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
和往年一样,我早早起床,撩开窗纱。
外面,还没有亮天,小区的大道小道上,还没有君行早。
我把饭菜热到锅里,就打开手机。
我先给儿子视频。儿子正在洗脸,他边洗边跟我说话。
“妈,怎么这么早?”
“我怕一会儿你去查房,没有时间看视频。”
“老妈真有远见。”
“今天,几个人值班?”
“两个,连续三天了,确诊病例是零,医院里出院的多,剩下的病人少,所有病人病情都很稳定,我们也不需要太紧张。”
“今天的年夜饭怎么解决?”
“医院给我们准备了,夜饺子也是每人一盒,糖果坚果应有尽有,您不用惦记。”
“我在会惦记?这些都在我心里。只是,往年你们都回来过年,热热闹闹的惯了,今年你们都不回来了,这心里就是不落底儿呢。”
说着说着,我的眼泪出来了。
“老妈,看你,大过年的,哭什么?不许流泪!”
这是儿子小时候常说的一句话。他小时候,每次看我流泪都这样说。我总是破涕为笑。这一次,我还是破涕为笑了。
孩子是长大的,可当妈的记忆中,都是他小时候的事,总觉得他没有长大。
儿子是一名医生,今年过年,响应国家号召,留在原地过年,尽管火车途程才一个半小时,但他还是不回来了,他说:近与远都是走,都是不符合国家的规定,于是他考虑同事都在当地,让他们好好和家人团聚一下吧,自己主动替班儿,除夕去看病房。
因为事先知道,所以我并不惊讶,才视频了。
儿子已经不用我惦记了,它既有工作的快乐,又有过年的快乐。
我还得给儿媳视频一下。
儿媳是社区主任,今年虽然疫情已经清零,但他们一口气都不能停,要时时绷紧这根弦。
视频打开了。
她是在路上。
“女儿,干嘛去的这么早?还不到六点呢。”
“老妈,不早了,小区居民有的比咱们起得早,他们习惯去大道上跑步,跑2000米再跑回来。还有的今天值班,也是要早早出大门的。今天除夕,我让把门的几位师傅都在家,帮老婆准备年夜饭,他们也得视频,他们的孩子也是在外地就地过年,不能回来,他们和您一样,除了惦记就是惦记,所以我出来替他们。”
儿媳气喘吁吁,说了这么多。这会,她已经到了小区大门口。我看见门口儿没有人没有车。
她打开门卫小房,笑对师傅说:“您回家吧,我在这里就行了。”
“那怎么行?过年了,你应该在家守着母亲,您母亲不能动,更需要人手的。”
“孩子看着,我告诉孩子,老人要是大便小便,让他叫邻居过来帮帮忙,邻居都会帮忙的,平时就是这样子,他们都习惯了。”
那位师傅千恩万谢地走了。儿媳倒出时间与我视频。
“姑娘,小心。多穿点儿哈,别冻着,冻着了,影响工作。”
放下手机,我也开始炒菜了。
刚插上电炒锅,就听到有人敲门。
打开看时,是物业的工作人员,他们送来“春节包”。
凡是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每人一份大礼包。
“大娘,这里要吃的菜都有,您热热就可以了,祝您新年快乐。”
我让他们进屋坐一会儿,他们说不了,还有很多独居老人需要送呢。
他们热情的说了告别的话。
回过头,正好看到门上贴的对联,我的心这个热乎啊。那是昨天物业来给贴的,小区的孤寡老人都享受这份待遇。
这个早晨,我就这样忙,忙得心里舒服极了。
到了晚上,虽然少了往日的热闹,但还好,这一天,该用的该吃的社区都送了来,自己也不觉得少什么,相反,感到生活充满了欢乐与幸福。
我走到窗前,向天望望,那轮月呢?怎么还没有出来?
忽然,自己笑了,真是老糊涂了,年三十儿,自古就没有月呀。
不不不,今天不同。今年虽然疫情叫我们和孩子不能团聚,但我的屋子里早有亮亮的月儿挂在天空,一轮两轮三轮,这月儿是那么的亮,把我的心里照得通明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