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地广人稀,是太原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平川少,山地丘陵多。北部东西横卧一座系舟山,是太原盆地与忻州盆地的分界。西部南北竖躺着云中山。太原自古为农耕文化的福地,兵家必争之地,就因为阳曲县有天然屏障,水来可以土掩,兵来可以将挡。
新中国建立后,阳曲县境内沒有国家的大型投资,都不如西北山顶上的娄烦县,有太原城的命根子汾河水库。阳曲农业基础差,土地贫,一直戴着省贫困县的穷帽子,直到2018年才摘下来。
说山西首邑,那也是历史的过去时。地下的埋藏,煤铁也有限。许多县挖煤发了横财,阳曲县也轮不上。阳曲的历史文化灿烂,也没挖掘。
阳曲的改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本世纪初开始,太原提出要把阳曲县建成太原市的后花园。

阳曲县面积大,南北50多公里,西边的北小店乡去一下东头紧靠盂县的杨兴乡,有80多公里路。车马山道时代,跟着毛驴步行2天去了也得赶紧。山地丘陵温差大,当地人说玩笑,阳曲缺春秋,冬天冻煞人,夏天热煞人。生个妮子倒春寒,生了外小子唤暖冬。山上山下两气候,穿羽绒服和短袖衫的经常碰面,不约而同还皱眉头,相互笑话,"真是个二货。"
阳曲县内的人文历史极其丰富。现在资料上体现的只能说是冰山一角。2007年,有关机构曾对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评估,认为阳曲县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江苏诸暨等66个县市,是文旅必去之地。阳曲县是古太原郡核心之地,南绛北代,太原居中。现统计阳曲县境内有各类有形文物数百处。人们知道的阳曲青龙古镇,不二寺,开化寺,以及近代西方进入中国后留存的基督教文化,都属于阳曲历史的皮毛文化。
阳曲县几千年来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还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北魏与隋唐的几次的民族大融合,大批外族融入华夏,战俘,移民,匈奴,柔然,鬼方,鲜卑等少数民族,都大批的在阳曲县安顿下来,融合,繁衍,交流。地灵人杰,名人辈出,给阳曲县留下无比丰富的历史素材。
阳曲县的故事有的讲,胡说一文不过是水漫地皮,也亟待有智者去开掘。
今天的阳曲县,正在展示出应有的价值。阳曲县的治所自1948年迁至黄寨镇,已是天翻地覆的模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已然呈现。看到最近的官方信息,阳曲县将在2022年撤县建区,成为省城都市圈的一部分。继连接市区的阳兴大道之后,将在西部泥屯镇到黄寨再修一条快速大道。省综改试验区的大型工业园,已在阳曲东部落户。昔日的残沟荒梁野坡,一座座大型企业已运转。太原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娱乐城堡"方特“,也即将在近期完工开园。阳曲县各处走走看,过去号称鸟不拉屎的偏僻之地,老板们忙着圈地。农业开发,工业建厂,阳曲有的是肚量。

省城太原正在向南发展,工业化的步伐正加速与晋中同城融合。土地资源将会日趋紧俏。随着太原都市圈的拓展,笔者预测,在不久的后工业化时期,阳曲广大的腹地,有西北部绿色的屏障,阳曲县宜居的环境将成为热的人口流向。许多都市区的人口将会到系舟山下,寻找栖息落巢休闲之地。前程光明似锦。
阳曲挺好,背倚峻峰云中系舟山,根扎在百米多厚的黄士地,华夏民族的进化史,活生生的标本。
代表阳曲人邀请你,来圪转一哈吧,看看阳曲县山河的风貌,喝一碗东黄水的小米粥,啃一口喷香的玉米棒子,顺便吃几颗阳曲人的土子弹(方言土鸡蛋)。你会有返璞归真的感受,甚至想在此盖几间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