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繁體雙中文

媽媽與過年
(楊紫英)
简体中文
妈妈与过年
(杨紫英)

我家后院腊梅初放,粉红色的花朶娇艳欲滴,眼看着农历春节又快到了,不禁又唤起我从小到大过年的回忆。
小时候一到腊月妈妈要忙的事情就多了,首先是从腌腊肉、灌香肠开始拉开序幕。刚吃完甜美的腊八粥,妈妈便跟肉贩订好四块上好的后腿肉及一副猪小肠,回来家先把粗盐用小火略炒再加入适量的花椒炒香、加一点硝,待凉便徧抹於肉上,稍腌一会儿,就栓个红?吊在屋檐下矖个一星期,便可风乾保存。蒜苗炒腊肉是妈妈的拿手菜,我怕吃肥肉,不喜欢腊肉,就転而开始注意妈妈灌香肠的絶活儿。妈妈敎我们先用竹筷子有棱角的一头,刮去肠肉,剩下薄薄的一层肠衣,用口吹气撑起一节节湿的肠衣待它乾了,就可把切成块状的,有肥有瘦的肉拌好佐料,塞入肠衣内。灌好後还有一个不可少的小动作,便是要拿根针来,把香肠内肉块间的空隙要刺破让空气排出,这样才不会在那个地方发霉。妈妈提醒我拌肉的佐料,一定要放金门高粱酒才够味。我长大後,嚐过许多香肠,发现此言不虚,真的少了它,香肠的风味逊色了许多。
接着就是准备炒什锦菜,妈妈准备好十样素食,一一切细丝,各别炒好,最後炒风乾过後的红萝卜丝并加入其他九样一起炒,图个吉利叫做满堂红。她说:吃豆腐乾表示有福又有官,吃芹菜子孙都勤快,吃发菜会发财,吃菜头(萝卜)是好彩头,吃生菜会生财,吃年糕歩步高。黄豆芽叫如意菜,蛋饺、饺子和枣子大馒头是元宝,还有年夜饭桌上的红烧连鱼是不准动的,留到大年初一以後再吃,表示年年有余。
妈妈是30年代出生的孤儿,身世凄凉,但她没有被命运击倒,她以小学五年级中缀生的学历,考上南京市警局的接綫生,与警察爸爸结婚,来台湾陆续地生下了七个她认为是赔銭货的女儿。虽然家计难为,但因为自幼由一位二娘带大,要养猪、养鸡过了许多苦日子,从未享受过天伦乐。所以当她自己成家了,就非常重视年节的气氛,喜欢全家在一起享受团圆的日子。每次新年到时,虽然没有办法让家中每一个人都能穿新衣、戴新帽,但她一定竭尽所能,帮一家老小准备一点新的行头。有时在过年前三个月,便开始给每一个人打一件不同花样的毛衣,有时在経済较宽裕时,就一人买一套新衣服。因为妈妈説:过新年那一天,一定要穿新衣,这样在接下来的一年便会常有新衣穿,这是好彩头。因此在年少时,家中経済也有拮据的时候,但妈妈总是记得为我们准备新装,那怕是套新的内衣裤或是一双新袜子搭新鞋子,妈妈总是让家里每个人都会兴??地期盼新年的到来。
没想到我婚后,把这个规矩也带到新的家庭里。每年一到过年,我总是先为婆婆看好几家店,选了一下衣服、鞋子,才带婆婆去试穿。婆婆面貌慈祥,身材也保持得很好,当她在买衣服无法决定时,常常叫我试穿给她看,再决定。所以她都打扮得很年轻,而且她常看中我穿的衣服,我就帮她也买一套,我俩経常是「婆媳装」出现。当我把婆婆的新衣打奌好,我再为先生、儿女准备好一切,这才开始决定我自己的穿着打扮。着磨一下,如果初一天冷该穿什麽衣服,初二回娘家要穿的又和初三上班的时候该穿什麽?当然还有也要买新鞋子等等,大费周章,一点也不马虎。总之,说也奇怪,我这几十年来,每年我都有穿不完的新衣,一生衣食无缺。但2014年因为太忙了,除夕那晚忽然想起,今年没有准备新衣过年,心里好生懊恼,因为犯了我的忌讳,到了要睡觉了还在难过。没想到从不介意我穿着的先生,看我闷闷不乐,自己就进了我的衣柜,忽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着:「老婆,老婆,有了!」他兴冲冲的拿了2件黑长裤出来。啊!我这才想起来,这是仲男妹妹听我说腿冷膝盖痛,特地趁上个月回台探望老母时,贴心的为我选购在台最流行的绣金珠花的紧身长裤。我内心深处充满了温暖,不但感觉姐妹的情深意重,而且也保持了我这辈子过新年穿新衣的好彩头!
