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题:《骚人染翰有评章》,宋.卢钺(yuè),别名卢梅坡,有《雪梅》二首,其一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中“阁笔”,放下笔的意思。“费评章”,不好,不容易评论、分辨。卢钺鉴于梅雪争春,各执一词,觉得不好下评论。其实七绝的颈联尾联,诗人已作了公道的评判:“梅需逊雪三分白”:从洁白的程度,你梅花比雪要差三分”;“雪却输梅一段香”:谈暗香袭人,你雪就差上一截了。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让梅、雪各自争春,自己又适时评判,明断而公允,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为诠释美文,我改动了卢诗的颔联,“染翰”,“濡墨挥笔“意,即写文章。“有评章”,即有公允的评价。?xml:namespace>
我之所以作如上诠释,是为了让读者知道我评论的走向和意图。

还需要诠释的是,作者的原标题:《岁寒,雪染梅花著诗韵》。就语法讲,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齐全的短语。“雪”是主语;“染”是谓语;“梅花”是宾语。“著”是连动词谓语;“诗韵”是第二宾语。“染”有“浸染”的意思,“雪”要把“梅花”浸染,让它跟自己一样白,当然这是徒劳的。“染”还有“染削”的意思,即“润色,削减”,亦即,即便不能让你梅花像我一样白,起码也能削减你的灰蒙,向我靠近。
“著”是多音字,一读zhù,如著作、昭著、卓著等;二读zhuó如 执著,画蛇著足;三读zhe助词,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如祖鞭先著(先占一步的意思)。在上述标题中,“著”读zhaó,读如“茁”。是下令,责成的意思。即“雪”责成自己和梅花一起,吟哦一阙“雪落深深、梅影沉沉”的“疏朗与写意”的诗韵。让它和“烘托一抹彩云的灵秀”的新月,和“渲染一泓秋水的澄碧”的白帆一起,造就雪魂、梅格、诗韵这岁寒三友,让它们“同气连枝,掩映成趣,让寂寥的冬,轻漾丝丝缕缕的春意”。
宋.周邦彦的《菩萨蛮.梅雪》下阙为“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借梅雪抒羁旅之苦。词人仅仅为不使“深院卷帘看”的远方意中人,不挂念他这“江上寒”的覊旅者,就憎恨梅花“浪发”(“浪发”即“ 滥开”之意)。要老天狂下封盖梅花枝条的雪,这无疑把雪和梅放到了尖锐的对立面。

作家笔下的雪花,不是染削梅花的克星,而是以素心晕染“盛开了诗风词雨中的”梅花,让梅花凛凛然自成高格。使高标逸韵的梅花,自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藻洁;自有“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德泽;自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内敛;自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恬隐。
相提并论,一视同仁,等量齐观,作家爱雪之皑皑,更爱梅之狷狷,于是爱屋及乌,作家爱上了与“梅”字相关的一切人事。
他爱“臆想分身无数,个个成梅”,高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会被世人讥为人格分裂症的陆游,他却赞其“馥郁着人性的清香”。
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与梅、鹤一生相守相伴,矢志不渝。作者巧妙地把林诗《山园小梅.其一》的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拆解,用了四个动词,各带一个主谓短语或偏正短语,组成一个再现诗人“幸有微吟可相狎”的优美画面。那就是“玩疏影横斜,撩寒水清浅,闻暗香浮动,赏月色黄昏”。作家认为,这是一种“梅依月偎的圣洁”。

作家提及了朱自清散文中描述的仙岩的喷珠漱玉的“梅雨潭”。清代潘耒 在《游仙岩记》中云:“常若梅天细雨,故名梅雨潭”。梅雨潭两侧,双崖对耸,崖上颇多棱角,瀑布跌撞而下,似散珠一般,注入潭中,轻风吹来,水珠飘洒,犹如朵朵白梅,这是潭名“梅雨”的另一原因。
无锡梅园,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秀,山因梅幽,就是作家说的“面眺太湖烟波,背依龙山翠屏,通山水之脉,萃日月精华”,以梅名之的梅园。
在作家笔下,连“雨”也沾染上了“梅”。那“雨势如梅事缠绵,落雨如落梅轻婉,便是‘梅雨’”。
文章尾段,“‘只有梅花是知己’,刻于鲁迅早期印章上的这七个字,是梅花灵魂的点睛。”这七个字也是作家《岁寒,雪染梅花著诗韵》这篇化龙之作的点睛之笔。
2021年1月16日
(美评第Ⅱ季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