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山丹
周 步
小城不大,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万人口。十几万人口的地方在南方和中东部地区,也就是个乡镇而已。但这里是西部,人烟稀少,地域广袤,这绝对是一座城市的姿态和架势。想想也是,是不是城市,不能光看人头数字,还得看其功能设施和级别性质。隋炀帝当年召开万国博览会的时候,邀请西域二十七个国家的主要领导和使臣,有些国家还不及今天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但谁也没有因为人口问题而否定人家国家的资格。
小城虽小,但小有小的好处。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和朋友想吃个河西小吃搓鱼子。朋友说,南关那家最好,我们就直奔南关而去。不巧的是,那个饭馆刚好装修歇业。再去别处看看吧。往东走,没有。往南走,还是没有。回到我们原先出发的地方吃饭的时候,看看时间,走了半个多小时。想想要是在大城市里这样走一圈下来,还不得三四个钟头。小城市真好!
我想起三十多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个孩童。年底,生产队到县榨油厂去榨油,我第一次跟父亲进城。我们住在东门外的一个旅社里。早晨,在南关榨油厂旁边的一个饭馆里吃过臊子面之后,父亲让我和二哥回旅社。父亲跟一个姓胡的师傅说说笑笑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恒久难忘的影像。我觉得我的父亲很了不起,他跟很多城里人都认识。二哥长我两岁,他来过一次县城,所以对城市比我更有发言权。回去的路上,二哥问我,是不是从这条路上来的?我说不知道。后来,还是二哥凭记忆想起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我们才回到旅社。现在想想,要是在大城市里走丢了,那麻烦可就大了。小城市真好!
小城虽小,但有特色,有特色就够了,有特色就有发展潜力。就像上海,数百多年前还是个小渔村,因其地理特色,很快就成了国际性的大都会。再比如深圳,三十年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镇,三十年后,一跃成为副省级城市。所以我觉得,沧海桑田其实是个很现实的词汇,并不是用一生的时间才能体会。现代社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速度,实在不能以传统的思维和眼光去衡量。这个城市的特色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马,和马的精神。尽管这个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已经很难看到马了。这个城市有“马都”之称。前些天在国家级的媒体上看到有关这个城市和马的报道,很让人感慨了一整子。忘了是哪个媒介上说,这个城市在河西走廊城市影响力排名中位列第四。这个排名我没去考证,好像也没法去考证。对于这个排名,信,还是不信?
小城虽小,但小城里人们的行为做派却敢和大都市攀比争锋。宝马奔驰讲究配置,来人去客流行饭店里宴请,走南闯北勇立时代潮头的健儿比比皆是。前些时候的一次饭桌上,一个朋友说,那年回家,小城里的朋友要宴请,觉得哪个饭馆都不够档次,不成敬意,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拉了一口大锅,到北山羊圈上现场宰杀了一只羯羊,招待宾朋好友。朋友说,这儿怎么跟土耳其的某某地方似得。于是那个地方被他们命名“土耳其”。
我想起在北京参加的几次与这座小城有关的“马友”聚会。他们基本都是北京人,六十年代末期,响应党的号召,支边去了西部,在亚洲最大的马场里,他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后悔吗?我问,他们说不。他们现在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他们的人生,也因为那次经历而变得与众不同。从此,他们与那座小城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我知道,他们因为热爱那座小城而喜欢我。那个小城就是我的故乡山丹。那个马场就是山丹军马场。他们视山丹为第二故乡。
又到年底岁末,又到要回小城的时候了,想想真的很温馨,当然也有些五味杂陈。其实,我心灵上的家园并不是这个小城,而是离城三十公里外的那个叫周坑的村子。因为生命的初血留在那里。因为人生的第一滴汗水流在那里。但那个村子是依附在这座城市大树上的一片绿叶,站在四千里外的他乡,我能够看到的,只能是这座城市,和她的大致轮廓。

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写作题材以西部地域历史散文居多。作品获张爱玲诗歌奖、沂蒙精神文学奖等国内三十多个奖项。作品入编《2012年中学生最喜爱的散文》等多个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等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