过年时妈妈爱花,喜欢把家里布置得花团锦簇,除夕前两天,家里一定有一盆橘色的剑兰和一盆桃花或樱花,有时还会有水仙花,家中一片生意盎然!妈妈説,她希望她的女儿们也能像花一样,个个阿娜多姿,像花朵一样有好风彩。後来我们长大了,家中环境好些,所以妈妈也常买虎头兰、素心兰等,家中满室生香,与妈妈的紫红丝缎夹袄旗袍和綉花鞋的打扮搭配起来,更显出女主人的高雅脱俗!也让我永远记得妈妈说:女人的气质是靠自己培养的。
除夕夜的活儿,对妈妈更是一个重头戏,除了准备九道菜加一道汤,再摆上花、果还有插满红枣的大馒头是元宝。妈妈认为爸爸是男的,才可以主导祭祖仪式,所以我们只可以盛好饭递给爸爸,放在桌上,等爸爸摆好筷子,由爸爸主持祭祖仪式带着我们祭拜。忙完了年夜饭、我们跟妈妈还不能歇着。妈妈把早已准备好的一毛、五毛等大小铜板,叫我去把它们洗刷乾净,再用水煮过,准备包在明天早上大家要吃的水饺里。妈妈总是把包了铜板的饺子集中放在一旁,准备初一早上,爸爸能够连连吃到包有铜板的元宝,象徵我们家唯一挣銭的人,来年财运亨通,元宝源源不绝的滚进来!除夕晚上临睡前,还要准备二个带叶子的萝卜,用红丝带绑在一起,去挂在大门的一侧,待初三早上再拆下来,用叉晒衣竹竿旳叉子叉着,高举着萝卜走进家门来,口里还要説着吉祥话::「好彩头进门了~」,开春讨个大吉!
妈妈说初一不能动刀剪,否则家中会一年争吵不断,所以我们也就铭记在心,尽力不要去违背。谁知道这道禁忌居然在我结婚后,我发现他的威力。记得那是在我结婚後第二年,初一一大早婆婆家都要吃蒸红豆年糕,那想到我前晚睡前忘了准备,一大早就只有动刀了,当时心里想,希望这「不动刀剪」只是个迷信罢了。没想到,接着这一年全家争吵不休,是非口舌不停,全家闹得不得安宁。等到过年到了,连从来不迷信的婆婆,在除夕夜要守岁时,特别提醒我要把初一要吃的年糕、香肠、卤牛肉都要切好再去休息,这个禁忌像悪咒ㄧ样,吓得我们後来连初一穿新袜时,因双脚被棉线缝住了,都不敢拿剪刀去剪,宁可穿旧的。
妈妈的招式还真多,初一扫地要从外面(把财)扫进来,早上也絶不掏钱出去。因为我们小时候苦日子过多了,妈妈縂爱贴「出门见喜」、「对我生财」、「招财进宝」的春联,那时代还有陶做的米缸,妈妈也不忘记要贴一个「满」字。还有一个最特别的记忆是,每当祭祖烧纸銭时,妈妈除了喃喃的念着:「请杨家、汤家的祖先来拿钱」-(妈妈姓汤),还说:「请保佑杨家的子孙,都长得狗头狗脑」。対於这句话,我一直不知道它的典故,如今妈妈过了年就是89岁的高龄了,她现在已经无法清楚的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我这个自小就被她练就会做一手好菜的小帮手,再也无法用她传授的手艺做她爱吃的食物给她吃了,因为她已不再健康,退化的吞咽功能使最重视烹调口味的妈妈,只能靠鼻胃管灌食。我从此也就不忍心在她面前吃东西了!这几天妈妈常来到我梦中,也许是过年到了,我急着回去探望她,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吧!但愿她虽不幸失去了口福,但她还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快乐的活得长长久久。噢!妈妈,我爱您!


