鹊桥”指牛织通过鹊桥天上人间相会的美好传说今天将落到实处,此处“天问”比作鹊桥,将把地球与火星相连。进一步交待天问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盘中粒粒苦含辛,谁使农人涕泪频?
以食为天千古训,丰盈莫忘歉时贫。

易鹏赏析:
*******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文学从来不会缺席。读这首《爱惜粮食》,作者起承两句"盘中粒粒苦含辛,谁使农人涕泪频"直接诚挚地表达以“悯农”“惜粮”的情感,引起读者共鸣。接着用"千古训""莫忘"告诉大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约粮食,于国家而言是战略,于普通百姓而言,是个人修养,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俭。积极践行适度消费、拒绝浪费,要常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自觉,时时莫忘粮食生产“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经常提醒自己“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合理膳食,理性消费,这既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品德的培养。用实际行动支持“光盘行动”,让节约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在潜移默化中常为小善、修身立德。

【七绝】无题
聚会同窗共举樽,时空穿越忆青春。
包厢簾动龙钟态,却是当年暗恋人。
易先傲赏析:
☆☆☆☆☆☆
同学聚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活动之一。同学情之所以珍贵,在于他们年少天真,纯情烂漫,未染尘俗!此首七绝,第一二句描述了同学相聚,举杯痛饮的欢乐场面!大家互诉衷肠,共忆往事,昔日的翩翩少年、豆蔻仙子,转眼已风华渐褪,霜鬓已生,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由同学友谊切换到男女之情,依稀回到了过去那懵懂的少年时光,那若明若暗,若即若离的青春萌动,昔日的心仪之人,而今已显老态!当事者做何感想,作者没有言明;这些人是谁,也不必强解!暗恋,这一人类普遍的情感解读,诗人把他交给了读者:是后悔当初的胆怯,未吐真言;还是感叹岁月催人,光阴易逝;亦或是即使各有归宿,也要表明心迹,退求其次,结为知己;也许永远保守秘密,默默祝福对方,期待来生……各种寄意均可,任读者去想象……真乃言有尽而意无穷!好诗!

不与春花争艳丽,熏风拂过展华容。
琼枝密处幽幽绿,翡翠丛中灿灿红。
玉蕊芳菲香茂苑,榴灯赤焰幻金钟。
历经苦热凝秋果,百子抱团滋味浓。
高剑点评:
~~~~~~
此诗以否定句开篇,为全诗定个一个明快的基调。唱歌不能跑调,写诗也不能跑调。此作自始至终,格调统一、明快。特别是中间四句,描写形象、细腻、生动、传神,而“密处”“灿灿”“榴灯”“金钟”等词语,又能紧扣石榴的特点。全诗最生动处,却在第七句一个“凝”字,堪称诗眼,仿佛石榴的果实不是自然长成的,而是他所经历的苦和热转化凝结成的。袁枚说:“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作者的立意,也寄托在这一字之中。此外,我要说明一点,此诗中间四句,都以名词开头,有人称之为“平头”,我是不以为然的!沈约所说的平头,只是就声调而言,不是就词性而言。唐宋名篇,中间四句全以名词全头的很多。若中间四句全部以地名全头,则显单调,另当别论。总之,此诗无平头之病。

一出淤泥茎壮,凌风傲暑轩昂。芳姿秀蕊靓池塘。芊芊荷叶翠,灿灿藕花香。
品质洁如温玉,缤纷融入诗行。含情脉脉不张扬。清芬迎彩蝶,碧伞护鸳鸯。
萍水相逢赏析:
~~~~~~~
此词上阕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荷的茎、叶、花的特点,着重从姿、色、味方面描写。起笔在读者眼前呈现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傲”字写出荷顶着炎炎暑气却非常有精神,“芳姿”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荷的形美。“芊芊”、“灿灿”叠词运用恰到好处,使“荷叶”“藕花”更加形象,同时又增加了诗词的音律美。
下阕作者抒情,把荷比作“温玉”极其形象生动,温玉,是一种温润圆滑的玉。这与荷的外形和内涵非常相似。最难得的是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以此来赞美世上恩爱、美满幸福的夫妻。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咏物诗,如果简单写物还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点绛唇】打工者说(新韵)
雨冷中秋,嫦娥掩面浓云后。打工人瘦,汗浸衣襟透。
梦里团圆,紧紧妻儿搂。需多久,攒钱付首,城角蜗居购?
王为赏析:
朴实无华的语句,真实又接地气。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尤甚。这首词名叫打工者说,如果语句优美,诗韵浓厚反而会有违和感。而读来感动人的是词中的那份真情。让人不由的感同身受。这是这首诗词的魅力所在。


【谒金门】送别
天破晓,人迹雨声俱杳。树影婆娑行路早,扁舟轻一棹。
又是碧波烟袅,湖畔谁人窈窕?盼得君归春未老,月圆花正好。
宛如清语赏析:
*******
这首送别诗写得很美,表面上看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湖畔谁人窈窕”,可以看出送别何人,何人相送,送君别,盼君归,句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作者的情意。首句“天破晓,人迹雨声俱杳”。点明时间,杳和早字填得好,衬托出送别的忧伤及寂寥;湖畔谁人窈窕?表达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尾句笔锋一转“盼得君归春未老,月圆花正好”。描绘了诗者盼望别后归来共赏花好月圆的期待。整首词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美好的意境。

冬欲走。又见湖塘青岸柳,东风将使千山秀。
春来谁不春心抖?离别久。相思惹得人消瘦。
萍水相逢赏析:
此词上片作者写景,冬天送走,春天迎来,这一送一迎之间,柳是使者,发生变化,逐渐变绿。此外作者还以柳言愁,为下文埋下伏笔。“将使”一词正好与题目“迎”字吻合,还表现东风威力之大,立春时,江山一片萧条,东风一吹,千山变得锦绣,多么美的一幅画面,一个“秀”字尽现春的特点。
下片起句运用反问,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抒情。春天充满生机,触景生情,春心自然萌动,由此想起久别的爱人。结句“相思惹得人消瘦”,化自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出了作者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巨龙,卧龙,圆我中华梦。湾区天堑海桥通,一线三城共。结构新奇,造型出众。长虹入画中。向荣,促荣,腾飞捷报频频送。
秋荷简评
本支曲子,语言简洁明快,看似明白如话(口语),但情绪饱满,感情充沛,具有散曲本色特质。
巨龙,卧龙,一句写体量,明白无误;一句写身姿,内涵丰富。两句四个字把港珠澳大桥的形象进行了准确而形象的描绘。第一段落在“圆我中华梦”上,无枝无蔓,干脆利落,直切主题。
第二段是描写重点,有猪肚之饱满:既有大桥的用途,又赞颂结构新奇,造型出众,然后虚写“长虹入画中”结束第二个段落。
“向荣,促荣”开始了第三段落,只是“向荣”是不是“向征繁荣”或是“欣欣向荣”的缩写?这样就有句子不完整之嫌。以“腾飞捷报频频送”作结,既有美好祝愿,又有实打实地歌颂。
全篇43个字,有如此内涵,既表现了作者的功力,又展示了小令的张力,所以,写好小令是值得下功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