繁體中文
媽媽與過年
(楊紫英)
我家後院臘梅初放,粉紅色的花朶嬌豔欲滴,眼看著農曆春節又快到了,不禁又喚起我從小到大過年的回憶。
小時候一到臘月媽媽要忙的事情就多了,首先是從醃臘肉、灌香腸開始拉開序幕。剛吃完甜美的臘八粥,媽媽便跟肉販訂好四塊上好的後腿肉及一副豬小腸,回來家先把粗塩用小火略炒再加入適量的花椒炒香、加一點硝,待涼便徧抹於肉上,稍醃一會兒,就栓個紅䋲吊在屋簷下矖個一星期,便可風乾保存。蒜苗炒臘肉是媽媽的拿手菜,我怕吃肥肉,不喜歡臘肉,就転而開始注意媽媽灌香腸的絶活兒。媽媽敎我們先用竹筷子有稜角的一頭,刮去腸肉,剩下薄薄的一層腸衣,用口吹氣撐起一節節溼的腸衣待它乾了,就可把切成塊狀的,有肥有瘦的肉拌好佐料,塞入腸衣內。灌好後還有一個不可少的小動作,便是要拿根針來,把香腸內肉塊間的空隙要刺破讓空氣排出,這樣才不會在那個地方發霉。媽媽提醒我拌肉的佐料,一定要放金門高粱酒才夠味。我長大後,嚐過許多香腸,發現此言不虛,真的少了它,香腸的風味遜色了許多。
接着就是準備炒什錦菜,媽媽準備好十樣素食,一一切細絲,各別炒好,最後炒風乾過後的紅蘿蔔絲並加入其他九樣一起炒,圖個吉利叫做滿堂紅。她說:吃豆腐乾表示有福又有官,吃芹菜子孫都勤快,吃髮菜會發財,吃菜頭(蘿蔔)是好彩頭,吃生菜會生財,吃年糕歩步高。黃豆芽叫如意菜,蛋餃、餃子和棗子大饅頭是元寶,還有年夜飯桌上的紅燒連魚是不准動的,留到大年初一以後再吃,表示年年有餘。
媽媽是30年代出生的孤兒,身世淒涼,但她沒有被命運擊倒,她以小學五年級中綴生的學歷,考上南京市警局的接綫生,與警察爸爸結婚,來台灣陸續地生下了七個她認為是賠銭貨的女兒。雖然家計難為,但因為自幼由一位二娘帶大,要養豬、養雞過了許多苦日子,從未享受過天倫樂。所以當她自己成家了,就非常重視年節的氣氛,喜歡全家在一起享受團圓的日子。每次新年到時,雖然沒有辦法讓家中每一個人都能穿新衣、戴新帽,但她一定竭盡所能,幫一家老小準備一點新的行頭。有時在過年前三個月,便開始給每一個人打一件不同花樣的毛衣,有時在経済較寬裕時,就一人買一套新衣服。因為媽媽説:過新年那一天,一定要穿新衣,這樣在接下來的一年便會常有新衣穿,這是好彩頭。因此在年少時,家中経済也有拮據的時候,但媽媽總是記得為我們準備新裝,那怕是套新的內衣褲或是一雙新襪子搭新鞋子,媽媽總是讓家裏每個人都會興𡚒地期盼新年的到來。
沒想到我婚後,把這個規矩也帶到新的家庭裏。每年一到過年,我總是先為婆婆看好幾家店,選了一下衣服、鞋子,才帶婆婆去試穿。婆婆面貌慈祥,身材也保持得很好,當她在買衣服無法決定時,常常叫我試穿給她看,再決定。所以她都打扮得很年輕,而且她常看中我穿的衣服,我就幫她也買一套,我倆経常是「婆媳裝」出現。當我把婆婆的新衣打奌好,我再為先生、兒女準備好一切,這才開始決定我自己的穿著打扮。著磨一下,如果初一天冷該穿什麼衣服,初二回娘家要穿的又和初三上班的時候該穿什麼?當然還有也要買新鞋子等等,大費周章,一點也不馬虎。縂之,說也奇怪,我這幾十年來,每年我都有穿不完的新衣,一生衣食無缺。但2014年因為太忙了,除夕那晚忽然想起,今年沒有準備新衣過年,心裏好生懊惱,因為犯了我的忌諱,到了要睡覺了還在難過。沒想到從不介意我穿着的先生,看我悶悶不樂,自己就進了我的衣櫃,忽然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叫著:「老婆,老婆,有了!」他興沖沖的拿了2件黑長褲出來。啊!我這才想起來,這是仲男妹妹聽我說腿冷膝蓋痛,特地趁上個月回台探望老母時,貼心的為我選購在台最流行的繡金珠花的緊身長褲。我內心深處充滿了溫暖,不但感覺姐妹的情深意重,而且也保持了我這輩子過新年穿新衣的好彩頭!
過年時媽媽愛花,喜歡把家裡佈置得花團錦簇,除夕前兩天,家裏一定有一盆橘色的劍蘭和一盆桃花或櫻花,有時還會有水仙花,家中一片生意盎然!媽媽説,她希望她的女兒們也能像花一樣,個個阿娜多姿,像花朵一樣有好風彩。後來我們長大了,家中環境好些,所以媽媽也常買虎頭蘭、素心蘭等,家中滿室生香,與媽媽的紫紅絲緞夾襖旗袍和綉花鞋的打扮搭配起來,更顯出女主人的高雅脫俗!也讓我永遠記得媽媽說:女人的氣質是靠自己培養的。
除夕夜的活兒,對媽媽更是一個重頭戲,除了準備九道菜加一道湯,再擺上花、果還有插滿紅棗的大饅頭是元寶。媽媽認為爸爸是男的,才可以主導祭祖儀式,所以我們只可以盛好飯遞給爸爸,放在桌上,等爸爸擺好筷子,由爸爸主持祭祖儀式帶著我們祭拜。忙完了年夜飯、我們跟媽媽還不能歇著。媽媽把早已準備好的一毛、五毛等大小銅板,叫我去把它們洗刷乾淨,再用水煮過,準備包在明天早上大家要吃的水餃裏。媽媽總是把包了銅板的餃子集中放在一旁,準備初一早上,爸爸能夠連連吃到包有銅板的元寶,象徵我們家唯一掙銭的人,來年財運亨通,元寶源源不絕的滾進來!除夕晚上臨睡前,還要準備二個帶葉子的蘿蔔,用紅絲帶綁在一起,去掛在大門的一側,待初三早上再拆下來,用叉晒衣竹竿旳叉子叉著,高舉著蘿蔔走進家門來,口裏還要説著吉祥話::「好彩頭進門了~」,開春討個大吉!
媽媽說初一不能動刀剪,否則家中會一年爭吵不斷,所以我們也就銘記在心,盡力不要去違背。誰知道這道禁忌居然在我結婚後,我發現他的威力。記得那是在我結婚後第二年,初一一大早婆婆家都要吃蒸紅豆年糕,那想到我前晚睡前忘了準備,一大早就只有動刀了,當時心裡想,希望這「不動刀剪」只是個迷信罷了。沒想到,接着這一年全家爭吵不休,是非口舌不停,全家鬧得不得安寧。等到過年到了,連從來不迷信的婆婆,在除夕夜要守歲時,特別提醒我要把初一要吃的年糕、香腸、滷牛肉都要切好再去休息,這個禁忌像悪咒ㄧ樣,嚇得我們後來連初一穿新襪時,因雙腳被棉線縫住了,都不敢拿剪刀去剪,寧可穿舊的。
媽媽的招式還真多,初一掃地要從外面(把財)掃進來,早上也絶不掏錢出去。因為我們小時候苦日子過多了,媽媽縂愛貼「出門見喜」、「對我生財」、「招財進寶」的春聯,那時代還有陶做的米缸,媽媽也不忘記要貼一個「滿」字。還有一個最特別的記憶是,每當祭祖燒紙銭時,媽媽除了喃喃的唸著:「請楊家、湯家的祖先來拿錢」-(媽媽姓湯),還說:「請保佑楊家的子孫,都長得狗頭狗腦」。対於這句話,我一直不知道它的典故,如今媽媽過了年就是89歲的高齡了,她現在已經無法清楚的告訴我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我這個自小就被她練就會做一手好菜的小幫手,再也無法用她傳授的手藝做她愛吃的食物給她吃了,因為她已不再健康,退化的吞嚥功能使最重視烹調口味的媽媽,只能靠鼻胃管灌食。我從此也就不忍心在她面前吃東西了!這幾天媽媽常來到我夢中,也許是過年到了,我急著回去探望她,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吧!但願她雖不幸失去了口福,但她還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快樂的活得長長久久。噢!媽媽,我愛您!



杨紫英,《中华文化传媒》荣誉社长,《中国远山文学》和《中华文化传媒》特约作家。
1949年在台湾出生,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曾由校方推荐获“台南市十大优秀青年”奖。2011年移居美国,第二年开始习作。作品长期在美国最大的华人报纸《世界日报》、《世界周刊》、《华人》及台湾《讲义杂志》等报刊、杂志刊登。其散文作品《爸爸,我爱您》和《妈妈的手》在大陆首届《精英杯》全国文学创作邀请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其散文作品《我的求学生涯》获《神州文学家园》首届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奬;散文《才德兼备的妈妈》获全国《精典杯》大赛二等奖,散文作品《婆婆的心愿》获《中华保灵杯》孝主题征文大赛三等奖。与其堂兄蔚青合着出版文集《生命与爱的传承》。散文作品常见《微文美刊》、《中国远山文学网》、《渤海文学网》、《江山文学网》等。
繁體中文
楊紫英,《中華文化傳媒》榮譽社長,《中國遠山文學》和《中華文化傳媒》特約作家。
1949年在臺灣出生,畢業于臺南成功大學。曾由校方推薦獲“臺南市十大優秀青年”獎。2011年移居美國,第二年開始習作。作品長期在美國最大的華人報紙《世界日報》、《世界周刊》、《華人》及臺灣《講義雜志》等報刊、雜志刊登。其散文作品《爸爸,我愛您》和《媽媽的手》在大陸首屆《精英杯》全國文學創作邀請賽中分別獲得二等獎、三等獎,其散文作品《我的求學生涯》獲《神州文學家園》首屆全國文學大賽二等奬;散文《才德兼備的媽媽》獲全國《精典杯》大賽二等獎,散文作品《婆婆的心愿》獲《中華保靈杯》孝主題征文大賽三等獎。與其堂兄蔚青合著出版文集《生命與愛的傳承》。散文作品常見《微文美刊》、《中國遠山文學網》、《渤海文學網》、《江山文學網》等。







